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2 毫秒
71.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在血清氨甲蝶呤浓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人血清中氨甲蝶呤药物浓度的方法。方法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选用直径75μm,总长60cm,有效长度50.5cm熔融石英毛细管,以75mmoL/L,pH7.4的磷酸盐为电泳缓冲液,检测波长为306nm,在25kV电压下的快速分离检测氨甲蝶呤,并对此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氨甲蝶呤的出峰时间在10min内,线性范围在1.1—1100.0μmol/L间,最低检出浓度为0.55μmoL/L,回收率为88.2%-98.2%,批间精密度为5.4%,批内精密度为4.2%。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具有快速、准确且成本低的特点,为临床和科研中测定血清氨甲蝶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2.
胸腺瘤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aplasia,PR C A)或重症肌无力(m yastheniagravis,M G)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同时并发PR C A及M G极为罕见,2004年本院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因活动后心慌、胸闷伴食欲减退20d于...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究单份非血缘脐带血移植(UCBT)术后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与移植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UCBT术后第0、7、14、21、28天(D0、D7、D14、D21、D28)动态监测血液病患者生物标志物可溶性肿瘤抑制素2(sST2)、再生胰岛衍生蛋白3α(REG3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的浓度,分析评估植入前综合征(PES)、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感染与5种生物标志物浓度的关系.结果 PES-/PES+患者在各个检测时间点生物标志物水平均无差异.相较于aGvHD-组,aGvHD+组患者的D28 sST2升高(Z =2.236,P=0.036).以D28前是否发生感染分组,两组间各时间点上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ST2与TNFR1在移植后D21和D28均表现为中高度正相关(rs=0.633,rs=0.821;P=0.005,P=0.023).结论 单份脐血移植后D28 sST2的升高与aGvH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aemia,AML)患者第1次缓解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例诊断时高白细胞且伴有t(8;21),-Y异常的AML患者第1次完全缓解期(CR1),实施预处理方案为BU/CY2的APBSCT治疗,采集干细胞前进行包括大剂量阿糖胞苷在内的强化治疗以利于体内净化。结果移植相关毒性低,造血重建速度快,+12d血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0.5×10^9/L,PLT〉20×10^9/L。患者已无事件存活32个月。结论年轻低中危非早幼粒白血病的AML患者CRl期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后进行APBSCT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75.
脐血干细胞归巢到骨髓后可发挥造血免疫重建功能,因其细胞数量有限,所以提高归巢效率可以提高移植成功率.目前,有关促进脐血干细胞归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输注方式,改变骨髓微环境,黏附分子相互作用和扩大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本文就影响脐血造血干细胞归巢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6.
随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特别是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的发展与规模的增加,患者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问题日渐凸显.目前,对于allo-HSCT术后CNS并发症的病因分析,主要集中在感染、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免疫反应、脑血管事件及原发肿瘤浸润等方面.本文拟就allo-HSCT术后CNS并发症病因的研究新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7.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评价急性白血病免疫双表型与治疗相关因素及临床预后的重要性。方法自2000年4月~2005年12月所有初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00例,采用MICM分型,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分析,根据EGIL标准诊断BAL共30例。结果BAL占同期急性自血病(AL)7.5%,30例BAL临床表现与同期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P170表达阳性率62%,CD34阳性率73.3%,均高于同期非BAL(P〈0.05),其中B—Ly+/My+双表型18例,T—Ly+/My+双表型10例,同时表达T抗原和B抗原2例。进行20例染色体核型分析中,异常核型占11例(55%),高于同期非BAL(P〈0.01),28例BAL患者接受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35,7%,1年总生存率为10.7%,9例兼顾粒、淋二系的方案治疗后全部CR,平均无病生存期(DFS)7个月。结论与同期非BAL相比,BAL的治疗效果较差、生存期短,与其较多的不良预后因素有关,对BAL治疗应兼顾粒、淋二系的诱导和巩固化疗方案,但长期疗效的评价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6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allo-HSCT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微生物学,血象,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以及免疫功能状态,有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临床统计和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有体温>38℃;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肺部CT除曲霉菌感染有典型表现外一般无特殊改变。患者多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及发生慢性GVHD,加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真菌感染率增加。4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对于allo-HSCT后具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治疗真菌同时可给予增强免疫功能的治疗。  相似文献   
79.
T淋巴细胞在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大部分肿瘤患者往往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本研究通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T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特性的研究,以了解AML患者在不同状态下T淋巴细胞的功能。18例不同状态下初诊AML患者和1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在莫能霉素存在的情况下,体外经PMA和离子霉素(ionomycin)刺激后,分别进行CD4-FITC、CD8-FITC荧光单克隆抗体染色和IFNγ-PE、IL4-PE荧光单克隆体胞内染色,最后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初诊AML患者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胞内IFNγ分泌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和CD8^+T细胞胞内IL-4分泌水平与成人外周血细胞无显著差异。处于临床缓解状态的AML患者,CD8^+T淋巴细胞刺激后胞内产生IFNγ的量明显高于初诊AML患者(P〈0、05).但与健康成人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的AML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刺激后胞内产生IFNγ量明显低于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以及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的AML患者CD8^+T淋巴细胞(P〈0、05).而IL-4的量明显高于健康成人和初诊AML患者CD4^+T细胞和CD8^+T细胞(p〈0.05)。结论:处于不同状态下的AML患者T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发生了改变,与之相应的是,初次诊断的AML患者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刺激后Th1/Tcl细胞反应低下,Th2/Tc2细胞反应与健康成人T淋巴细胞无差异;完全缓解状态的AML患者T细胞Thl反应虽然仍低下,但Tcl反应明显增强,与健康成人无差异;复发的AML患者CD4^+和CD8^+T细胞Th2/Tc2样反应较Thl/Tcl样反应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和监测CML残留病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PCR(RT-PCR)检测337例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残留病灶的动态监测,共检测632人次。其中移植(包括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和脐血移植)患者26例;服用格列卫的患者22例;其它治疗方案患者289例。结果在337例CML初诊患者中bcr/abl基因表达阳性者325例,阳性率为96.4%;其中b3a2型转录本占58.5%(190/325),b2a2型转录本占41.2%(134/325),b3a3型转录本占0.3%(1/325)。未发现b2a3型转录本。移植患者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率为88.5%(23/26),时间在30~201 d之间,中位数为55 d;服用格列卫患者融合基因总转阴率59.1%(13/22),转阴时间在用药后90~365d之间,中位数为210 d;其它治疗组患者转阴12例,转阴率为4.1%(12/289)。结论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及动态观察,对CML的临床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