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8年1月收治16例急性左下肢DVT合并CS的临床资料.16例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及左下肢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其中13例患者同时行左髂总静脉PTA及支架置入术,另3例行PTA术,术后均予抗凝,祛聚,溶栓治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肺栓塞的发生,14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6例中2例术后第2天再发生左下肢急性血栓形成,予药物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出院时肢体肿胀明显好转.随访14例,随访时间1~25个月(平均11个月),2例出现下肢DVT后综合征,余12例左下肢无肿胀,无静脉曲张及色素沉着.结论 急性左下肢DVT并CS行手术取栓加左髂总静脉PTA术及支架置入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2.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观察。方法:以卡马西平为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动态观察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结果:氟西汀组与卡马西平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氟西汀组VAS值下降更明显(P〈0.001);在疗效方面,氟西汀组优于卡马西平组(P〈0.01)。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牛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激光损伤模型建立的要点,提高模型建立的成功率。方法:实验于2000-05/2001-05在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及眼科完成。取三代对数生长期牛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随机分为6组加入96孔板中,每组3个样本,用Argon蓝绿激光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进行垂直聚焦照射,激光输出功率各组分别为0,50,100,200,400,800mW,用Argon蓝绿激光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进行垂直聚焦照射;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方法测定各组光吸收值并推算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①激光能量为0时,光吸收值为1.508±0.006。②激光能量为50,100,200,400,800时,光吸收值分别为1.341±0.010,1.303±0.014,1.246±0.024,1.021±0.065,1.027±0.047。③激光能量为50,100,200,400,800时,激光损伤率分别为11.07%,13.59%,17.37%,32.29%,31.90%。④照激光各组均比不照激光组光吸收值下降(P<0.05)。⑤组间比较,随激光能量增大,光吸收值呈逐渐减小趋势(P<0.01)。结论:体外培养牛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激光损伤模型的建立是可行的,但是要注意实验参数的选择,才能提高建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实验性眼后节穿通伤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玻璃体中细胞增殖情况及意义。方法32只青紫蓝兔组制备外伤性PVR模型后随机分为四组,在伤后第3、7、14、21d各抽取0.3ml玻璃体进行细胞计数并用流式细胞仪(FCM)计算出增殖细胞比例。定期观察眼底情况并选择照相。结果 在伤后第3、7、14、21d玻璃体内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4.82%、13.21%、18.21%、31.48%;增殖细胞密度分别为2.862×10~3/ml、8.725×10~3/ml、12.249×10~3/ml、18.823×10~3/ml。伤后7d内无明显的牵引性机网膜脱离(TRD)出现,在第35d,TRD的发生率为81.3%(26/32)。第7d的增殖细胞数可以预测第35d的TRD发生情况。结论 FCM分析玻璃体内增殖细胞数量可用来早期筛选高危PVR,反映PVR的预后。  相似文献   
75.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激光散射检测苯甲酸雌二醇凝胶含量及其与紫外检测的比较北京市药品检验所100035田南卉董素英迪马公司应用实验室史曙光张鲲蒸发激光散射检测器(ELS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新型检测器,并在药物分析领域得到一定应用...  相似文献   
76.
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激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内酯的含量北京市药品检验所100035田南卉王厉进忠迪马公司应用实验室100083张鲲银杏GinkgobilobaL.系银杏科植物,为我国特有树种.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银杏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药理...  相似文献   
77.
猫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猫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形态学变化 ,2 8只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利用微穿刺技术将 0 2 5 %Healon注入到视网膜下腔造成视网膜脱离。脱离后 0 5~90天的视网膜加工成组织切片 ,用于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视网膜脱离 2 4h,光感受器外节出现膨胀和破裂 ,内节和细胞体损害轻微。脱离后 3~ 1 4天 ,大多数内节出现空泡、线粒体肿胀和嵴的断裂。细胞胞体出现内质网膨胀、线粒体退化以及多囊小体形成。脱离后 1~3个月 ,外核层细胞体之间出现大量空泡或腔隙。某些光感受器胞体出现细胞浆膜破裂 ,胞浆物质和小细胞器丢失。这种改变在视网膜高脱离区比浅脱离区更明显 ,并随脱离时间的延长呈渐进性加重。研究表明 ,视网膜脱离能诱发光感受器细胞发生退行性改变 ,其程度与视网膜脱离的高度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78.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办法》,提高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水平,防止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故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于2002年3月对薛城区各类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表,对学校基本情况、食堂各部布局、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79.
背景:研究表明,番茄红素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增加其矿化能力。目的:实验拟验证抗氧化剂番茄红素影响活性氧族介导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作用途径。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1/2006-12在山东省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24h内出生的清洁级Wistar大鼠幼鼠30只,用于破骨细胞的培养;番茄红素由Sigma公司提供。方法:将24孔细胞培养板内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所用培养液不含番茄红素:10^-7mol/L番茄红素组、10^-6mol/L番茄红素组、10^-5mol/L番茄红素组和10^-5mol/L维生素C组培养孔内预先置入盖玻片或薄骨片,对种植其上的破骨细胞分别用含有不同浓度番茄红素或维生素c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在分离培养的细胞玻璃爬片或骨片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四唑氮蓝染色,最后对骨片进行扫描电镜照像并用image-proplus5.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结果: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多核细胞镜下胞浆酸性磷酸酶活性部位呈紫红色,细胞核染色阴性或淡染,伪足清晰。②四唑氮蓝染色结果提示,10^-5mol/L的番茄红素明显抑制了破骨细胞产生活性氧族的能力。⑨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形态不一的骨陷凹,10^-7mol/L的番茄红素部分抑制了骨吸收陷凹面积的增加,而10^-5mol/L的刮茄红素则几乎完全抑制了骨吸收陷凹的形成。结论:番茄红素在体外可以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氧族来抑制其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