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4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外周血内皮干细胞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对外周血内皮干细胞(ESC)衰老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4d后,收集贴壁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及SDF-1α1,10,50和100μg.L-1组。采用SA-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检测衰老细胞;MTT比色法和集落生成能力测定实验检测ESC的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ELISA定量检测端粒酶(端粒末端转移酶)活性;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ESCAktSer473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DF-1α能显著减少SA-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SDF-1α100μg.L-1最为明显(40.8±7.1vs17.5±3.0;P<0.01);SDF-1α100μg.L-1也能显著促进ESC增殖能力(0.22±0.02vs0.39±0.04;P<0.01),集落形成能力(7.8±2.2vs22.4±3.4;P<0.01);SDF-1α100μg.L-1增加ESC端粒酶活性(0.34±0.05vs0.57±0.09;P<0.01);SDF-1α能促进ESCAkt磷酸化。结论SDF-1α能减缓ESC衰老,伴随ESC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的改善,提示细胞衰老可能是SDF-1α影响ESC功能的机制之一;SDF-1α减缓ESC衰老可能与增加ESC端粒酶活性及Akt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生长激素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近研究表明 ,血清生长激素 (GH)不仅调节生长、营养代谢和骨骼肌的活动 ,而且在对心血管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1 ,2 ]。 GH已用于治疗各种心力衰竭 (心衰 ) ,但对心衰本身的 GH改变却研究较少。作者旨在探讨 GH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中的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CHF组 :自 1998- 0 1~ 1999- 12收治的 CHF130 (男 68,女 62 )例 ,年龄 64± 14(18~ 87)岁。其中肺原性心脏病 41例 ,风湿性心脏病 36例 ,冠心病 2 3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18例 ,心肌病 12例 ;心功能分级 : 度 30例 , 度 61例 , 度 39例 ;住院期间死亡 1…  相似文献   
4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GFⅡ和ADM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 )和肾上腺髓质素 (ADM)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 6 2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和 4 0例非高血压患者的血清IGFⅡ和ADM水平 ,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 :EH组血清IGFⅡ和AD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且均与平均动脉压成显著正相关 (p<0 0 5 ) ,与体重指数无相关性意义。在Ⅰ、Ⅱ、Ⅲ期组间 ,血清ADM水平依次递增 (方差F检验 ,p <0 0 5 ) ,且Ⅲ期组显著高于Ⅰ期组 (p <0 0 1) ,伴心脑肾并发症组血清ADM水平也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 (p <0 0 5 ) ;血清IGFⅡ水平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H患者血清IGFⅡ和ADM水平显著升高 ,相互间成正相关 ,且均与平均动脉压成正相关 ,随着病情进展 ,ADM有进一步升高趋势 ,但IGFⅡ则否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变化及相关性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120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非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水平,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r=3.819,P<0. 01),胰岛素显著高于对照组(t=4.721,P<0. 01),两者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411,P<0. 01)。Ⅰ、Ⅱ、Ⅲ及Ⅳ级心功能组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呈依次递减趋势,方差检验前者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 05),而后者无显著差异(P>0 05)。出现心力衰竭组血清生长激素显著降低(t=4.411,P<0. 01),血清胰岛素变化无显著意义(P>0. 05)。合并心肌梗死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无合并组(t=2.752,P<0. 05),生长激素无显著差异(P均>0. 05)。住院死亡组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好转出院组(t=2.191,t=2.227,P<0. 05)。结论:冠心病组血清生长激素显著降低,胰岛素显著升高,随心功能分级递增,生长激素显著递减,合并AMI时,胰岛素显著升高,死亡者则均降低。  相似文献   
4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GH和IGFⅡ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146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50例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GH和IGFⅡ水平,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CHF组血清G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GF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者间成显著负相关(r=-0.337,P<0.05)。在Ⅱ、Ⅲ、Ⅳ级组间,血清GH依次递减(FGH=40.88,P<0.01),IGFⅡ水平却依次递增(FIGFⅡ=3.208,P<0.05);GH水平在Ⅳ级组显著低于Ⅱ级组和Ⅲ级组(P<0.01),同时在Ⅲ级组显著低于Ⅱ级组(P<0.01);IGFⅡ水平在Ⅳ级组显著高于Ⅱ级组(P<0.05)。住院期间死亡组血清GH显著低于好转组(P<0.01),但IGFⅡ水平显著高于好转出院组(P<0.01)。结论:CHF患者血清GH显著降低,IGFⅡ显著升高,两者间成显著负相关。Ⅳ级组血清GH显著低于Ⅱ级组和Ⅲ级组,IGFⅡ则显著高于Ⅱ级组,住院期间死亡组血清GH显著降低,IGFⅡ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6.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ANP和BNP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心房颤动(CAF)患者血清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测定102例CAF患者、40例无CAF患者和30例对照组的血清ANP、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F组血清AN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CAF组和对照组(P均<0.01);无CAF组血清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ANP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CAF组中ANP与BNP成显著正相关(P<0.01)。CAF患者中Ⅰ、Ⅱ、Ⅲ、Ⅳ级心功能组间平均血清ANP、BNP水平依次显著性递增(P<0.01)。住院期间死亡组血清ANP和BNP水平也显著高于好转出院组(P<0.05,P<0.01)。结论:CAF患者血清ANP和BNP水平显著增高,并随心功能分级依次递增,死亡组更高。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醛固酮(ALD)和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5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LD和Cor水平,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AMI组血清ALD和Co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93.6±50.1ng/L vs 83.2±34.4ng/L, t=10.81, P<0.01;207.0±80.2nmol/L vs 105.5±49.1 nmol/L, t=6.332,P<0.01),且两者成显著正相关(r=0.884, P<0.01).合并心功能不全组血清ALD和Cor均显著高于无心功能不全组(t=6.141, P<0.01;t=6.134, P<0.01 ),住院死亡组血清ALD和Cor也显著高于转出院组(t=5.063, P<0.01; t=6.601, P<0.01 ).结论:AMI患者血清ALD和Cor水平显著升高,合并心力衰竭组和住院期间死亡组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替米沙坦80 mg、依那普利10mg,每天1次,8周后观察降压效果和降压谷峰比值。结果替米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61%和5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压谷峰比值:替米沙坦组SBP/DBP为0.87/0.81;依那普利组SBP/DBP为0.67/0.6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80 mg每天用药1次,降压疗效确切,提供平稳控制血压的效果,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儿血清醛固酮(ALD)质量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研究对象为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02-06—2004-12收治的32例HF患儿,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2例HF患儿和20例无HF患儿的血清ALD质量浓度,进行对照统计分析。 结果HF组血清ALD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8798,P<001);HF患儿心功能Ⅱ、Ⅲ、Ⅳ级组间ALD质量浓度依次显著递增(F=2273,P<001)。住院期间死亡病例血清ALD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好转出院者(t=6552,P<001)。 结论HF患儿血清ALD质量浓度显著升高,住院死亡病例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皮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波幅(Amp)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远端受损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受试者为糖悄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5例,对前臂外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共100条,就其感觉传导速度(SVC)及其诱发的波幅(Amp)进行分析,并与胫神经,正中神经进行比较,结果:混合神经的异常率明显低于皮神经,尤以无周围神经症状的糖尿病者更加明显(P<0.01),结论:皮神经的SCV,Amp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远端受损的早期诊断可靠,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