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试图从蛋白脂质蛋白(Proteolipid protein,PLP)免疫后的SJL/J小鼠肠上皮间(iIEL)、淋巴结(LNC)中提取γδT细胞,并探讨γδ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多肽PLP178-191免疫小鼠,从小鼠iIEL、LNC中提取γδT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进行检测。结果PLP免疫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iIEL中CD3+细胞百分比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小鼠LNC中CD3+细胞百分比在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小鼠iIELCD3+细胞中和LNCCD3+细胞中γδT细胞的百分比,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利用PLP178-191免疫SJL/J小鼠,可以稳定地提取γδT细胞,γδT细胞的确参与了EAE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2.
腹部手术因为暴露视野的需要以及选择与血管走行平行的原则,经常选择纵形切口,这就造成了切口与腹部皮肤皮纹相垂直,术后形成的瘢痕往往影响患者腹部皮肤的纵向活动,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多不便。作者自2002年1月~2004年6月对25例患者采用Z形皮瓣成型改善腹部纵形切口瘢痕,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3.
1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106例,其中男66例,女40例,年龄6个月~68岁,烧伤面积2%~46%TBSA。方法:病人入院后以0.1%新霉素及0.1%洗必泰液清创,冲洗创面,清除污染物,剪去泡皮,揩干创面,将愈伤液Ⅰ号油纱平整无皱褶贴敷于创面上,无菌纱布包扎,24h后暴露愈伤液Ⅰ号油纱,以红外线烧伤治疗仪照射创面,1次/d,每次30 min,共照射3~5d,促使创面油纱干燥。2结果 红外线照射时病人均感温暖,创面疼痛明显减轻,Ⅱ度烧伤创面经处理后,创面油纱均于 5 d内干燥,创面愈合时间 9~ 18 d。…  相似文献   
54.
由于分子生物学发展,对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化,现已明确心肌重塑和神经激素一细胞因子之间的恶性循环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从而使心衰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成为治疗心衰的基石,B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与肯定。2002~2004年笔者应用B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中重度慢性心衰患者3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探讨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30例奥沙利铂致严重过敏患者的病例资料,归纳临床特征。结果:30例患者均在多周期使用奥沙利铂后发生过敏反应,给药后即刻或10 min内出现,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闷、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结膜充血水肿、荨麻疹、乏力、恶心、呕吐、腹痛、休克等。1例严重血小板下降、出血。抢救措施:首先停用奥沙利铂,同时给予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治疗,约15~30 min症状缓解。结论: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多次用药后、化疗10 min内,医护人员若准确判断、迅速停药、及时治疗多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6.
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及手术治疗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方法和皮层电极监测下致痫灶切除,加行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对47例难治性癫痫病人的致痫灶,采用CT MRI EEG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 皮层脑电脑(ECoG)联合检测定位。对检出的阳性病灶在皮层电极监测显微镜下行致痫灶切除,切除后监测仍有癫痫波者加行MST;致痫灶位于重要功能区者单行MST。结果致痫灶阳性检出率86%。皮层电极检测显微镜下致痫灶切除加MST,术后91%的病人癫痫发作停止,半年后约15%的病人复发,但症状较术前减轻,持续时间较术前短。结论CT MRI EEG SPECT ECoG联合检测,对手术定位具有较高价值。皮层电极监测下致痫灶切除术及MST创伤轻微、效果比较可靠、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病灶及致痫灶的不完全切除和形成皮层软化及疤痕,可能是导致癫痫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7.
表现为臂丛神经炎的脊髓髓内肿瘤1例报告张金涛,彭超英1临床病例患者,男性,61岁,主诉右上肢麻木疼痛2年余,加重3个月。自l99l年10月无诱因出现右手无名指及小指持续性麻木;以后2年内症状缓慢进展,逐渐累及其余手指及前臂。1993年1月整个右上肢均...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明确诊断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44例患者,其中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和RF内固定术,36例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不稳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原有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40例达到骨性融合标准,2例植骨块部分吸收,2例融合欠佳,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CT、MRI等综合分析加以确定,彻底充分地减压及长期的骨性融合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9.
电针加推拿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1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涛 《陕西中医》1995,16(1):33-33
电针加推拿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148例,总有效率100%。采用电针疏通气血经络,加推拿可促使椎间盘脱出还纳。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纳洛酮和苯二氮革类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联用在抢救急性酒精安定混合中毒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5例急性酒精安定混合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组,43例,采用纳络酮0.8~2mg加入5%GS 20ml静注,然后每隔10min重复0.4mg,直至清醒或总量达4mg;NF组,42例,在纳络酮处理同时,应用氟马西尼0.3mg加入5%GS 20ml静注,如未转醒,每间隔1min重复0.1mg,直至苏醒或总量达2mg。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SBP、HR、RR、GCS评分及患者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的SBP、HR、RR、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而NF组较N组提高更显著(P〈0.01)。NF组的平均清醒时间(3.76±1.70)h及症状消失时间(6.92±2.86)h均明显短于N组[(5.17±1.93),(10.43±2.78)h](P〈0.01)。无明显副作用。结论纳络酮和氟吗西尼都是治疗急性重度酒精安定混合中毒的有效药物,而两药联合使用的疗效更较纳络酮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