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探讨永久性深静脉置管与动静脉内瘘患者在营养状态、透析效果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其中永久性深静脉置管21例,动静脉内瘘患者43例的营养、透析效果指标,以及近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患者与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钾(K+),钠(Na+),氯(Cl-),钙(Ca2+),磷(P3+),铁(Fe3+),透前透后BUN、Cr及UA,心胸比大小,KT/V,URR及PCR值无明显差异。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流不畅的发生率高于动静脉内瘘患者(7.74%vs 0.64%,P〈0.001),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动静脉内瘘患者(1.43%vs 0.17%,P〈0.001),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与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内瘘难以建立的血液透析患者尤其是心功能差和/或血管条件差患者,永久性静脉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方式。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分析复杂性肾结石病史,结石成分等临床特点,为其诊疗及预防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期间118例复杂性肾结石病例,对患者病史、既往史、结石化学成分及尿常规、肾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8例患者中,7例(5.9%)接受过定期规律体检,97例(82.2%)从未曾接受过健康体检,64例(54.2%)曾有结石病史,86例(72.9%)以疼痛、血尿及发热等不适症状为主诉,92例(78.0%)伴有泌尿系感染,18例(15.3%)伴有肾功能不全,结石成分中含钙结石94例(79.7%),感染石55例(46.6%),含尿酸结石28例(23.7%)。结石以混合成分为主,其中感染石与草酸钙的混合成分所占比例最大,共51例(43.2%)。结论应通过定期规律体检提高早期诊断比例,控制结石进展,根据不同结石成分,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同时必须重视抗感染治疗,以减少患者损伤,降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MMP-9、TIMP-1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58例AECOPD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血清中MMP-9、TIMP-1浓度。结果AECOPD患者血清MMP-9、TIMP-1浓度[(128.89±115.84)ng/mL、(228.28±107.133)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0.65±18.43)ng/mL、(133.69±41.41)ng/mL,P<0.01]。AECOPD组和对照组血清MMP-9、TIMP-1浓度与FEV1占预计值%具有负相关性(r=-0.591、-0.651,P<0.01);AECOPD组和对照组血清MMP-9、TIMP-1浓度与FEV1/FVC%具有负相关性(r=-0.558、-0.653,P<0.01);MMP-9/TIMP-1比率与FEV1占预计值%及FEV1/FVC%具有负相关性(r=-0.373、-0.356,P<0.05)。结论MMP-9、TIMP-1是引起肺功能下降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大鼠血管钙化过程中血管组织基因表达的改变。 方法 选取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钙化组和对照组(各12只),钙化组大鼠制作血管钙化模型(VDN)。两组大鼠于实验第8周处死后测定动脉组织钙含量并作病理检查。提取两组大鼠主动脉中膜RNA,反转录成cDNA,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法(SSH)分离钙化组较正常组高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将差异片段与PMD18-T质粒载体连接起来,热转化法转化感受态菌DH-5α,建立钙化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菌落PCR法鉴定重组载体,测序阳性克隆,BLAST比对分析测序结果。随机对Nell1等6个基因进行差异表达的RT-PCR验证。 结果 (1)病理检查示钙化组大鼠主动脉中膜扭曲并见明显钙盐沉积,对照组大鼠主动脉中膜无任何钙盐沉积。(2)血管组织钙测定示钙化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为(15.34 ± 2.51) mg/g和(5.20 ± 0.75) mg/g,钙化组大鼠血管组织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3)采用SSH方法成功构建血管钙化的差减文库,对正反双向差减文库进行菌落PCR鉴定后分别获得92个阳性克隆(正向文库)和18个阳性克隆(反向文库),插入片段的大小主要集中于150~ 400 bp。对所获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获得钙化相关43个上调基因和11个下调基因。RT-PCR验证示CytoP450、Nell1等5个基因在钙化组和对照组中表达变化较大,钙化组表达高于对照组,约为后者的1.71倍。 结论 成功构建血管钙化VDN模型。血管钙化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一些骨化基因以及凋亡、氧化、炎性反应和细胞因子等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同时伴有少数可能抑制钙化的基因下调。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中老年男性人群体重指数(BMI)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北京社区50岁以上男性作为研究对象,行体格检查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按WHO提出的亚洲人体重分级建议进行BMI分层,测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BMI和TPSA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符合标准并资料全面者1573人,平均年龄(64±10)岁,平均BMI:(24±3)kg/m2,PSA中位数:1.0 μg/L(0.6~1.9 μg/L),平均前列腺体积:(30±18)ml3.BMI分级:低体重54例(3.43%),正常体重441例(28.04%),超重423例(26.89%),肥胖597例(37.95%),重度肥胖58例(3.69%).正常组和超重组分别与肥胖组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10).在调整年龄和前列腺体积情况下,BMI和PSA呈负相关(r=-0.068,P=0.007).年龄及前列腺体积与PSA呈正相关(r=0.204,P=0.000;r=0.401,P=0.000).在不同年龄分层,各年龄组之间BMI和PSA均不相关(均P>0.1).结论 BMI影响血清PSA结果,BMI和PSA呈负相关.在前列腺癌诊断时,应当考虑BMI对PSA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人胰激肽释放酶基因的克隆及融合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发激肽释放酶基因工程产品,为开展基因治疗高血压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胰腺组织总RNA,逆转录后PCR扩增激肽释放酶cDNA。回收、补平后插入质粒KS,构建出中间载体KSKK,酶切鉴定后双向测序分析激肽释放酶基因序列。从KSKK中切出激肽释放酶原及激肽释放酶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T-28b(+),经酶切鉴定后,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和融合蛋白表达。结果本实验克隆的激肽释放酶基因与GenBank报告的激肽释放酶基因相比,有一个碱基不同,同源性为99.8%。将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电泳,与蛋白标准品比较在31800处可见明显的高表达带。免疫印迹实验表明重组蛋白具有KK的抗原性。结论已成功克隆并表达了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为进一步开发基因工程产品及进行基因治疗高血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细胞(DC)数量及活性,为反映细胞免疫功能、评估透析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开展ESRD免疫治疗提出可能。方法31例ESRD患者分为尿毒症组(未透析,11例)、腹膜透析组(10例)、血液透析组(10例),另选取23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DC分类试剂盒检测外周血DC亚群百分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分子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第9天DC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IL)-12的含量。采用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评估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①DC亚群状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的外周血DC显著减少(P<0.05),以淋巴系DC(PDC)减少为主(P<0.01);腹膜透析组的外周血DC较尿毒症组显著增多(P<0.01),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液透析组的髓系DC(MDCI)明显减少(P<0.01),PDC明显增多(P<0.01),MDC1/PDC降低(P<0.01)。②DC表型分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的DC表型分子表达均显著减少(P值均<0.01);腹膜透析组DC表达CD40、CD80、CD83显著减少(P值分别<0.05和0.01);血液透析组DC表达CD1a、CD11c、CD40显著减少(P值均<0.01),表达CD123显著增多(P<0.05)。③IL-12:尿毒症、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组DC分泌IL-12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均<0.05)。④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和腹膜透析组的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降低(P值均<0.01),血液透析组接近正常(P>0.05)。结论ESRD患者DC数量明显减少且功能明显紊乱,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不同程度地改善了此现象,为患者的生物免疫治疗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8.
1978~1991年,我院采用髋臼成形、股骨旋转缩短截骨术治疗较大儿童先天性髋脱位81例,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胃印戒细胞癌肺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介绍1例对肺转移性印戒细胞癌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以慢性咳嗽患者影像学上支气管周围斑片状阴影及多发纵隔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增多,应考虑消化道肿瘤的可能。结论恶性度极高的黏液细胞型胃癌,可以跳跃转移到肺及纵膈。如果慢性咳嗽的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增多时,应尽早行肿瘤标记物及内窥镜的检查,以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0.
雷公藤多甙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文学  戴勇 《医学综述》2003,9(11):702-704
肾脏疾病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类严重的疾病 ,其发病机制大多与免疫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雷公藤多甙 (triptergiumwilfordiipolyglycosidium ,TWP)系由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提取精制而成 ,系极性较大的脂溶性成分混合物 ,其生理活性是由多种成分 (二萜内酯、生物碱、三萜等 )协同产生 ,既保留了雷公藤生药的免疫抑制作用 ,又去除了许多毒性成分[1 ] 。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非甾体类免疫抑制剂 ,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经广泛的临床研究证明 ,TWP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紫癜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