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TOBS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TOBS临床表现多为意识障碍、视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及肢体瘫痪、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影像学表现以丘脑或中脑梗死为主,可合并小脑、枕叶或颞叶梗死;MBI有助于诊断;DSA可明确病变血管部位,并可行介入治疗。结论TOBS患者病情大多较重、预后差,早诊断,早干预,以利预后。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比较间歇式牵引联合温热式低周波与单纯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颈性眩晕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间歇式牵引与温热式低周波治疗联用)和单纯牵引组,各30例,均治疗2个疗程(10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9/30例),牵引组为80.0%(24/30例),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间歇式牵引和温热式低周波治疗颈性眩晕较单独应用间歇牵引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3.
在阐述学术信息素养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以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为例,分析了航空医学领域科研人员的学术信息素养现状,并提出了提升航空医学科研人员学术信息素养的策略,旨在为培养高素质航空医学创新人才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Compass剂量验证系统在基于模型计算剂量和基于测量重建剂量的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验证中,使用50%靶区处方剂量区平均γ值作为计划验证参考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 基于Compass剂量系统用两种方法对70例患者的VMAT计划进行剂量验证,得到每例VMAT计划验证中50%靶区处方剂量区的平均γ值和γ通过率,评估50%靶区处方剂量区的平均γ值在剂量验证中的应用价值。先将计划系统(TPS)计算得到的计划信息导入到Compass系统中,进行基于加速器数据模型的独立核算剂量计算,得到基于模型独立核算的三维剂量。再将每例患者的治疗计划在加速器下实测得到的计划通量通过Compass系统进行剂量重建,得到基于测量重建的三维剂量。将两种方法得到的三维剂量分布结果与TPS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结合γ分析误差设定条件为3%/3mm标准的γ通过率结果,对50%靶区处方剂量区的平均γ值进行评估,γ≤0.4为通过,0.4<γ≤0.6为临床可接受结果,γ>0.6为不通过。70例VMAT计划验证结果显示,基于模型独立核算和TPS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γ值均<0.6,其中γ≤0.4的67例,0.4<γ≤0.6的3例,γ通过率均>92%;基于测量重建体内三维剂量的结果略差于基于模型的计划结果,γ值均<0.6,其中γ≤0.4的35例,0.4<γ≤0.6的35例,γ通过率均>88%,其中68例通过率>90%,2例<90%,但都符合临床剂量验证要求。基于模型的独立核算剂量分布结果优于基于测量重建剂量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0、10.71,P<0.05)。结论 50%靶区处方剂量区的平均γ值可作为临床计剂量验证参考指标判断临床计划的可执行性,平均γ值结合γ通过率的综合结果共同对剂量验证进行评估更有说服力;基于模型的剂量验证省时省力,但需要与基于测量的验证方式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作为一种可靠的剂量验证方法应用到临床。  相似文献   
115.
正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1]。以皮肤上突然出现瘙痒性、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发无定处,骤起消退,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临床上根据其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荨麻疹(病程短于6周者)和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6周以上者)。笔者主要从中医辨证论治和外治法两方面对其治疗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6.
侯春久  曹婧 《光明中医》2023,(3):460-464
目的 建立珍珠层粉的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进行质量评价,并对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方法 采用HPLC法,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pH=7)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波长360 nm。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12个共有指纹图谱峰,相似度大于0.9。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后,得到3个主成分。即6号峰丙氨酸衍生物,9号峰亮氨酸衍生物和4号峰甘氨酸衍生物。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3类。结论 不同产地的珍珠层粉质量差异不明显,分类差异主要来源于样品基源,质量标志物预测为甘氨酸、亮氨酸和丙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