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死亡病例的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市SARS死亡病例134例和同期临床诊断病例2 522例的资料,如发病-死亡时间、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死亡病例中男性74例,女性60例.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中位数为11 d.随着年龄的增大,病死率增高.死亡病例中,31~50岁者占28.36%,51岁以上者占66.41%.死亡病例早期症状中咳痰、胸闷、呼吸困难和气促出现比例较高.结论:发病后11 d是SARS病例死亡的高峰;51岁以上人群是患者死亡的高危人群;早期呼吸道症状在死亡病例中的出现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某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某教学班级学员之间的学习咨询关系,为大班课教学管理策略制定提供思路。方法首先采用咨询关系问卷进行调查,建立数据库后应用NetDraw等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进行总体特征、中心性和小团体分析。结果该教学班次咨询网络松散,存在主导咨询网络关系的重要人物和中介人物,咨询关系具有小团体趋势,主要与专业和性别特征有关。结论网络分析能帮助教师摸清学员协作学习关系,为针对性设计课堂教学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与验证改良碘量法快速测定地震灾区饮水消毒中有效氯含量的效果。方法:取漂白粉精片、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消毒液各3个样品,每一样品的有效氯含量按本法各测定5次,以此进行精密度试验;另各取10份同一漂白粉精片和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液,分别用本法和国标碘量法测定其有效氯含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精密度平行对照实验显示,测定3种不同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其标准差(SD)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SD=±0.27~0.42,RSD=0.73%~1.12%(漂白粉精片)、SD=±0.35~0.57,RSD=0.86%~1.40%(二氯异氰尿酸钠)和SD=±0.42~0.65,RSD=0.80%~1.25%(三氯异氰尿酸);本法与国标碘量法比较,两者测定结果的均值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法测定结果的精确度与国标碘量法基本一致,适用于平时及野外特殊条件下饮水消毒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粪便中T淋巴细胞成熟相关蛋白(MAL)、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DKN2A)和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69例结直肠癌、24例腺瘤、19例增生性息肉患者及26名健康人群的清晨粪便标本,提取其DNA并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处理,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MAL、CDKN2A及MGMT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比较3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与粪隐血试验(FOBT)的诊断敏感性.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粪便DNA中MAL、CDKN2A、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78.3%、52.5%、55.1%,腺瘤患者分别为58.3%、41.7%、37.5%,增生性息肉患者分别为26.3%、15.8%、10.5%,正常对照人群分别为3.8%、0、3.8% 结直肠癌和腺瘤患者3个基因甲基化水平均显著高于增生性息肉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均P<0.05).3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和腺瘤敏感度分别为92.8%和70.8%,明显高于FOBT的29.0%和25.0%(均P<0.05).3个基因甲基化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均P>0.05).结论 粪便中MAL、CDKN2A、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结直肠癌和腺瘤患者中明显升高,其联合检测可望成为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5.
应用单管巢式多重PCR技术检测登革病毒及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单管巢式多重RT-PCR方法,以用于临床对于不同型别登革病毒混合感染的检测并分型。方法将1~4型登革病毒RNA混合,首先用1~4型病毒通用外引物进行一步法RT-PCR,然后以混合病毒RT-PCR产物为模板,在同一反应管内同时加入4对(5条)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多重PCR,结果用EB染色的3%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并将其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与该方法的单一病毒模板RNA扩增进行比较。结果经反应条件的优化,混合病毒模板单管巢式多重PCR可以在同一反应管内同时扩增出4条病毒特异性目的条带,分别为482、119、290、389 bp。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单一病毒RNA的扩增相当,对模板RNA检测的敏感性可以达到66.068 copies/μl。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可以根据扩增目的片段的大小进行诊断和分型,对于临床登革病毒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断和快速分型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对比嗅球蛋白1(OLFM1)基因及其蛋白在肺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肺癌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21例肺癌患者的原位肺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肺组织中OLFM1基因的相对表达变化和相对表达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OLFM1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OLFM1基因在8例肺鳞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相对于其配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调约2.2倍(P=0.028);OLFM1蛋白定位于肺腺癌细胞胞质,仅在肺腺癌表达(P<0.001),其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分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FM1基因肺鳞癌中表达下调,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分子标志;而OLFM1蛋白仅在肺腺癌表达,在肺鳞癌和正常组织中均不表达,这提示不同病理组织类型肺癌的发生可能有不同的发生机制和途径。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上海市外来青壮年建筑工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与血压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上海建工集团外来建筑工人中抽取3 195名青壮年(18~50岁)建筑工人,由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检测的生化指标包括UACR、肾功能、血尿酸(uric acid,UA)、血糖、血脂等;根据UACR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将研究对象分为Ⅰ、Ⅱ、Ⅲ、Ⅳ 4组,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UACR与血压分组的关联性。结果 抽样人群中共完成3 112例调查,资料完整率97.4%。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组的UACR水平[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分别为0.8(0.6~1.2)、0.9(0.7~1.4)和1.0(0.8~1.7)mg/mmol,高UACR率分别为6.8%、8.0%及15.6%,3组间上述两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UACR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Ⅰ、Ⅱ、Ⅲ、Ⅳ 4组,在调整年龄等因素后,发现UACR各分组的收缩压分别为(126.8±13.3)、(127.9±14.2)、(129.9±14.4)和(134.2±19.0)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分别为(77.6±9.7)、(78.8±9.2)、(79.2±10.4)和(81.8±12.5)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与UACR呈正相关。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发现,在调整年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混杂因素后,与UACR Ⅰ组比较,Ⅱ、Ⅲ、Ⅳ组发生高血压前期与高血压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依次为0.98(0.80~1.20)、1.29(1.05~1.58)、1.86(1.52~2.28)。结论 上海外来青壮年建筑工人UACR水平与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发生正相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建立基于Bayes分类器的肺癌预测模型,探讨并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以前期筛选出的6个噬菌体展示肽与90例肺癌患者血清及90例正常对照血清的反应数据为基础,应用BinReg 2.0软件实现数据分析,建立Bayes肺癌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评价比较Bayes预测模型与Logistic 回归模型、主成分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分类预测效果。 结果 Bayes肺癌预测模型的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96.00%,能够较好地区分肺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结论 Bayes数学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受检者患肺癌的概率。  相似文献   
29.
部分省市流行病学专家队伍专业水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现场流行病学专家的专业水平情况,为建立全国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调查表收集部分省市流行病学专业人员的有关资料,包括科研学术情况、日常工作、参加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和实践情况、对当前公共卫生体系的评价4部分内容.结果:共随机调查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成员13人和部分省市各级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人员(省级16人,市级44人,区级33人),共计106人.CFETP成员平均年龄35.9岁,省级、市级和区级CDC人员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5.8岁、44岁和50岁.男女比例省级CDC为1∶1.14,市级CDC为1∶1.2,区级CDC为1∶1.06.CFETP成员、省级、市级和区级CDC的高级职称比例依次为61.5%、50.0%、27.9%和15.2%.CFETP成员、省级、市级和区级CDC的硕士学历比例分别为23.1%、18.8%、9.1%和0,本科学历比例依次为76.9%、62.5%、54.5%和21.9%,而大专以下学历所占的比例依次升高.CFETP成员、省级、市级和区级CDC参加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的人员比例分别为100%、87.5%、81.8%、66.7%.在主持设计和参加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面,CFETP显著高于市级和区级CDC人员(P<0.01).结论:CFETP成员、市级、区级CDC人员在学历、职称和实际参加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培训方面有明显差异.他们虽大多经过职业培训,但是受正规教育的背景并不高.疾病预防和控制专业队伍需要予以全面加强.  相似文献   
30.
我国部分省市公共卫生实验室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我国公共卫生实验室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我国上海、北京、安徽等省市区县共36个公共卫生实验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有关人员、设备、功能、对外协作情况等信息.结果:我国公共卫生实验室目前尚未形成规模.(1)高级专业人员比例太小:博士、硕士学历者仅占5.1%(32/633)和7.1%(45/633),本科占24.8%(157/633);(2)实验室仪器设备落后:只有52.8%(19/36)的单位具备PCR仪,其中78.9%(15/19)的实验室经常使用, 58.3%(21/36)的实验室有细胞培养设备,仅41.7%(15/36)的实验室配备生物安全柜,77.8%(28/36)的实验室熟练使用ELISA技术,仅41.7%(15/36)的实验室可熟练使用细胞培养技术,仅22.2%(8/36)的实验室可熟练使用病毒分离技术;(3)科研水平不高:有63.9%(23/36)的实验室曾鉴别过4种以上病原体,近3年发表论文10篇以上的占30.6%(11/36);(4)实验室功能与公共卫生不符:绝大多数医院的实验室,尤其是中心医院以下的单位,其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就是进行医院3大常规检测,公共卫生方面的服务较少.结论:国家对公共卫生实验室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发展公共卫生专业实验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