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1]。手术入路的选择与肩关节功能恢复关系密切[2],以往手术多采用传统的肩前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入路,对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较大,影响了肩关节恢复。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47例,分别采用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和肩前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入路行切开复位空心螺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4月9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神经功能评分、MMSE量表评分及BI分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拉西坦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改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HLA-DM基因多态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与遗传、环境、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但到目前为止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1 ] 。HLA DM基因是 2 0世纪 90年代初新发现的位于HLA D区的一种非典型HLA Ⅱ类基因 ,其编码的DM分子对HLA DR、DQ、DP等经典Ⅱ类分子的抗原肽的摄取和装配有决定性影响 ,故在涉及MHC Ⅱ类分子的抗原递呈途径中起关键作用[2 ,3 ] 。有研究者据此推测HLA DM多态性可能在HLA Ⅱ类分子相关疾病中扮演一定角色[3 ] 。我们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活血祛瘀方对家兔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1)、中药组(n=12)、西药组(n=11)、空白组(n=6),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高酯饲料喂养4周后行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造模。术后各组予正常饲料喂养,中药组予活血祛瘀方灌胃4周,西药组予舒降之、阿司匹林灌胃4周,模型组、空白组予生理盐水灌胃4周。造模术4周后处死家兔取腹主动脉观察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抑制VEGF表达。结论 活血祛瘀方使兔腹主动脉内膜损伤后对血管内膜增殖早期VEGF有拮抗作用,提示其对血管内皮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为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再狭窄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了解2006-2013年江苏省哨点医院伤害监测病例的分布特征。方法 分析江苏省两地区6家全国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收集并审核清理后形成的年度汇总伤害监测数据库。结果 2006-2013年江苏省6家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有效病例448 778例, 男女性别比为1.72: 1, 男性多于女性。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分别为跌倒/坠落伤(27.21%)、道路交通伤(26.23%)、钝器伤(17.50%)、刀/锐器伤(13.87%)和动物伤(6.59%)。伤害发生的月份主要集中在6-8月, 时间集中于08: 00-10: 00。伤害经常发生的地点是公路/街道(31.58%)、家中(23.47%)及工业和建筑场所(21.38%)。伤害发生时主要活动为娱乐活动(36.12%)、驾乘交通工具(25.26%)和有偿工作(24.78%)。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为主(92.65%), 其次是故意(暴力/攻击)(6.36%)。结论 2006-2013年江苏省伤害病例数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每年伤害发生的原因均以跌倒/坠落伤和道路交通伤为主, 青少年和老年人的伤害问题日益突出, 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成人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利用江苏省2010年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运用双变量相关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血脂水平与血压及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江苏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9.1%,血脂异常率为35.0%,均为男性高于女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C、LDL-C和TG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成正相关;HDL-C与收缩压成正相关,但与舒张压成负相关。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脂异常、TC升高、HDL-C降低、LDL-C升高和TG升高均与高血压显著相关;TC、LDL-C、TG每增加1个标准差(s)和HDL-C每降低1个s,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增加23%、20%、55%和6%。结论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是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老年居民预防骨质疏松健康知识现状及相关行为情况,为开展社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 537名社区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对骨质疏松的表现、易患人群、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膳食、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的知晓率依次为6.23%、1.61%、3.16%和2.98%。知识得分40~49岁组得分高于50~59岁和60~6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得分略高于女性;文化程度越高,得分越高;脑力劳动者得分高于体力劳动者(P均0.01)。居民中与骨质疏松相关不良饮食习惯和缺少运动的比例较高。结论社区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应将老年人、妇女、低学历人群和体力劳动者作为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8.
目的为了解江苏省骨质疏松的诊断情况,自报患病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信息。方法依托南京市、徐州市和南通市3个《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健康促进项目》试点,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超声骨密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相关流行病学信息,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调查人群总体的自报患病率为2.2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居民自报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2),年龄越大、食用豆类及其制品每周≥3次、服用钙和维生素D营养补充剂的居民骨折疏松患病率越高(P值均0.05)。结论人群总体自报患病率较低,说明当前的诊断率处于较低水平;农村试点的自报患病率低于城市试点,应加强农村地区高危人群筛查;现患病人对于营养补充剂治疗的依从性较好,但对健康管理中改变日常生活方式的依从性较差。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江苏省成年人肥胖测量指标与糖尿病患病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14个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点随机抽取8 400名≥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肥胖、中心型肥胖、体质指数(BMI)、腰围和腰身比等肥胖测量指标与糖尿病患病关系.结果 江苏省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8.5%,肥胖率为13.6%,中心型肥胖率为30.8%.不同年龄组居民糖尿病患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7,P<0.05),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肥胖、中心型肥胖、BMI、腰围和腰身比均与糖尿病患病显著相关(χ^2=39.01、86.82、95.11、114.61、119.76,均P<0.05),且随着BMI、腰围和腰身比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也不断升高;BMI、腰围和腰身比每增加1个测量单位,糖尿病患病风险相应升高13%(OR=1.13,95%CI:1.10~1.15)、5%(OR=1.05,95%CI:1.04~1.06)和8%(OR=1.08,95%CI:1.07~1.10);腰身比、腰围和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SD),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增加62%(OR=1.62,95% CI:1.49~1.76)、61%(OR=1.61,95%CI:1.48~1.75)和49% (OR=1.49,95%CI:1.38~1.62),BMI、腰围和腰身比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依次升高. 结论 BMI、腰围和腰身比与糖尿病患病密切相关.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糖尿病患病风险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70.
临产妇血浆凝血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临产妇血液的凝血状态及判断预后,我们对72例临产妇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四项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1·1正常对照组体检健康者育龄非孕女性30例,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