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和嗜铬颗粒素A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技术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CC 85例.结果组织蛋白酶D在正常肝细胞有弱表达,但在HCC组织,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显著增强,而且癌细胞荧光染色强度存在区域性差别,通常临床恶性程度越高、肿瘤分化越差,荧光染色较强的癌细胞越多. HCC的组织学分级越高,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越多. 85例HCC中有71例癌细胞呈组织蛋白酶D强阳性,阳性率83.5%. 在组织学分级为3~4级的28例中,组织蛋白酶D阳性的占26例(阳性率92.9%);组织学分级为2级的53例中,有46例阳性(阳性率86.8%);而组织学分级为1级的4例中,仅有1例阳性(阳性率25.0%). 组织蛋白酶D阳性细胞的分布,在组织学分级不同的HCC中有明显差别(P<0.01). 我们还发现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 有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1.2岁±2.8岁(32岁~68岁),无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1.2岁±4.5岁(28岁~71岁)(P>0.05). 组织学分级为1级的HCC CgA阳性率为75.0%(3/4),2级的阳性率71.7%(38/53),3~4级的阳性率为71.4%(20/28). 经统计学分析表明,CgA阳性细胞的分布,在组织学分级不同的HCC没有明显差别(P>0.05). 免疫荧光双标记显示,在大部分癌组织中,二者同时表达. 结果提示HCC的癌细胞对组织蛋白酶D的加工出现障碍,因此组织蛋白酶D在细胞中积聚. 由于组织蛋白酶D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和自分泌性丝裂原活性,因此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增加可能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有一定作用. 这些发现表明组织蛋白酶D对HCC有预后诊断价值.结论组织蛋白酶D和CgA在绝大部分HCC都可同时表达. 也提示肝癌细胞中组织蛋白酶D可能与CgA的加工有关. 因为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组织蛋白酶D在HCC表达显然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膝踝关节活动仪与人工共同训练脑卒中偏瘫下肢的效果,对30例训练组与45例对照组——非训练组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患者由坐位到站立及步行都有大幅度进展。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对膝关节屈曲、膝过伸的改善也有较明显疗效,两组比较差别有意义。因此,膝踝关节活动仪与人工共同训练,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兔眼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中囊袋内灌注药物,观察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后囊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影响,并观察其对眼内组织的副作用.方法 将8只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8眼).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术中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囊袋内分别灌注生理盐水(A组,对照组)、MMC(B组,实验组,0.1 g·L^-1)各0.2 mL,保留3 min,然后环形撕囊,囊外摘出晶状体.术后每日观察并记录早期炎性反应情况,PCO出现的时间及程度;3月后处死动物,抽取房水,测房水细胞及蛋白含量;取下眼球,行HE染色,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眼内组织炎性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A、B组结膜充血及前房渗出均较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结膜充血平均消退时间分别为(9.25±0.89)d、(9.88±1.13)d,前房渗出时间分别为(6.38±0.92)d、(6.88±1.36)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O出现时间、混浊程度,2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个月2组房水蛋白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但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2组眼内组织均无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晶状体摘除手术可以造成血-房水屏障的破坏,术后3个月仍未完全恢复.MMC在0.1 g·L^-1能够有效抑制PCO发生,但并不增加对血-房水屏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抗甲胎蛋白(AFP)重链可变区(VH)单域抗体融合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初步鉴定表达产物的活性.方法 从已构建的抗AFP单链抗体(ScFv)的载体中,经PCR扩增出VH 单域抗体基因,再克隆到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32a( )中进行表达;用SDS-PAGE及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并通过竞争抑制ELISA分析TrxA-VH融合蛋白的结合活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内化及结合情况.结果 VH 单域抗体基因全长339 bp,将其克隆到pET32a( )中,转化大肠杆菌可获得高效表达,Western-blot证实在相应分子质量处,有TrxA-VH融合蛋白的显色条带.经初步纯化和复性后,获得抗AFP的VH单域抗体融合蛋白.竞争抑制ELISA及细胞免疫组化证明,表达产物具有与AFP特异结合的活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抗AFP的VH单域抗体融合蛋白,为临床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谷胱甘肽转硫酶偶联的血小板衍生因子受体氮端的融合蛋白(GST-PDGFR-N)制备有生物活性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用GST-PDGFR-N融合蛋白作为免疫原,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抗PDGFR的单克隆抗体,用间接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抗体的抗原结合特性进行鉴定.结果 获得两株能稳定分泌抗PDGFR单克隆抗体的细胞3B12F5和3C6H7C11,亚类鉴定两种单抗均为IgG1.间接ELISA法测定两株细胞腹水抗体的效价分别为1:102400为和1:25600.Western blot法显示PDGFR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识别免疫原和胶质瘤细胞株U251中的抗原成分.细胞免疫组化显示此单抗可以特异的识别胶质瘤细胞株U251和膀胱癌细胞株BIU87中表达的PDGFR抗原.结论 成功制备PDGFR单克隆抗体,为研究PDGFR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检测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CAI课件作为概括性总结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近年来,大量的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极大地推动和完善了病理生理的理论知识,一些新理论、新知识也写进教材,成为新编统一教材的重要篇章,也成为当今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由于这些新理论往往以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对还没有实验室及临床经验的本科生而言,显得尤为抽象和复杂.本教研室自2002年将〈细胞凋亡与疾病〉及〈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两章的CAI课件作为概括性总结应用于医学检验系〈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并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本总结了CAI课件作为概括性总结在〈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改革药理学实验教学提高药理实验课教学质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药理学实验教学是整个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开设科研设计性实验,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教学各环节,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增强记忆力,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肩背肌筋膜炎过去为老年人常见病之一,现在中青年患者发生该病越来越多见,它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疾病,临床以肩背部疼痛、酸痛,局部肌肉变硬,有时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等为主要表现。笔者自2001年以来采用序贯疗法1武汉市汉阳区康复医院(武汉,430052)组别例数性别男  相似文献   
19.
儿童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与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目前对儿童慢性咳嗽诊断的时间界限尚无统一认识,也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或流程,缺少规范(针对性)的治疗。如能运用一系统而彻底的诊疗程序,大约90%的患儿能得到根治。现对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要仔细、谨慎和全面,要重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根据病史特点选择相关的检查。提高正确诊断率,尽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D和nm23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将之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43例乳腺癌中的组织蛋白酶D和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阳性结果的判定采用半定量积分法。结果 组织蛋白酶D在5例正常乳腺组中不表达,5例乳腺良性病变中少数腺上皮细胞内呈弱阳性表达。但在乳腺癌组织中其表达阳性率为76.2%(33/43)。阳性物质呈粗细不均的颗粒状,主要分布于胞浆中,少数病例阳性物质位于细胞膜。39例乳腺癌组织在肿瘤间质及坏死组织中也可见阳性颗粒状物质分布。43例乳腺癌中25例伴有淋巴结转移,其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阳性率为92%(23/25)。无淋巴结转移的18例中,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阳性率为55.6%(10/18)。统计分析表明,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P<0.01)。nm23基因蛋白在5例正常乳腺组织和4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在43例乳腺癌中nm23基因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72.1%(31/43),阳性物质为颗粒状,位于胞浆内。在有淋巴强烈转移的乳腺癌中nm23基因蛋白的阳性率为60%(15/25),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nm23蛋白的阳性率为80.9%(16/18)。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