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目的:分析EICU严重创伤患者创伤应激反应后,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治疗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EICU严重创伤应激反应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法治疗,一组为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相...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及大黄在抢救毒蛇咬伤致呼吸衰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毒蛇咬伤致呼吸衰竭患者46例,治疗方法:①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呼吸浅慢时,及时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上机模式为辅助/控制通气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及肺部体征,动态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X线胸片及血气分析,并视病情变化调整通气参数,使其逐渐达到脱机标准;②生大黄20g+清水250ml水煎15min,管饲,qd,连用3~5d;③常规治疗:伤口切开排毒及药物局部封闭,及早足量应用抗蛇毒血清等。结果患者住院时间6~20天,平均(13.4±5.2)d。通气时间〈48h者28例(60.9%),48~72h者12例(26.1%),〉72h者6例(13.0%)。治愈44例(95.7%),死亡2例(4.3%)。死亡者均是就诊时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者。结论机械通气联合大黄、抗蛇毒血清等集柬治疗是抢救毒蛇咬伤致呼吸衰竭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主要因素,从而指导早期成功撒机.方法 对30例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原因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 30例COPD发生撒机失败的共58例次.其中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24例次(41.4%);感染(原发病控制不力12例次、食管返流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2例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例次)21例次(36.2%);呼吸道管理问题6例次(10.3%);脱机策略不当4例次(6.9%);心理障碍3例次(5.2%).结论 应找出撤机失败原因,行针对性预防及处理,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静脉胺碘酮联合硫酸镁急诊救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观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2例。如血流动力学稳定,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观察其转复率;如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发作时为心室颤动,则先予电转复,其后再静脉使用胺碘酮预防发作。用药方法: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3~5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10min内注入,继之以1.0~1.5mg/min维持,以后依病情渐减量。初次负荷量后控制不满意或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复发,可每隔15~30min再追加1.5~3.0mg/kg的静脉负荷量1—2次。另用25%硫酸镁注射液10ml加入生理盐水40ml后静脉注射,继以平衡液250ml+25%硫酸镁20ml静脉滴注维持。静脉用药期间持续心电、血压监测。每日描记十二导联心电图。结果第1个24h胺碘酮静脉用量750~2850mg,平均(1482±387.5)mg,心律失常总控制率66.1%(41/62)。用药前后心率[用药前(78±30)次/min;用药后(68±22)次/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R、QTc间期及QRS波时限无明显变化(P〉0.05)。仅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低血压。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联合硫酸镁适用于急诊救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性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张奕威  苏月南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624-2625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1)和山莨菪碱组(n=30)。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变化,以及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住重症监护病室(ICU)时间和28天病死率差异。结果:山莨菪碱组治疗后1、3、5天氧合指数和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山莨菪碱组治疗后5天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山莨菪碱组住ICU时间为(11.02±3.24)天,28天病死率30%,均低于常规治疗组(16.3±3.63)天和41.9%,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山莨菪碱可维持MODS患者的循环稳定,防止和纠正缺氧,减轻器官损伤的后果,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泵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我院30例AMI并泵衰竭患者,在常规应用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凝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22例患者机械通气后0.5~3h明显病情好转,呼吸频率减慢,心率明显下降,肺部哕音明显减少至消失,低氧血症迅速纠正,22例病例能成功脱机,8例在通气治疗期间死亡,死亡率26.7%。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早期应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靶器官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方法.方法 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SIRS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8例)按常规治疗,治疗组(n=50例)为保护炎症靶器官(肠道、肺脏、胰腺)加以下的治疗:①生大黄30g,水煎成200 ml溶液,每日分2次口服或管饲.②盐酸氨溴索60 mg,ivgtt,Bid.③乌司他丁40万U,iv,q 8 h.疗程5 d.监测外周血白细胞(WB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酶(AMY)、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项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CRP、AMY均于治疗后第3天明显下降,WBC于治疗后第5天明显下降,PaO2/FiO2于治疗后第5天明显增加,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降低(46.0% vs 65.5%,P<0.05),病死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42.0% vs 56.9%,P>0.05).结论 注重炎症靶器官保护可降低SIRS患者的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双水平正压(BiPAP)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常规治疗不能改善症状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用BiPAP无创通气,观察通气前后心率(HR)、呼吸(R),经皮测定动脉血氧饱和度(SaP2)和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结果 35例患者经BiPAP治疗2h后临床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0.05),29例顺利停机,抢救成功率82.9%。结论 早期合理使用BiPAP无创通气,可较迅速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临床症状和低氧血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结合高级综合模拟人(emergency care simulator,ECS)在社区居民推广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将586名社区居民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3名,研究组采用ECS结合PBL教学法进行CPR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培训,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心肺复苏理论考核及格267人(91.13%),对照组及格250人(8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474,P=0.0293).研究组心肺复苏技能考核及格271人(92.49%),对照组及格245人(8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672,P=0.0009).结论 ECS结合PBL教学法有助于社区居民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理论和CPR的操作技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科医护人员在狂犬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对急诊处置的17例狂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急诊确诊14例(82.4%),住院医学观察确诊3例(17.6%)。无误诊和医患纠纷。患者均于发病7天内死亡,病死率100%。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对狂犬病的识别能力,防止误诊及医患纠纷,做好消毒隔离防护工作和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