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诊治。方法对35例Paget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6例同时行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浅组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术后I期愈合27例,Ⅱ期愈合8例。随访2个月-3年,平均2年。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8例出现局部复发,复发者均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结论阴囊Paget病极易误诊为阴囊皮肤慢性湿疹等疾病,病理学检查可对该病作出正确诊断,对阴囊湿疹治疗6-8周无效时应作组织病理学检查。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行根治性切除术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系统评价乌头汤联合化学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WanfangData)、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12月12日。按Cochrane评价员手册5.1.0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2篇文献,共计975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乌头汤联合化学药物治疗RA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单用化学药物治疗[OR=3.64, 95%CI(2.48, 5.33),P0.000 01];对关节压痛数[MD=-2.61, 95%CI (-3.31,-1.91),P0.000 01]及晨僵[MD=-19.93, 95%CI(-36.59,-3.27),P=0.02]改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化学药物;并能够显著降低RA患者血沉[MD=-10.81, 95%CI(-14.02,-7.61),P0.000 01]、C反应蛋白[MD=-5.45, 95%CI(-6.36,-4.53),P0.000 01]和类风湿因子[MD=-17.71, 95%CI(-30.52,-4.90),P=0.007];乌头汤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结论:基于当前证据,乌头汤联合化学药物治疗RA能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降低实验室指标。但由于受纳入研究文献数量和质量限制,尚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双盲、双模拟的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乌头汤联合化学药物治疗RA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经尿道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1例肾盂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36~67岁,平均54岁.单发肾盂旁囊肿4例,双侧肾盂旁囊肿2例,一侧肾盂旁囊肿伴对侧单纯肾囊肿1例,肾盂旁囊肿伴同侧肾结石4例.囊肿直径平均4.8cm.全麻下行经尿道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术,逆行经尿道置入8.5~9.9 F电子输尿管软镜,观察集合系统与囊肿的解剖位置.直视下用200μm钬激光光纤将向集合系统凸起的囊壁开窗引流,开窗直径1~2cm,使囊腔与集合系相通,留置双J管引流. 结果 11例手术均成功.每侧囊肿处理时间13~27min,平均20min.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8例囊肿消失,3例囊肿明显缩小,未见囊肿复发. 结论经尿道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确切等优点,理论上更符合经自然腔道手术的优点,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究骶3神经电针预防脊髓损伤后尿路感染情况,并研究分析在不同的电针刺激强度对患者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电针刺激骶3神经的方式预防脊髓损伤后产生的尿路感染,根据不同的患者调节适当电针刺激强度,对照组未使用电针刺激骶3神经,通过是否使用电针刺激骶3神经及电针刺激强度观察患者尿路感染,并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尿路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结果显示尿路感染的例数均呈减少的趋势,治疗组患者在经电针刺激骶3神经后尿路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特别是在1、2个疗程后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电针刺激骶3神经预防脊髓损伤的患者尿路感染有明显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5.
我科近5a收治各类有机磷中毒共270例,其中合并急性肺水肿58例,抢救成功45例,死亡1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目的:根据月经周期排卵期时,宫预粘液中的过氧化物酶的变化,研究酶活性预测排卵,方法:育龄妇女应用试剂盒,自行检测排卵,结果:1001例充龄妇女自检阴道分泌物测得排卵与BBT,B超监测其符合率为98%,结论:为自然避孕提供一种新的无创伤的方法及提供受孕最佳期和不孕症的一种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 探讨腹腔镜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低顺应性膀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6例接受腹腔镜下回肠膀胱扩大术式治疗的高反射、低顺应性膀胱患者的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2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22 ~ 62岁,平均35.8岁.其中脊髓损伤15例,脊髓发育不良4例,泌尿系统结核3例.病程1 ~15年,平均8.5年.对术中、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观察评价,对术前、术后3、6、12、18、24、36个月患者的血肌酐水平、肾积水情况、肾小球滤过率及尿流动力学检查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 ~ 150 min,平均(105±17) min,术中出血量60 ~ 150 ml,平均(90±26)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5d,平均(2.5±0.7)d,术后住院时间11 ~20 d,平均(15 ±4)d,术后均未发生回肠吻合口瘘、肠梗阻、严重腹腔感染或败血症等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6 ~36个月,平均16.5个月,17例患者随访超过12个月.患者膀胱安全容量由术前的(103±38)ml增至术后末次随访的(405±46)ml (F=381.7,P=0.000),膀胱顺应性由术前的(10±3)cmH2O(1 cmH2O=0.098 kPa)增至末次随访的(38±4)cmH2O(F=678.1,P=0.000),末次随访时充盈期末膀胱内平均压力为(16±6) cmH2O,较术前的(45±16)cmH2O明显降低(F=221.5,P=0.000),血肌酐水平从术前的(184±32) μmol/L降至末次随访的(120±28)μmol/L(F=189.1,P=0.000),总肾小球滤过率从术前的(40±26)ml-1·min-1·1.73 m-2升至末次随访的(66±32)ml-1·min-1· 1.73 m-2(F=137.7,P=0.000).3例泌尿系统结核膀胱挛缩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残余尿量有所减少,另有4例女性患者术后恢复自行排尿.结论 腹腔镜下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低顺应性膀胱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可明显改善术后膀胱功能,有效改善和保护患者的上尿路功能.  相似文献   
49.
急诊如何避免医疗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我国,不论是城市医院,还是乡村的基层医院,急诊室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区,急诊医师与患者及其家属有着越来越多的法律联系。对急诊医师而言,作出正确诊断固然重要,但赢得患者的满意也是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急诊医师必须在极短时间内面对这两项任务的挑战,并做出正确回应。在急诊室内患者往往经历着生命中最脆弱、无助的时刻,这不仅是所患疾病本身所致,还因为患者对突然发生的疾病缺乏思想准备,使患者及其家属充满了焦虑、不安,当患者及其家属觉察到急诊医师心不在焉,他们有可能付诸法律。因此,急诊医师应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技能,努力使医患…  相似文献   
50.
为了分析膀胱微射频治疗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并确定未来的研究重点,选取了2021年3月—2022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门诊行该疗法治疗的30例女性OAB患者,共行4次治疗以及14周随访,并比较患者首次治疗前后的排尿日记数据和完成整个阶段治疗前后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和膀胱状态患者感知度调查表(PPBC)。结果显示,经首次治疗后患者排尿日记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了整个阶段治疗后患者OABSS评分和PPBC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膀胱微射频疗法对女性难治性OAB的症状改善有一定程度上的疗效,但长期的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相对于其他治疗方式也需进一步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