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究分析乌司他丁和多西他赛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多西他赛组、乌司他丁联合多西他赛组以及对照组四个组,分别予以800 U/ml乌司他丁、3. 7μg/ml多西他赛、800 U/ml乌司他丁+3. 7μg/ml多西他赛以及等量生理盐水干预。分别在干预后0 h、24 h、48 h、72 h时点采用CCK8法检测MDA-MB-231的增殖能力,在干预后48 h采用Transwell法检测MDA-MB-231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多西他赛组、乌司他丁联合多西他赛组24 h、48 h、72 h等各时点MDA-MB-231的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P 0. 05),且多西他赛组的增殖能力较同时点乌司他丁组较低(P 0. 05),乌司他丁联合多西他赛组各时点增殖能力则明显降低(P 0. 0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多西他赛组、乌司他丁联合多西他赛组各组MDA-MB-231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 0. 05),且乌司他丁联合多西他赛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多西他赛组及乌司他丁组水平(P 0. 05),多西他赛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低于乌司他丁组(P 0. 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与多西他赛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且乌司他丁和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抑制效果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Ki- 6 7、bcl- 2和AI表达率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2 0 0 2年1月至2 0 0 3年6月对5 8例可手术女性乳腺癌病人采用CEF方案新辅助化疗3个周期。对资料完整的4 2例,检测化疗前后Ki -6 7、bcl- 2及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的变化。结果 化疗有效率为6 2. 1%。Ki 6 7高表达乳腺癌有效率高(P <0 .0 5 )。疗效与bcl- 2表达及AI值无明显关系。结论 可手术乳腺癌采用CEF方案新辅助化疗,Ki- 6 7表达情况对预测化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CD19+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将辽宁省肿瘤医院自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7例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纳入B组,将60例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纳入A组。比较A组与B组术前、术后患者CD19+、自然杀伤细胞的表达水平;对B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A组与B组未复发、复发患者CD19+、自然杀伤细胞的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自然杀伤细胞、CD19+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B组患者术前、术后CD19+、自然杀伤细胞表达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CD19+、自然杀伤细胞表达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未复发、复发患者CD19+、自然杀伤细胞表达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未复发患者CD19+、自然杀伤细胞表达水平均低于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预测乳腺癌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31%、74.21%;自然杀伤细胞预测乳腺癌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0.02%、87.69%。结论自然杀伤细胞、CD19+表达水平升高对乳腺癌及其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4.
摘 要:[目的] 研究Ki-6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与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差异及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80例乳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Ki-67 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对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 Ki-67蛋白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原发灶,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转移淋巴结Ki-67表达阳性组无论DFS还是OS均明显低于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Ki-67表达均阴性组。[结论] Ki-67蛋白在乳腺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过度表达是评估乳腺癌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的一个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对超声异常的腋窝淋巴结进行针吸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7例cT1-2N0M0腋窝超声异常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进行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结果与组织学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前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8%、100.0%、100.0%、78.3%、89.4%.结论: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是术前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的有效检查方法,其结果对乳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6.
应用中药黄连解毒汤透皮吸收剂对呼吸道感染及放疗、化疗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证明:单独给药可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伍用透皮吸收剂与单独使用抗生素比,见效快,缩短治愈时间;对放疗、化疗中患者可有效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47.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瓣膜置换或修补两种处理方式(瓣膜置换或修补)的临床疗效(近期及远期生存率)有无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有关中外文献 ,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搜集二尖瓣修复/置换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的已经发表以及尚未发表的灰色文献,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外科处理相关的研究文献(瓣膜置换vs瓣膜修补),筛选后行meta分析,对比瓣膜置换vs瓣膜修补的近期与远期死亡率有无差异?【结果】 共有1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无中文文献入选?瓣膜置换组和瓣膜修补组患者术前一般特征无明显差异,两组间平均射血分数及严重左室功能不全患者所占比率相似,瓣膜置换组近期死亡率(院内死亡率)较瓣膜修补组高,OR = 1.92 (95% CI 1.37 ~ 2.21);两组远期死亡率(随访5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OR = 1.20 (95% CI 0.95 ~ 1.5)?【结论】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瓣膜修补术的近期疗效较瓣膜置换术要好,但是远期疗效(随访5年)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大黄素甲醚对乳腺癌细胞存活及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CCK-8试验检测不同浓度梯度及不同培养时间大黄素甲醚处理的HCC1937、MCF-7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梯度大黄素甲醚干扰后HCC1937、MCF-7细胞凋亡率。qRT-PCR检测大黄素甲醚干预的HCC1937、MCF-7细胞的miR-2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黄素甲醚、miR-21 mimics、miR-21 inhibitor干预的HCC1937、MCF-7细胞PD-CD4蛋白表达。结果 CCK-8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予不同浓度梯度大黄素甲醚培养48 h的HCC1937、M CF-7乳腺癌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 <0. 05),5μmol/L大黄素甲醚处理的HCC1937、M CF-7乳腺癌细胞,在培养48、72、96 h后,细胞存活率均下降(P <0. 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予不同浓度梯度大黄素甲醚培养48 h的HCC1937、MCF-7乳腺癌细胞的凋亡率均升高(P <0. 05)。qRT-PCR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μg/ml大黄素甲醚干预的HCC1937、MCF-7细胞miR-21表达降低(P <0. 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μg/ml大黄素甲醚干预的HCC1937、MCF-7细胞PDCD4蛋白表达升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给予miR-21 mimics干扰的HCC1937、MCF-7细胞PDCD4蛋白表达降低(P <0. 05),给予miR-21 inhibitor干扰的HCC1937、M CF-7细胞PDCD4蛋白表达升高(P <0. 05)。结论大黄素甲醚通过下调miR-21调控PDCD4蛋白表达杀伤乳腺癌细胞。  相似文献   
49.
金一  姜大庆  马特 《肿瘤学杂志》2016,22(12):1042-1047
摘 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腋窝转移淋巴结中Ki-67蛋白的表达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腋窝转移淋巴结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108例患者中,术后淋巴结Ki-67蛋白>10%者71例,Ki-67≤10%者37例。全组中位随访40个月,其中Ki-67≤10%组和Ki-67>10%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8%,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总生存率分别为91.9%和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COX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术后腋窝淋巴结Ki-67蛋白表达的状态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的主要因素(RR=0.300,95%CI为0.125~0.718,P=0.007;RR=0.260,95%CI为0.077~0.876,P=0.030)。[结论]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腋窝淋巴结Ki-67蛋白表达的高低是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0.
正1乳腺癌术后水肿的概述在乳腺类疾病当中,乳腺癌症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乳腺癌[1]是指在多种内因致癌和外因致癌情况下乳腺导管的上皮细胞,逐渐失去正常特征从而异常增生,所导致超出修复能力的极限从而呈现癌变的一种疾病。乳腺癌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2],并且同时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法以及免疫疗法等[3]。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以上肢手臂处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