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高度近视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双眼近视程度相近患者,双眼同时行LASEK手术,1眼因术中上皮瓣制作不良而改为PRK或术后1d内,1眼因接触镜丢失上皮脱失而自然演变为PRK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将PRK眼作为对照组,LASEK眼作为治疗组,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 两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异物感,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率在半个月、1个月、3个月时,IASEK组明显较PRK组少,程度轻;6个月、1年时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早期视力恢复LASEK组较PRK组无明显差别,屈光稳定性LASEK组比PRK组好。结论 IASEK治疗高度近视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其Haze发生率低且程度轻,屈光稳定性更佳。  相似文献   
22.
骨肿瘤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骨肿瘤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扫描层厚2~3mm,重建间隔1.5mm,螺距为1,数据输入工作站,用SSD及MPR重建方法进行处理。结果20例骨肿瘤三维CT重建图像显示良好。骨肿瘤的整体形态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得到较好的观察。结论我们认为SSD及MPR重建方法的结合运用,并参考CT的横断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将提高螺旋CT对骨肿瘤的定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护理公示制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护理公示制度是将护理工作的各个层面与环节,依据对护理工作质量和安全影响力的大小,设定不同分值,护士长进行检查监督,并将结果在护理队伍中进行公示,使护理工作质量的各个环节和层面,护士的德、才、技和能纳入量化管理,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严谨,提高护士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意识,营造护理团队良性竞争氛围,促进护理队伍和谐发展和人才建设,使护理管理效能得以提升,有力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使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HFMEA)模式管理工具,改进规范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最大限度地保证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提高护理安全。方法应用HFMEA对身份识别流程中容易引起失效的环节进行决策树分析,确定失效模式,制定详细的改进措施。结果新流程应用后,对照组患儿腕带发生脱落为11.2%,实验组发生率为5.9%(χ2=5.849,P=0.016),差异有显著性;手腕带信息错误比较,对照组有12例(0.04%),实验组0例(χ2=12.16,P=0.000);护理人员对流程的评价方面:95.7%护理人员认为新流程详细、具体、操作性强;全部(100%)护理人员认为新流程增加了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性,提高了护士查对及自我保护意识;6位(13.0%)护理人员认为新的身份识别流程程序繁琐。结论运用HFMEA模式,优化无陪护病房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提高了护士对无陪护病房内新生儿身份识别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在保证新生儿科护理安全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针刺、艾灸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皮层NSC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8月龄SAMP8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以同龄雄性正常老化小鼠(SAMR1)为对照组.针刺组、艾灸组选用"百会"进行治疗,每天治疗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在相同时间给予相同方式的抓取.处死前1 w开始给予BrdU腹腔注射,50 mg/kg ;治疗结束后,取皮层,用免疫荧光双标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结果 (1)各组小鼠均存在皮层NSC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P<0.05);但模型组与针刺组、艾灸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小鼠均存在皮层NSC分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SC分化为神经元较少(P<0.01,P<0.05)、分化为胶质细胞较多(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NSC分化为神经元较多(P<0.05)、分化为胶质细胞较少(P<0.01,P<0.05);艾灸组NSC分化为未成熟神经元较多(P<0.05)、分化为成熟星形胶质细胞(P<0.01)和少突胶质细胞较少(P<0.05).结论 针刺、艾灸治疗3个疗程后,主要反映在促进NSC向不同方向分化的差异.其中,针刺主要促进SAMP8皮层NSC向神经元分化,抑制向胶质细胞分化;艾灸主要是促进其向未成熟神经元分化、抑制向成熟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当归多糖铁复合物 (APIC) 在缺铁性贫血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为优化临床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低铁饲料并辅以定期放血法建立缺铁性贫血模型,缺铁性贫血大鼠与正常大鼠分别随机分为 APIC 低、中、高剂量 (5.83、8.75、17.5 mg/kg) 组,ig 给药,以原子吸收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铁浓度,用 DAS 2.0 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并采用 SPSS 13.0 软件对同剂量组的缺铁性贫血大鼠和正常大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 t 检验。结果APIC 在两种不同生理状况下大鼠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3个剂量组的缺铁性贫血大鼠的血清铁浓度在 4 h 以后均显著高于健康大鼠,3个剂量组的 CL/F、t1/2β与正常组均有显著差异 (P<0.05),但只有高剂量组的 t1/2α 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结论APIC 在缺铁性贫血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与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CA)和丙戊酸钠(VPA)联用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作用及对hPer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6组:A组(未处理组),B、C组(DCA 1,4μmol·L-1),D组(VPA 2 mmol·L-1),E、F组(DCA 1,4μmol·L-1+VPA 2,2 mmol·L-1),作用48 h。用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MS-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hPer3启动子甲基化和mRNA表达;MTT法检测生长抑制率;Annexin V/PI法检测凋亡;FCM检测CD117和CD14。结果E、F组的hPer3 mRNA、抑制率、凋亡率、CD117 MFI、CD14表达率均高(或低)于各自相应的单药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CA联合VPA在U937细胞中能显著加强抗白血病效应,并增强hPer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特布他林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2组:对照组4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特布他林5 mg、普米克令舒1 mg联合雾化吸入,2次/d.记录两组患者用药5~7 d,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改变及相关副反应如肝肾功能、血糖等情况.结果 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布他林、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有效、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9.
林青  曾芳 《中外医疗》2012,31(29):26-27
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医患纠纷。方法该院通过对住院患者临床用药各环节存在问题进行筛查讨论,建立和完善住院患者安全用药的各项制度,对各个环节进行操作的规范,促进临床用药合理安全。结果发现病区大大减少了不规范操作以及错误用药所导致的医疗风险。结论科学、合理、严格的用药管理制度及各环节的规范操作是保证临床安全用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派力奥)对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下颌第三磨牙发生冠周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进行常规盲袋冲洗后以米诺环素糊剂置入盲袋内,观察临床效果;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冲洗,局部涂布3%碘甘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冠周疼痛和肿胀的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用米诺环素治疗急性冠周炎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