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经济发展落后,贫困县、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外出务工人员多.为了解新时期农村地区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索贫困地区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方式和卫生保健工作的重心.2002年7月~2002年12月对其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2.
健康促进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分析健康促进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对目标县采取一系列健康促进活动后,采用直接和间接评价指标,全面分析健康促进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干预效果.结果健康促进活动开展前后人群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9.93%和63.95%,可疑者年就诊率由0.83%上升到1.35%o.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由项目实施前的9.21/10万上升到项目实施后的20.63/10万;初治涂阳治愈率由90.42%上升到95.63%;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由75.00%上升到85.29%.结论健康促进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在结核病控制的进程中必须注重科学全面的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103.
张永青 《健康向导》2020,26(1):32-33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11月第3周的星期三定为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日,2019年11月20日为第18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什么疾病?如何在早期发现?有传染性吗?下面为大家详细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其特征在于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通常与大量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有关,患者会出现气道逐渐变窄,肺泡间隔破坏,纤毛功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吸烟和戒烟行为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常熟市、淮安市清河区和淮安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7 763名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并检测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和戒烟行为与血糖控制的关系。结果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现在吸烟率为45.5%。随着吸烟量的增加,FPG和HbA1c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P<0.001)。在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吸烟年限≥ 50年者和吸烟指数≥ 40包年者的HbA1c水平分别升高0.27%(95% CI:0.05%~0.49%)和0.38%(95% CI:0.23%~0.53%),戒烟者随着戒烟年限的增加,其FPG和HbA1c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在非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吸烟和戒烟年限与FPG及HbA1c水平均未发现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吸烟不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尤其是药物治疗的患者。戒烟有利于血糖控制,应鼓励和帮助吸烟患者及早戒烟。  相似文献   
105.
14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转归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预后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14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与疾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热、心动过速、呼吸加快、收缩压升高和舒张压升高、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补体C3降低、C反应蛋白阳性、SLE复发、起病急、胸膜炎、神经系统异常和并发器质性脑综合征与SLE预后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SLE患者的治疗结局有关的检验指标为心动过速、舒张压升高、补体C3降低、抗ds—DNA抗体、SLE复发、并发器质性脑综合征,其OR值分别为2.28、2.34、2.42、2.47、1.98和5.56。结论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多样,心动过速、舒张压升高、补体C3降低、抗ds—DNA抗体阳性、SLE复发和并发器质性脑综合征对SLE的治疗结果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对SLE预后的判断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6.
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检测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目的 :建立大鼠肝微粒体蛋白含量以及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 5 0酶系含量与活性测定的紫外和荧光分光光度方法。方法 :应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大鼠肝微粒体 ,Lowery法测定肝微粒体蛋白浓度 ,应用紫外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 5 0酶系含量及活性。结果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 2 5~ 2 5 0mg·L-1,最低检测限为2 5mg·L-1,相关系数r为 0 .997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色素P4 5 0和细胞色素b5含量及NADPH CytC还原酶活性的结果显示方法灵敏 ;测定氨基比林N 脱甲基酶、红霉素N 脱甲基酶活性的甲醛标准曲线 ,线性范围为 0 .0 5~ 0 .5mmol·L-1,最低检测限为 0 .0 5mmol·L-1,相关系数r为 0 .9988;测定 7 乙氧基香豆素脱烃酶活性的resorufin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 1~ 8μmol·L-1,最低检测限为 1μmol·L-1,相关系数r为 0 .9998。结论 :紫外和荧光分光光度方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 5 0酶系中 6种酶的含量及活性的灵敏可靠 ,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研究莫西沙星与其他12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对411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和肺炎链球菌(包括PISP和PRSP)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95.8%~100%,对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的敏感性较高,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则比较耐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对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4种氟喹诺酮类和5种头孢菌素类及阿齐霉素比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包括产ESBLs菌株)对莫西沙星等4种氟喹诺酮类和头孢美唑很敏感;非产ESBLs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均敏感,但产ES-BLs菌株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则显示了较高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包括产ESBLs菌株)对氟喹诺酮类敏感率在40%左右,非产ESBLs菌株对5种头孢菌素均较敏感,但产ESBLs菌株除对头孢美唑敏感外,对其他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结论:莫西沙星与其他12种抗菌药物比较,对革兰阳性菌(包括MRSA和PRSP)作用增强,对肺炎克雷伯菌(包括产ESBLs菌株)抗菌活性较强,大肠埃希菌对莫西沙星与其他氟喹诺酮类有一定的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通过对加替沙星体外PAE期间E.coliATCC25922的形态学观察以及菌体大小、DNA含量变化的研究,探讨PAE形成机制.方法:于加替沙星体外PAE期间不同时间点吸取培养物,应用原子力光显微镜观察E.coliATCC25922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与荧光探针碘化丙啶结合,检测其菌体大小、DNA含量变化.结果:原子力显微镜结果表明E.coliATCC25922在菌落计数法所测定的PAE之后仍有丝状体存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体外PAE期间E.coli ATCC25922菌体显著延长、DNA含量变化显著升高.结论:加替沙星体外PAE期间E. coli ATCC25922呈特征性的丝状体变化,而其菌体大小、DNA含量变化随之相应变化,提示丝状体形成与DNA含量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9.
2006年9月29日至30日我院门诊及病房共收治婚宴聚餐后食物中毒100余例患者.其中内科住院治疗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10~54岁,平均33.9岁.发病时间2.5~13 h,平均8~9 h.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掌握江苏省两地区医院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的分布特征,从而为制订城市和农村的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4年因伤害首次在江苏省两地区6家全国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4年江苏省6家监测医院共报告伤害病例508 728例。城市点病例伤害发生年龄组构成比前三位分别为40~岁(11.9%)、20~岁(11.1%)和45~岁(10.1%);农村点病例年龄组构成比前三位分别为20~岁(11.7%)、40~岁(10.5%)和25~岁(9.8%)。城市点病例职业构成以商业、服务业人员最高,占14.7%,农村点病例职业构成以生产运输设备人员及有关人员最高,占45.2%。城市点病例发生首要原因为跌倒/坠落伤(32.2%);农村点病例发生首要原因为道路交通伤(25.0%)。城市点病例和农村点病例伤害经常发生的地点是公路/街道,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为主。结论 无论是城市点还是农村点,伤害发生的原因均以跌倒/坠落伤和道路交通伤为主,因此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