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8 毫秒
21.
严重多发伤是煤矿创伤外科急症,伤情急迫、复杂,给抢救带来许多困难。近一年来,我们接收8例严重多发伤伤员,治愈7例,死亡1例,现介绍如下:一、病例摘要例1 男,24岁。胃顶砸伤胸腹部,呼吸困难1小时入院。血压、脉搏测不到,腹肌紧张,腹穿有  相似文献   
22.
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致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下腰痛的发病机理。[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且未合并其他腰部疾病的患者30例,分别行腰腹肌肌力测定,竖脊肌内压测定,血常规,血沉,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M),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工酶(LDH,)测定,采用骨筋膜间隔切开减压手术治疗。术中切取竖脊肌标本用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各项酶学检验无异常;组织学光镜下观察到竖脊肌纤维部分溶解变性,肌纤维肥大,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观察到肌纤维灶状溶解,核周线粒体聚集,胞内脂滴、溶酶体增多,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结论]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是由于内在压力增加,筋膜间隔内组织代谢障碍,骨骼肌慢性受损,炎症因子释放,最终影响脊神经后支导致的下腰痛。  相似文献   
23.
背景:如何提高脑血管疾病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是康复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 目的:回顾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对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提出新的展望。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08 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有关医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exoskeletons robot,central nerve damage,pas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man-machine integration interaction interface”,中文检索词为“外骨骼机器人,中枢神经损伤,主被动康复训练,人机一体化交互接口”。排除重复性研究。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26篇文献归纳总结。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研究报道较多,但如能解决体积小、轻便、低功耗、大功率输出等问题,同时具有响应快、低惯性、高精度和高安全性等性能,必将使神经损伤患者下肢功能最大化地恢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索社区医院对老年骨关节疾病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济、有效的诊疗模式。方法将上海市徐家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设为观察组(n=62),将上海市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设为对照组A(n=48)和对照组B(n=55)。观察组患者由与之联合的三级医院康复科副主任以上医师按照轻、中、重分级治疗,对照组A和对照组B按照常规治疗。3 个月后,对三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和支付费统计。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B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优于对照组A(P<0.05)。观察组支付费最低(观察组<对照组A<对照组B)。结论社区医院在三级医院指导下分级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既经济又有效。  相似文献   
25.
背景:对骨折区域采用金属植入物进行内固定后,进行物理治疗且辅以康复训练是否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实验对此进行探索。 目的:验证骨折金属植入物内固定后物理治疗的可行性,观察其对骨折愈合及周围组织的影响。 方法:选取24只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制作右侧股骨中段横断性骨折模型,并用钢板内固定。内固定后空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中频治疗组自内固定后第4天起,连续30 d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ECM99-IIB治疗;高频治疗组自内固定后第4天起,连续30 d采用微波治疗仪PM-800S进行治疗。 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所见空白对照组纤维组织最多,中频治疗组次之,高频治疗组最少。神经传导速度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组织学观察空白对照组未见明显骨基质,中频治疗组可见形成中骨小梁,高频治疗组可见较为成熟的骨小梁。空白对照组肌肉组织大量纤维化,中频治疗组肌肉组织可见部分纤维化,高频治疗组纤维化程度最低。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Ca2+和碱性磷酸酶指标高频治疗组、中频治疗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P < 0.05)。结果表明,高频电疗及中频电疗法可应用于股骨骨折内固定后,且对于骨折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高频治疗的效果优于中频治疗。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分析区域三级康复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14年8月~2015年8月,90例发病2周~1年内的脑卒中患者受干预前后的资料,其中60例患者运用上海市徐汇区区域三级康复网络服务体系(网络组),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进行三级区域康复网络体系的医院间转诊,采用标准化康复诊疗方案,同时结合脑卒中家庭康复体操;另外收集3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常规组),选择非三级区域康复网络体系进行转诊及常规康复训练。回顾分析90例患者治疗6周前后的改良Bathel指数(MBI)及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6周后,2组MBI及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网络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区域三级康复网络体系简化了转诊方式,规范了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评定及转诊标准,结合开展脑卒中家庭康复操,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大黄中游离蒽醌的含量测定探索更加适宜的检测条件。方法:通过对在254 nm和440 nm检测波长处获得的5种指标性蒽醌类成分图谱形状、分离程度的分析,对比此两个波长处检出结果的优劣。结果:在440 nm处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受干扰最小,图谱基线平稳,干扰峰较少,分离效果理想。结论:大黄中游离蒽醌含量测定在440 nm检测波长处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建议将440 nm作为游离蒽醌的检测波长。  相似文献   
28.
背景:对骨折区域采用金属植入物进行内固定后,进行物理治疗且辅以康复训练是否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实验对此进行探索。目的:验证骨折金属植入物内固定后物理治疗的可行性,观察其对骨折愈合及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制作右侧股骨中段横断性骨折模型,并用钢板内固定。内固定后空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中频治疗组自内固定后第4天起,连续30d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ECM99-IIB治疗;高频治疗组自内固定后第4天起,连续30d采用微波治疗仪PM-800S进行治疗。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所见空白对照组纤维组织最多,中频治疗组次之,高频治疗组最少。神经传导速度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空白对照组未见明显骨基质,中频治疗组可见形成中骨小梁,高频治疗组可见较为成熟的骨小梁。空白对照组肌肉组织大量纤维化,中频治疗组肌肉组织可见部分纤维化,高频治疗组纤维化程度最低。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Ca2+和碱性磷酸酶指标高频治疗组、中频治疗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高频电疗及中频电疗法可应用于股骨骨折内固定后,且对于骨折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高频治疗的效果优于中频治疗。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社区中老年人群进行新型科普方式的干预,评价认知程度的变化。方法2017年4月至2017年6月随机抽取200例50岁及以上社区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100例(男女各50例)为干预组接受新型科普方式干预;100例(男女各50例)为对照组。在研究干预前及为期1年干预后,对两组中老年人进行骨健康认知基线评估及随访评估。并对公众号不同科普文章的表现形式的偏好进行问卷调查。对干预评分效果前后差异进行比较;对影响量表评分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干预后得分高于干预前(P<0.001);对照组第二次得分(29.4±11.4)稍高于第一次得分(27.9±10.1)(P<0.001)。干预组前后评分变化比对照组前后评分变化大(P<0.001)。首次评分、分组、既往饮酒及罹患糖尿病对女性中老年人得分有影响。大部分中老年人喜欢文字结合图片的形式,年龄大的老年人更接受视频科普。结论新型科普方式促进骨健康管理有益,可改善中老年人群骨健康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30.
张晗  徐义明  白跃宏 《中国康复》2011,26(5):376-379
周围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物理因子治疗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治疗中可根据神经恢复的不同阶段加以侧重。这些物理因子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使用。目前研究的热点比较倾向于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