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中西医结合包括的内容有:结合疾病的诊治;结合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结合中医治法治则的研究;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结合方剂药物的研究;结合针灸及经络研究。中西医结合教学必须从以上内容出发采用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床边教学法、医学模拟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等方法以达到中西医结合教学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肾实质性高血压是指因肾脏实质性病变引发的继发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高血压发生率患高达80%~90%[1].CKD与高血压可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控制血压水平,防治肾功能减退是治疗肾性高血压的关键.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与钙通道阻滞剂(CCB)是治疗非透析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最常用药物组合[2],作者近年来对以上两类不同药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调脂治疗对老年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诊断为高危ACs的老年患者135例,其中男79例,女56例,年龄75~90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60),其中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常规治疗剂量10mg+依折麦布10mg治疗;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10mg治疗,于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LDL-C、hs—CRP、He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LDL—c、hs—CRP、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清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高危ACS患者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依折麦布10mg较单用常规剂量10mg瑞舒伐他治疗血清LDL—C水平控制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一过性病理性Q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13例出现一过性病理性Q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持续时间、治疗方法。结果 13例患者表现为胸闷或胸痛等不适,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头晕、乏力,10例患者心电图一过性病理性Q波表现为V1~V6导联,3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导联,均持续1~2 h。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后,患者一过性病理性Q波均消失。结论 病理性Q波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等不适,出现早期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可使Q波消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动脉炎性反应、血小板聚集率(PAR)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1月-2015年2月选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CS患者80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替格瑞洛,用药时间均为1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PAR、心功能指标、治疗和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合并症、疾病类型及既往心肌梗死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白介素6(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MMP-9及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MMP-9及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与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比值(E/A)、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A、LVEDD及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A、LVEDD及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两组均无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替格瑞洛可以减轻ACS患者的动脉炎性反应,增强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