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易林高  吴明钗  胡瑞颖  黄蓉 《海峡药学》2007,19(12):131-133
提取我院2004~2006年抗菌药物的库管统计数据,并随机抽取本院门诊近3年的部分处方,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的联用,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等用药情况。结果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一直稳居前3位;共审查处方10305份,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处方有4733份,使用率为45.94%。其中,口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以6.05%的速度递增,而注射用抗菌药物则以10.79%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12.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林高  胡瑞颖  吴明  林洁 《海峡药学》2009,21(12):202-203
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毒性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感染具满意疗效,在临床上仍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其作用机制、抗菌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林洁  吴明钗  林晖  胡瑞颖  易林高 《海峡药学》2010,22(10):225-22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9年度收集到的55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556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175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主要的ADR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等全身症状。新的严重ADR有5例(占0.90%),新的63例(占11.3%),严重的20例(占3.60%)。以上三类不良反应比去年增长14.33%。结论应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危害性的认识,重视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特别是一些新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和上市后再评价,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氟康唑莫西沙星眼用即型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试验不同浓度的泊洛沙姆为基质制备凝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康唑、莫西沙星和羟苯乙酯的含量。色谱柱为依利特Hypersil ODS,流动相为三乙胺缓冲液(pH3.3)-甲醇(61∶39),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以15.5%泊洛沙姆407为基质制备凝胶,其胶凝温度为32℃。氟康唑、莫西沙星、羟苯乙酯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00~600(r=0.999 9)、100~600(r=0.999 9)、10~60μg.mL-(1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5%、99.89%、100.10%,RSD分别为1.26%、1.08%、1.72%。结论:该制剂处方设计合理,制备方法简单,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复方氧氟沙星酮替芬鼻用喷雾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Beckman ODS柱(4.6mm×25cm,5μm),以乙腈-乙酸铵缓冲液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3nm.结果 氧氟沙星在30~300mg·L-1,富马酸酮替芬在20~200mg·L-1,盐酸麻黄素在100~1000mg·L-1,羟苯乙酯在3~30mg·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氧氟沙星为98.14%,RSD=0.94%,富马酸酮替芬为98.33%,RSD=0.52%,盐酸麻黄素为98.83%,RSD=1.22%,羟苯乙酯98.91%,RSD=1.87%.结论 本方法准确、快捷,适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林高  项小婵  李佳  林洁 《中国药房》2010,(16):1496-1498
目的:比较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291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根据用药情况随机分为A组(n=140)、B组(n=151),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术前30min静脉滴注头孢唑啉2.0g;术后2~5d,每12h静脉滴注头孢唑啉2.0g。B组术前30min静脉滴注头孢呋辛2.0g;术后2~5d,每12h静脉滴注头孢呋辛2.0g。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并发症、体温、伤口愈合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未见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复方氧氟沙星酮替芬鼻用喷雾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氧氟沙星、富马酸酮替芬、盐酸麻黄碱为主药制备鼻用喷雾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主药含量。结果:该制剂各项检查均符合鼻用喷雾剂的有关规定;检测浓度氧氟沙星在30~300mg.L-1(r=0.9999)、富马酸酮替芬在20~200mg.L-1(r=0.9998)、盐酸麻黄碱在100~1000mg.L-1(r=0.9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RSD=1.08%)、100.1%(RSD=1.61%)、99.98%(RSD=1.23%)。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8.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MRSA的感染率不断上升,其耐药性也日益严重。本文主要针对MRSA的感染现状、有效的治疗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患者切口处皮肤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率、耐药情况和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现状,为我院和其它医院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提供参考。方法①采集I类切口患者切口处皮肤标本,对培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实验。②采用回顾性调查,抽取本院2011年5月及6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的所有病案,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手术信息和抗菌药物信息,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共采集样本991份,检出23株SA,检出率为2.32%。②共调查1048例病案,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有689例,占65.7%。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患者皮肤SA的检出率相对较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使用率相对于皮肤SA的带菌率仍较高。我院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建立健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治疗肝病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两年来治疗肝病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8%)、胃肠系统(14.3%)、发热(11.9%)、局部静脉反应(10.3%)。结论医护人员掌握治疗肝病药物的适应证和给药方法,对减少不良反应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