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与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45例,将其分为2组,LH组21例,OH组24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与生存率,评价其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LH组显著高于OH组(分别x2=3.973,x2=4.862,均P<0.05),近期并发症发生率LH组(2例)显著低于OH组(9例)(x2=4.746,P<0.05);总住院天数LH组为(17.3±5.0)d,OH组为(21.5±5.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7,P<0.05).2组患者随访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2,P >0.05).LH组的无瘤生存率为52.4%,显著高于OH组(25.1%,x2=4.543,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均为肝癌治疗的有效方法,腹腔镜术式近期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两组总体生存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诱导肝卵圆细胞(WB-F344)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促使其迁移能力增强的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肝卵圆细胞的干细胞标志物.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TSA、NaBu)处理肝卵圆细胞,诱导EMT,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划痕试验观察肝卵圆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检测肝卵圆细胞上皮和间质Marker变化及EMT关键转录因子Snail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检测Snail入核情况.siRNA干扰Snail后,Western blot检测EMT Marker的变化,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在培养过程中肝卵圆细胞干细胞性能未发生改变.HDACi可以诱导WB-F344细胞的EMT,包括形态改变、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下调和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上调.HDACi可以促进EMT的关键转录因子Snail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增加,以及促进其核转录.siRNA干扰Snail可以抑制HDACi诱导肝卵圆细胞EMT过程.划痕试验显示HDACi可以提高肝卵圆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通过促进snail表达和入核来诱导肝卵圆细胞EMT,提高其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43.
患者男,42岁。无任何诱因出现突发性腹部阵发性绞痛,伴呕吐及停止排便。在某县医院以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空肠,回肠呈阵发性节段性痉挛,每段痉挛肠袢长为15~20cm,肠壁变白,持续4~5分钟后缓解,部分肠袢内有3~5条蛔虫聚积成团,经驱散蛔虫团后关腹,次日开始排便。术后第5天再次出现肠梗阻症状,X线腹透见右下腹有一个短而宽的液平面。以粘连性肠梗阻二次手术。术中所见同第一次,未见其粘连。切开肠管取尽末段回肠l米内蛔虫17条。术后给予驱虫,但症状反复出现。入本院后经输液、补充电解质、镇痛等治疗,患者症状逐日消失。痉挛性肠梗阻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两项有关:①肠管内异物、寄生虫及刺激性食物的刺激。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发生气管痉挛的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对28例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发生气管痉挛患者的诱因、临床特征、治疗措施及其转归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8例中,术前发生气管痉挛5例,术中17例,术后6例。抢救成功25例,其中给予气管切开7例,气管插管6例,面罩给氧救治12例;死亡3例。结论气管痉挛是甲状腺疾病伴发的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不同阶段发生的气管痉挛,处理应遵循不同的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45.
乌司他丁在预防注射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预防注射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60例行ERCP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用药组,观察ERCP后腹痛、腹胀、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的发生率、尿淀粉酶升高的差异。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药组ERCP后的腹痛、腹胀、发热及白细胞升高发生率和血、尿淀粉酶升高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对预防注射性胰腺炎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近5年来采用标准四孔法及改良三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共1000例,其中常规行腹腔镜超声影像术(LUS)50例,有选择性行ERCP检查50例,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结合LC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20例。中转手术40例(4%),LC并发症8例,占0.8%,其中胆管损伤1例(占0.1%),胆囊管钛夹滑脱2例,术中出血4例,小肠戳孔损伤1例。胆管损伤是LC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该文着重对LC发生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防治进行讨论,强调腹腔镜超声影像检查在LC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7.
犬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研究原位部分肝移植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 ,而建立犬肝功能衰竭模型。方法 将四氯化碳 (CCl4)与等量花生油混合溶液 ,以 0 .9ml/kg腹腔注射 ,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 ) ,总胆红素 (TB) ,凝血酶原时间 (PT ) ,血氨 (NH4) ,血糖 (BG )监测 ,犬死亡 ,或于存活第 7d ,1 4d活杀行病理学检查。存活第 3d ,行脑电图检查 (EEG )。结果 注射CCl4 后犬呈进行性肝功能衰竭表现 ,第 72h血ALT ,TB ,NH4 明显升高 ,PT延长 ,BG降低 ,(均P <0 .0 1 ) ;脑电图检查出现异常波型。第 7d病理检查显示 :肝细胞大片溶解坏死 ,网状支架大部分存在 ,肝细胞轻度增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形成率为 93.0 %。动物4 8~ 96h死亡率 73.0 % ,1 4d内肝损害明显恢复。动物一般表现 ,实验室及组织学检查与临床暴发性肝衰相似。结论 该模型不需手术操作 ,适合于作实验性肝移植受体及急性肝衰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十二指肠镜联合超声腹腔镜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运用两种内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biliarypancreatitis,ABP)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于入院24h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内镜下乳头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 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nasobilliarydrainage,ENBD)和/或经内镜下胆管取石术,并行积极辅助治疗,术后7~14天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患者死亡,平均住院时间(23±15.2)d;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胆管结石残留及再发胰腺炎。结论两种内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具有微创、安全、省时、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9.
<正> 患者男,36岁。曾因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六个月前在某医院行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术后十天出院。六个月来常有腹部隐痛,尤以饱食后疼痛较重,无呕吐。入院前五天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阵发性加剧,伴有恶心、呕吐,进行性腹胀。五天来停止肛门排便排气。体格检查:体温37.8℃、心率96/min、血压10.9/8kPa。面色苍白,四肢湿冷,中度脱水。心肺正常。腹部膨隆不对称,上腹部明显隆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