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及食管腺癌较少见,国内大宗病例报告不多,随着内窥镜检查的普及应用,对上述两种疾患的病情演变过程及诊断治疗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院近5年共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876例,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870例,食管腺癌6例;手术治疗BE伴高度异型增生、溃疡3例,现就BE及食管腺癌的诊断治疗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72.
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9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本院1992年底开展此项手术,并取得良好效果,其中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占治疗总数的20%,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儿年龄2~12岁,平均4岁。男5例,女3例。术前经彩超诊断为PDA,直径0.3~1.0cm。管状5例,漏斗状3例。采用Wulf电视内窥镜系统,进口钛钉及国产钽钉。手术要点:单腔静脉复合麻醉,右侧卧位,于腋中线、第三或四肋间为中点,分别做2~3个0.5~1.0cm皮肤切口,分别送人套针,应先注入200~1000mICO2将肺…  相似文献   
73.
乳糜胸是食管癌切除术后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由于国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采用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乳糜胸发生率有所增高 [1 ] ,应予以重视。我院 1 980~ 2 0 0 0年底共行食管癌切除术 1 0 98例 ,术后乳糜胸 1 7例 ,发生率为 1 .5% ,其中 5例二次手术结扎胸导管 ,死亡 1例 ;1 2例保守治疗 ,均获治愈。1 临床资料本文资料分为两组 ,1 980~ 1 993年为 A组 ,1 994~ 2 0 0 0年为 B组。分组依据是 1 994年开始普遍采用颈部吻合 ,在此之前很少颈部吻合。A组食管癌手术患者 635例 ,术后乳糜胸 7例 ,发生率为1 .1 % ,其中男 5例 ,女 2例 ;食管…  相似文献   
74.
手术无法切除肺癌术中转用氩氦刀治疗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术中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系统治疗术中无法切除的晚期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4—2006年期间,15例在开胸后发现无法切除的晚期肺癌患者在术中使用氩氦刀治疗。结果15例患者中,平均生存期11.6月,咳嗽、气促及咯血症状明显减轻。结论术中氩氦刀治疗可以延长术中无法切除的晚期肺癌的平均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5.
慢性房颤伴二尖瓣病的迷宫手术24例八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改良迷宫术同期进行瓣膜手术的电生理效果及对心脏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24例慢性房颤伴有二尖瓣疾病施行改良迷宫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心内电生理、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平均随访(92.7±11.9)个月.结果:(1)术后3个月90%恢复窦性心律,术后1年以上100%恢复窦性心律.(2)除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外,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检查均正常.(3)除高位右房外心房各部位有效不应期均显著延长,在心房各部位猝发和程控刺激均不能诱发房扑和房颤.(4)电生理检查有正常的心房激动和房室同步顺序.(5)动态心电图显示有良好的心率变时性反应和运动耐力.(6)随访期中再住院率为4%.(7)超声心动图显示随访期左房长径较术后明显减小[(5.52±1.22) cm vs (6.77±1.36) cm, P<0.01];随访期左房容积明显小于术后[(91.97±52.64) cm3 vs (155.35±88.86) cm3 , P<0.001];随访期右房长径明显小于术后[(4.72±0.85) cm vs (5.77±1.18) cm,P<0.05].(8)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平均EF值为(56.00±19.75)%,平均FS值为(32.86±9.53)%.结论:在改良迷宫同时进行瓣膜手术均能安全有效的消除房颤维持窦律减小心房容积,恢复正常的房室同步传导和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超极化停搏对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评价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5只健康家猫随机均分为3组。应用猫ECC模型。并行循环组:ECC建立后不阻断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仅并行循环150 min;去极化停搏组:主动脉阻断(ACC)60 min,再灌注60min,心脏停搏液使用去极化高钾St.Thomas液;超极化停搏组:心脏停搏液使用含吡那地尔的低钾St.Thomas液,余处理与去极化停搏组相同。应用Annexin-V/PI联合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的外翻,比较超极化停搏处理组及去极化停搏组ECC过程中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的数量。结果去极化停搏组于ACC 60min及再灌注60 min时坏死心肌细胞率分别为(2.727±0.436)%及(5.622±1.389)%;而超极化停搏组分别为(1.514±0.333)%和(3.052±0.403)%。两组ACC 60 min时,均未检出凋亡心肌细胞,但在再灌注60 min时,去极化停搏组和超极化停搏组凋亡细胞率分别达(2.253±0.581)%和(0.875±0.232)%。超极化停搏处理组缺血再灌注期间坏死及凋亡的心肌细胞明显减少。结论超极化停搏不仅能减少ECC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细胞坏死,而且能够抑制再灌注期间发生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7.
经皮氩氦超低温定向消融治疗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氩氦超低温定向消融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无手术适应证的36例Ⅲb期和Ⅳ期肺癌患者,应用低温冷冻系统在CT引导下行经皮氩氦超低温定向消融治疗术。结果:患者术后早期多数出现一过性疼痛,无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结束后肿瘤CT值明显下降,治疗后3个月多数患者肿瘤缩小、局部疼痛减轻、KPS评分改善。结论:CT引导下氩氦超低温经皮靶向治疗肺癌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近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3年4月~2005年6月收治的17例食管癌术后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6.3个月,7例单纯脑转移切除平均生存时间为17.7个月,3例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平均生存时间为65.5个月.结论 食管癌术后脑转移预后不良,治疗原则上应采用以手术切除联合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对食管癌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2001年期间95例有临床随访资料的食管癌术后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癌石蜡切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取45例根治术后行辅助放疗,选同期单独手术的50例患者作对照,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其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9%;VEGF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复发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在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中VEGF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分组、分期和VEGF表达均为预测食管癌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VEGF蛋白表达是预后好差的指标之一,VEGF蛋白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对放疗不敏感,其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0.
超极化停搏对心肌细胞膜蛋白生物物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超极化停搏对体外循环(CPB)中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膜蛋白生物物理特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猫CPB模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25)仅作单纯并行CPB;去极化停搏组(n:30)阻断主动脉(ACC)60min.恢复心脏血液再灌注60min,心脏停搏液使用高钾St.Thomas液;超极化停搏组(n=25)心脏停搏液使用含吡那地尔的低钾St.Thomas液,余处理与去极化停搏组相同。应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测定心肌细胞膜蛋白巯基强/弱固定相峰高比值(hs/hw)和膜蛋白旋转相关时间(k)的动态变化,同时直接测定心肌组织中氧自由基水平。结果 对照组hs/hw和τe以及心肌组织中氧自由基水平在CPB前后无明显变化;去极化停搏组hs/hw和τe在ACC 30min明显升高,并于再灌注期间进一步上升(P〈0.01),同时伴有心肌中氧自由基水平的升高(P〈0.05);超极化停搏组再灌注期间hs/hw和τe虽较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均明显低于去极化停搏组(P〈0.05)。直线回归分析显示hs/hw和τe均与心肌组织中氧自由基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2和0.677(P〈0.05)。结论 超极化停搏能减少心肌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利于CPB中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膜蛋白生物物理特性维持正常。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