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207篇
预防医学   64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穿透性胸伤致膈肌破裂的伤情评估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穿透性胸伤致膈肌破裂的创伤评分特点,并评价救治质量。方法 1970~1999年,我科收治穿透性胸伤致膈肌破裂患者28例,运用各种院内创伤评分指标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与穿透伤指数(PTI)、综合评分方法(TRISS、ASCOT)评分呈显著性相关,PTI仅与TRISS评分有相关性。全组生存率概率计算均≥0.5,即28例患者预测都应生存,实际死亡2例。休克组与无休克组比较,修正创伤评分(RTS)、ASCOT评分有显著性差别。结论(1)ISS较PTI评价穿透性胸伤合并膈肌破裂更合理,且宜以ISS≥20定为重伤标准。(2)解剖损害(ISS、PTI)在休克组与无休克组无明显差别,此为该类伤的重要特征。(3)仍须加强对此类伤的认识,以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豚鼠膀胱流出道梗阻(PBOO)对膀胱卡哈尔间质细胞(ICC)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雌性豚鼠PBOO模型,并根据尿动力学检测结果将模型分为PBOO后逼尿肌不稳定(DO)组和PBOO后逼尿肌稳定(DS)组,以假手术组作为对照,饲养4周后取膀胱组织,制成全层组织铺片和冰冻组织切片,c-kit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观察各组膀胱肌层和黏膜下ICC的形态和分布情况。结果PBOO4周后,DO组豚鼠膀胱出现排尿频率、排尿压力的增加(n=12,P<0.05),并且观察到明显的储尿期膀胱不稳定收缩。对照组、DS组和DO组豚鼠膀胱均观察到c-kit染色阳性且呈典型长梭形有突起的ICC,主要分布于平滑肌肌束间和黏膜下层;在DO组豚鼠的膀胱中c-kit染色阳性的ICC分支突起增加且互相连接呈网络状,而在对照组和DS组中ICC呈散在分布,细胞之间联系较松散。结论在PBOO所致DO豚鼠膀胱中ICC发生了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相互之间连接呈网络状,ICC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可能是逼尿肌不稳定的重要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43.
王辉  方强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0):892-894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危重患者免疫功能和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分别在第1、3、7天检测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血清淋巴细胞转化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和细菌分布。结果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血清淋巴细胞转化率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原菌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不会明显抑制免疫功能和增加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的护理因素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目的探讨非计划拔管成功与失败的相关护理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寻求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 5年我们医院ICU中机械通气病人发生非计划拔管的护理临床资料。结果 1 6 5 6例机械通气病人中发生非计划拔管 1 1 6例 (7% ) ,病人自行拔管 90例 (77.5 % ) ,意外脱管 2 6例 (2 2 .4 % ) ,其中 6 2例发生在撤机过程中 ,5 4例发生在完全机械通气状况下。非计划拔管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插管途经、原发病情况、APACHEⅡ评分 ,急性呼衰原因和并发脏器衰竭等无显著差异 (P >0 .0 5 )。非计划拔管失败组与成功组和对照组比较 ,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延长 ,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机械通气病人发生非计划拔管可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住院的时间 ,但不增加死亡率。拔管成功与否取决于拔管当时病人的通气状况。而护理人员对机械通气的病人更需要持续严密监护 ,并帮助病人提高对撤机拔管的认识  相似文献   
45.
背景尿失禁包括压力性、急迫性以及二者混合型,临床上凭经验很难准确判断其类型和程度,常发生误诊误治.目的为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尤其是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设计回顾性平行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泌尿专科中心.对象选择1996-01/2002-05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尿失禁女性患者120例.方法①膀胱尿道造影测定患者膀胱尿道后角<100°判定为正常,>100°判定为异常.尿道倾斜角<45°判定为正常,>45°判定为异常.膀胱尿道连接部(静态时)无下降判定为正常,下降0.5 cm判定为异常.②尿动力学检查检查项目依次为充盈性膀胱测压,静态尿道压力图测定、漏尿点压测定.③分型标准膀胱尿道造影分型标准Ⅰ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 cmH2O;Ⅱ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 cmH2O;Ⅲ型膀胱尿道后角正常,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 cmH2O.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标准Ⅰ型应力性漏尿点压>120 cmH2O;Ⅱ型应力性漏尿点压90~120 cmH2O;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 cmH2O;Ⅱ/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90 cmH2O.主要观察指标①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结果及其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的比较.结果12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经检查确诊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6例,症状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4例,其中不稳定膀胱28例,低顺应性膀胱36例.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比较56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Ⅰ型20例;Ⅱ型16例;Ⅱ/Ⅲ型10例;Ⅲ型10例.两种分型在Ⅰ和Ⅲ型上吻合率达到100%,Ⅱ和Ⅱ/Ⅲ型的吻合率分别达到94.1%和90.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能够对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准确的的分型,并对其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6.
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氯氮平中毒19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氯氮平中毒临床并不多见 ,但由于其临床症状较为严重 ,如不及时发现 ,及时治疗 ,会导致严重后果 ,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我院 1998~ 2 0 0 3年共收治急性氯氮平中毒 2 8例 ,其中 19例中毒严重 ,经床边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后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严重氯氮平中毒患者 19例 ,男 7例 ,女12例。年龄 2 0~ 5 7岁 ,平均 2 7.1岁。服用氯氮平剂量 75 0~ 6 2 5 0mg ,服用时间至血液灌流时间为 3~ 4 8h ,平均 6 .8h。1.2 临床表现  19例患者均呈深昏迷状态 ,GSC评分在 3~5分之间 ,均有口鼻流涎、口唇发绀…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时核因子κB(NF-κB)的信号转导,以及盐酸氨溴索(AMB)对其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其中90只,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6组(n=15):A组无菌生理盐水(NS)0.5ml腹腔注射1h后,再腹腔注射NS0.5ml;B组腹腔注射AMB10mg/kg 1h后腹腔注射NS0.5ml;C组腹腔注射NS0.5ml 1h后腹腔注射LPS5mg/kg;D、E、F组分别腹腔注射AMB5、10、20mg/kg后1h腹腔注射LPS5mg/kg。各组分别按1、2、4h再分为3个亚组,每组5只。采用酶联吸附免疫法(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水平,并测定BALF中乳酸脱氢酶(LDH)与总蛋白量的变化。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细胞胞核中NF-κBp65、胞浆中NF-κB抑制蛋白-α(IκBβ)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表达。第二部分选择18只大鼠按上述分组法随机分为6组(n=3),A、B、C、D、E、F组,给药方法同第一部分,腹腔注射NS(A组、B组)或腹腔注射LPS(C、D、E、F组)后4h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第一部分:与A组比较,C、D、E、F组BALF中LDH、总蛋白量、总蛋白量、TNF-α、IL-1β和MIP-2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C组比较,E、F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或P〈0.01)。与A组比较,C、D、E、F组肺组织细胞中的NF-κB p65与JNK表达明显增多(P〈0.01),而IκBα的表达量减少(P〈0.01);与C组比较,E、F组NF-κB p65与磷酸化JNK的表达减少(P〈0.05或P〈0.01),而IκBα的表达量增多(P〈0.05或P〈0.01)。第二部分:A、B组肺组织形态学正常,C组呈明显的肺损伤病理形态学改变,D组肺损伤程度与C组相似,E、F组肺损伤程度较C组减轻。结论AMB可以减轻LPS诱导大鼠ALI.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细胞NF-κB065与JNK的活化,并促进IκBα的表达,以及下调TNF-α、IL-1β和MIP-2的表达有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8.
胸腺肽α1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调理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吴建浓  方强 《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1):815-816
目的 评价胸腺肽α1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调理作用 方法 4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安慰剂,治疗组常规治疗加胸腺肽α1(迈普欣),疗程为10 d。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CD1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水平明显升高,而CRP、APACHEⅡ评分及器官功能障碍的数量显著下降,28 d死亡率亦显著下降。结论 胸腺肽α1可提高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在绝经前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成年女性患者的不同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对140例经临床确诊的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未绝经组71例、绝经组69例)行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FCM)、腹压漏尿点压测定(ALPP)以及尿道压力图测定,比较绝经前后的尿动力学参数和特点。结果未绝经组和绝经组ALPP值分别为(80±28)cmH2O和(64±27)cmH2O(P<0.01);未绝经组有15例(21.2%)ALPP<60cmH2O,而绝经组为26例(37.7%)(P<0.05);未绝经组有21例ALPP>90cmH2O,绝经组为8例(P<0.05)。未绝经组的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关闭压(MUCP)、控制面积(CA)与绝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的功能尿道长度(FUL)、控制带长(CZL)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绝经组和绝经组分别有5例(7%)和19例(27.5%)合并不稳定膀胱,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绝经前后发生的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有不同的尿动力学特点,在发生机制上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Podoplani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寻其与食管鳞癌患者脉管内出现瘤栓、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减少食管鳞癌患者肿瘤复发,延长无病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胸外科经胃镜确诊为食管鳞癌并接受手术治疗、完成随访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31例,平均年龄63.6岁。脉管瘤栓阳性35例,脉管瘤栓阴性35例。查看术后病理标本,并切取纳入该研究患者的正常食管组织(即距肿瘤边缘5 cm的食管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Podoplanin在正常食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4.2%,在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2.8%;在脉管瘤栓阳性和阴性的食管鳞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48.6%;在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的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细胞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9%、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内Podoplanin表达阴性的食管鳞癌患者平均无病生存期15.2个月,明显长于肿瘤细胞内Podoplanin表达阳性的食管鳞癌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可将Podoplanin在肿瘤细胞、脉管内的阳性表达作为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