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陈海  袁莉  方玲  魏达友  倪福文 《中国医药》2010,5(3):220-22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阿托伐他汀与银杏叶制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血脂的影响,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的药物干预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检查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206例,然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50例、阿托伐他汀组52例、银杏叶制剂组53例、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51例。对照组单用西药基础治疗,其他3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银杏叶(80mg,3次/d)、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剂量同前2组),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脂的变化,观察时问为6个月。结果阿托伐他汀组、银杏叶制剂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组颈动脉斑块、血脂定量下降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颈动脉斑块定量下降最明显,与其他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银杏叶均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IMT变薄,且联合用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2.
方玲  金华  周鹏  张艳军 《药学教育》2010,26(4):53-56
临床中药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使用中药的能力,关系到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就是要通过直观的、生动的、启发性的实践训练,强化学生的识药能力、对药性理论的融会贯通思维能力和辨证用药能力。在实训中,借助“模拟药房”载体,以药性理论为指导设计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入PBL教学,以问题为主线,打破学科分界,贯通理法方药,结合教学案例探讨PBL教学模式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患者,男,76岁,主诉:头晕、乏力半年,胸闷、气短、下肢浮肿1个月。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体力下降,活动后症状加重,无明显头痛和恶心、呕吐。于2009年7月19日人住我院。查体:T37.2℃,P84次/min,R19次/min,BP100/60mmHg(1mmHg=0.133kPa)。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腹部稍隆起,肝、脾肋下未触及。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采用已建立的乌药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对不同产地乌药进行鉴别研究。方法 以Symmetry C18(1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235 nm波长下以乌药醚内酯为参照物测定了6个不同产地乌药的指纹图谱。按照乌药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6个共有指纹峰,并对不同产地乌药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 台乌药和其他5个产地乌药的指纹图谱,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也对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进行了验证。结论 通过HPLC指纹图谱方法,能够明显区别台乌药与其他产区的乌药,该方法可作为台乌药真伪鉴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无法进食经鼻饲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后胃液pH值、胃腔细菌定植情况以及对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依据奥美拉唑应用时间随机分为三组,每8小时抽取胃液,测pH值及潜血试验。留取胃液、深部痰行细菌培养。结果三组胃液pH值、各组S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例患者中31例发生胃腔细菌定植,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腔细菌定植患者pH值与无细菌定植患者胃液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胃腔细菌定植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17例SAP患者痰细菌培养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17例SAP患者pH值与非SAP患者胃液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脑卒中鼻饲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时间延长,胃液pH增加,胃腔细菌定植增多,SAP发生率增加,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下降。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应选择应用奥美拉唑时间,需监测胃液pH值,使胃液pH值保持适当范围。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超临界提取法提取的经前方(JF)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主要挥发油成分对大鼠痛经模型的药理学作用。方法实验用气-质联用法(GC-MS)来分析超临界提取的经前方挥发油中所含的各个有效成分。同时分别检测挥发油成分对缩宫素所造成的小鼠痛经扭体模型、镇痛模型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检出40个色谱峰并且鉴定出35个化合物。对于注射缩宫素引起的小鼠扭体实验以及镇痛模型中高剂量组疗效较好。结论该工艺可以较好的提取经前方中挥发油的主要药效成分。并且挥发油提取物对于痛经、镇痛模型有较好的药理疗效。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经Ponseti法跟腱切断术后的超声表现,评估超声监测跟腱恢复的连续性过程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超声观察14例患儿(20条跟腱)跟腱切断术前、术中及术后第3、6、9、12周超声图像,测量其长轴前后径及短轴宽度和厚度,术中、术后测量断端间隙.结果 跟腱切断术中可见腱周膜连续中断,腱束连续中断;术后第3~12周每隔3周随访观察可见术区跟腱由中断到连续的过程.结论 超声可以动态观察跟腱切断术后恢复连续性的时间与术中切断程度有关,对评价手术效果及术后观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实施过程控制有效提高气管套管清洗质量。方法通过过程控制和规范清洗流程,对工作人员操作流程加以控制,提高清洗质量。结果规范了气管套管清洗流程,制作出清洗流程图,即浸泡、刷洗、超声清洗、多酶刷洗、冲洗、终末控制等5个步骤的过程控制,使得气管套管清洗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结论经过程控制,使本消毒供应室气管套管清洗质量实现了无缺陷管理。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阿尔兹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观察比较其诊断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AD和VaD患者MMSE-R评分无显著差异;AD组和VaD组脑电图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脑电图异常率低于VaD组;AD与VaD组患者血浆Hcy、VitB12和Ch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与VaD组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和社会行为能力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改善均好于AD组。结论:通过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鉴别AD和VaD患者,同时针对二者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0.
方玲  杜伟杰  雷建明  张伟国 《中外医疗》2011,30(21):47+49-47,49
目的了解影响中风后发生抑郁的因素,及早的消除可干预因素。方法评定中风后抑郁,并观察其发生与性别、年龄、病因、病情、文化程度、病前性格、心理社会因素、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 95例中风患者中50例有抑郁状态,发生率为52.6%,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情、病程、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及病灶部位有关。结论年龄大、病情重、病程长、性格内向、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与家人不和及病灶在左侧半球的中风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尽早有效的治疗,减轻病情,动员社会及家人关心中风患者可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