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0)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57只7天龄新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组(HIBD模型)、rhEP0治疗组。在建立HIBD模型后,rhEPO治疗组立即一次性腹腔注射3000IU/kg剂量的rhEPO;HIBD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处置后24h电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计检测脑受损局部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实验7天进行短期感觉运动反射评价。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IBD模型组光镜下左侧大脑病理损伤明显;HIBD模型组神经细胞凋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加(28.30±4.80VS47.14±6.97,P〈0.05),存活细胞减少(72.42±7.93VS48.33±8.39,P〈0.05);rhEPO治疗组细胞凋亡与HIBD模型组相比减轻(47.14±6.97VS36.88±9.43,P〈0.05),存活细胞增多(48.33±8.39VS60.06±8.32,P〈0.05);HIBD模型组悬吊测试、翻正反射、悬崖逃避反射、趋地反射这四项反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成绩均较差,提示神经功能受损;rhEPO治疗组翻正反射及悬崖逃避反射时间与HIBD模型组相比缩短,(4.59±0.11VS2.84±0.13,10.84±1.26VS8.49±1.03,均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给予rhEP0能够减轻HIBD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稳定细胞结构,抑制细胞凋亡,改善短期行为学评价,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598固体发酵提取物的抗菌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柱色谱、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通过ESI-MS、NMR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比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10L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缬氨霉素(1)、二活菌素(2)、亚油酸(3)、亚油酸甲酯(4)和油酸(5)。结论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598能代谢产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1对MRSA 28300和白念珠菌(ATCC10231)的MIC为1μg/mL,化合物2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细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的MIC为0.125μg/mL,尤其具有显著的抗MRSA的活性,对MRSA 28300的MIC<0.125μg/mL。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该种放线菌中分离得到,且本文首次报道其对MRSA均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研究脯氨酸恒格列净片(SHR3824)在健康受试者以及轻、中、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中的药动学(PK)特征,为临床给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平行、单剂量实验设计,筛选32例受试者,包括肝功能正常的健康受试者和轻、中、重度肝功能不全受试者各8例,空腹口服脯氨酸恒格列净片20 mg后,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静脉血,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受试者血浆中恒格列净浓度,Phoenix WinNonLin 7.0软件统计药动学参数。结果:SHR3824单次给药后,健康受试者,轻度、中度及重度肝功能不全组的Cmax分别为(324±58.3),(400±83.9),(419±97.8)和(453±71.8)ng·ml-1,t1/2分别为(9.70±1.86),(11.5±3.05),(11.6±1.95)和(12.9±2.28)h,AUC0-t分别为(2 130±350),(2 920±717),(4 200±738)和(4 290±921)ng·h·ml-1,AUC0-∞分别为(2 160±349),(2 960±729),(4 260±748)和(4 440±1 020)ng·h·ml-1,Vd分别为(132±26.6),(116±28.4),(80.6±18.2),(86.6±19.1)L,CL分别为(9.54±1.90),(7.20±2.07),(4.86±1.04),(4.75±1.03)L·h-1。肝功能不全组血浆中恒格列净片的平均暴露水平(Cmax、AUC0-t和AUC0-∞)均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脯氨酸恒格列净片的药动学会受肝功能水平的影响,应根据肝功能调整用药剂量,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评估疾病和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及其它调查表等对82例白血病患者及20例健康者进行评定。结果: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接受化疗后优于新发优于复发,方差分析提示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是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及经济困难等。主要症状是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疼痛。结论: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毛蕊花糖苷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所致小鼠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UVB模型组、基质+UVB组、1%毛蕊花糖苷+UVB组、5%毛蕊花糖苷+UVB组、5%维生素E+UVB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采用UVB照射建立皮肤损伤模型,单次照射强度为0.326 mW·cm-2,每次照射10 min,隔日照射1次,共照射10次,累积照射剂量为1 956 mJ·cm-2。基质组和各给药组小鼠分别于每次照射前30 min将不含药物的空白基质、1%毛蕊花糖苷乳膏、5%毛蕊花糖苷乳膏、5%的维生素E乳膏涂于小鼠背部脱毛处。末次照射24 h后,处死小鼠,取背部皮肤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皮肤称质量及皮肤厚度测量检测皮肤水肿;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皮肤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皮肤组织磷酸化的H2AX组蛋白(Phosphorylated histone H2AX,γH2AX)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皮肤组织中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yclobutyl pyrimidine dimers,CPDs)、6-4光产物(6-4pho...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芪总皂苷(AST)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认知功能及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AST组,每组10只。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AST组均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BCCAO)建立VD大鼠模型,阳性对照组每天灌胃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胶囊混悬液,AST组每天给予AST溶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共给药7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大鼠的认知功能;试剂盒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多巴胺(DA)、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自第2天开始,阳性对照组和AST组大鼠逃逸潜伏期时间短于模型组(P<0.05),阳性对照组和AST组大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长于模型组(P<...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射干麻黄汤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咳嗽气喘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X线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晚期血液肿瘤病人疼痛的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133例晚期血液肿瘤病人,采用主诉疼痛分级法(VRS-4)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并分析。[结果]133例晚期血液肿瘤病人中114例(85.71%)病人主诉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疼痛发生的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疼痛是晚期血液肿瘤病人中普遍存在的症状,临床中应加强重视,注重正确评估,积极采取缓解疼痛的措施,提高晚期血液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川芎-丹参药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CCV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收集到川芎和丹参的成分,并与Gene Cards、OMIM、NCBI Gene数据库搜索CCVD的靶点取交集,用STRING数据库分析关键靶点间蛋白相互作用,利用Cytoscape3.7.1软件进行可视化,用DAVID数据库对相关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对潜在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通过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相对抑制率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对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共筛选出川芎-丹参药对有效成分49个和中药-疾病靶标78个,核心靶点涉及肿瘤蛋白P53(TP53)、原癌基因蛋白C-jun(JU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375个GO条目,KEGG通路富集得到90条与CCVD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其中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川芎-丹参药对核心成分与CCVD关键靶点亲和力良好。体外验证实验表明川芎、丹参能有效提高HCM细胞的存活率,减少H/R损伤后LDH释放,并抑制HCM细胞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结论:该研究预测了川芎-丹参药对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以期为其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