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15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建立临床有效方剂双莲方的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为双莲方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elch Ultimate LP-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甲酸水(A)-甲醇(B)进行梯度洗脱(0~20 min,25%~60%A;20~40 min,60%~65%A%;40~70 min,65%~45%A),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300,320,365 nm。结果:以木犀草素的色谱峰为参照峰,共确定18个色谱峰,建立了临床有效方剂双莲方的全时段多波长指纹图谱。根据此图谱,对其他成分进行相对定量,规定双莲方中其他成分相对木犀草素的含量不得低于0.39,0.24,0.46,0.45,0.73,0.28,0.16,0.41,0.51,2.37,0.77,0.22,0.60,0.36,0.62,0.80,0.52,0.9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科学,适用于双莲方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2.
木蝴蝶挥发性成分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开展中药木蝴蝶挥发性成分的体外抗肝肿瘤作用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木蝴蝶挥发性成分进行结构表征,该研究为探讨木蝴蝶挥发性成分抗肿瘤作用及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体外药效评价法,开展木蝴蝶挥发性成分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对有效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方法,开展木蝴蝶抗肝肿瘤有效组分挥发性成分的结构表征研究。结果 木蝴蝶挥发性成分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推断出19种化合物,其中甾醇类、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结论 木蝴蝶挥发性成分是中药木蝴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有效组分,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可能为烃类、苯类、甾醇类、酸类、酯类、酮类等化合物。本研究使木蝴蝶挥发性成分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更加明确,为木蝴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3.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技术建立不同产地天麻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为更加全面提升天麻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天麻素为内标物,建立其与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A的相对校正因子,对10种不同产地天麻的总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采用相对校正因子法对10种不同产地天麻活性成分含量值进行计算,将计算值与外标法的实测值进行比较,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10种不同产地天麻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该方法为天麻药材的品质优劣鉴定提供依据,为全面提升天麻药材的质量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3月~2006年7月该院采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1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0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疗效评价:优21例,良19例,可15例,差6例,优良率迭65.7%.结论 严格掌握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适应证.进行有限清理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的关健.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气滞胃痛颗粒中挥发性成分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药材归属。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将所得质谱图经计算机数据处理和NIST298、WIL EY275标准质谱图库检索鉴定各种化学成分、确定其所属药材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检测出34种化合物,主要来自于枳壳和香附2味药材,其主要成分分别是α-蒎烯(1.051%)、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9.701%)、β-月桂烯(2.417%)、间异丙基甲苯(2.148%),柠檬烯(54.789%)、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7.507%)、α-萜品醇(2.325%)等。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气滞胃痛颗粒中挥发性成分分析,为气滞胃痛颗粒物质基础的阐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
目的: 优选卷柏抗SMMC-7721肝肿瘤组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方法: 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用量及体积分数为考察因素,以人肝癌细胞SMMC-7721抑制率为指标的正交试验结果优选总黄酮和穗花杉双黄酮提取量综合评分的权重系数比,并通过SPSS 17.0软件对有效组分与药效学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采用HPLC测定穗花杉双黄酮含量,流动相乙腈-0.5%乙酸水(33:67),检测波长269 nm。 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1次,每次3 h;穗花杉双黄酮含量与总黄酮含量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7,0.3,反映含量指标与抑制率呈一定相关性。 结论: 以有效成分含量代表药效作为正交试验指标是科学合理的,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7.
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创新方法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药质量是保证中药功效稳定性及应用安全性的基础,其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是推动中药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围绕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建设及模式创新取得了突破,中药整合质量观、中药质量标志物等新思路、新模式的提出,引领了中药质控发展的新方向,涌现出了一系列中药质量评价创新技术与创新方法。拟从化学基准、化学基准与药理效应基准相结合、化学基准与生物效应基准相结合3个角度,从中药评价方面梳理近年来中药质控方法方面最新研究,系统阐述中药质量评价创新方法及其应用现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建立符合中药特色理论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88.
不同产地余甘子酚酸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不同产地的余甘子酚酸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建立酚酸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余甘子有效成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2%磷酸水(A)-甲醇(B)梯度洗脱,在276nm波长下对7种不同产地的余甘子药材酚酸类成分进行测定,建立余甘子酚酸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软件对其质量和品质进行评价。结果:对7种余甘子酚酸类成分进行测定,建立了余甘子酚酸类成分指纹图谱,并且确定7种不同产地余甘子酚酸类成分有7个共有峰,且7种酚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0以上。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为余甘子药材有效成分的研究及其质控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郭茜  孟宪生  包永睿  王帅 《中国药房》2013,(47):4461-4464
目的:为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提供更为简便、合理、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TC—C18(250mm×4.6mm,5gm),柱温为25℃,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与319nm(白藜芦醇苷)。使用Matlab 7.1编程进行谱图融合;在此基础上,以虎杖中大黄素为内参物,建立其与白藜芦醇苷、大黄素甲醚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白藜芦醇苷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并对不同产地虎杖中3种成分含量校正因子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白藜芦醇苷、大黄素与大黄素甲醚的进样量分剐在0.29~1.76、0.75~4.51、0.05~0.31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0、0.9998、0.9996);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0%、101.68%、99.22%,RSD分别为1.81%、2.03%、2.44%(”均为6)。采用校正因子法与外标法测得不同产地虎杖中3种成分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试验为虎杖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更为简便、合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中药白头翁对体外大肠杆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Φ30培养皿和96孔板表面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被膜(E.coli biofilm,EBF),形成体外模型,并开展白头翁对EBF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在Φ30培养皿和96孔板中分别复制体外EBF模型,将白头翁作用于EBF体外模型,分别采用银染法和MTT法考察白头翁对EBF的影响。结果Φ30培养皿中,表面观察到黑色呈棉絮状的膜样物,空白组没有此样物质;96孔板中,模型组的OD值为0.079,空白组的OD值为1.548;白头翁醇提组抑制率为25.79%,白头翁水提组抑制率为53.11%;750μg/mL的白头翁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有最佳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5.17%;药物作用12h后开始白头翁组的EBF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24h效果最好。结论Φ30培养皿和96孔板表面可以形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白头翁可以抑制和破坏早期及成熟的细菌生物膜,且其抑制作用表现出了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