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1.
目的了解部队官兵对中医药的认识情况,为提高为兵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含有9个项目,44个子项,同时分析近3年中医门诊量情况。结果42.2%的官兵认识到中医药学是祖国的传统医学;认为中医药主要用于预防疾病者占23.6%;自己或家人接受过中医药治疗者占88.8%;首选汤药剂治疗者占29.5%。结论某部官兵对于中医药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弘扬中医药优势特色,有助于提高为兵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青藤碱对环瓜氨酸肽刺激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细胞分泌干扰素(INF)-γ及白细胞介素(IL)-4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24例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环瓜氨酸肽组、甲氨蝶呤组及青藤碱组。体外培养72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及IL-4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环瓜氨酸肽组IFN–γ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青藤碱作用后,IFN-γ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环瓜氨酸肽组分泌的IL-4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青藤碱作用后,IL-4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藤碱调节环瓜氨酸肽刺激的RA患者外周血T细胞分泌IFN-γ及IL-4等细胞因子,可能在RA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炎性细胞因子与核因子-κB(NF-κB)变化及三七总皂苷(PNs)的干预作用.方法 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伞佐剂诱发AA大鼠模型,进行多发性关节炎评分,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同时将大鼠踝关节病理切片做HE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NF-KB表达的半定量分析.结果 大鼠免疫后2周,PNs连续腹腔注射2周,AA大鼠多发性关节炎指数明显降低,血清TNF、IL-1β分泌明显减少,关节局部NF-κB表达下调.结论 PNs可改善AA大鼠多发性关节炎,该作用可能与下调NF-κB的表达,进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IL-1β的分泌相关.  相似文献   
24.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病变结膜粘膜局部形态学变化,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乌梅丸组4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免疫加局部刺激的方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柳氮磺胺吡啶组及乌梅丸组分别灌胃给柳氮磺胺吡啶(80g/L SASP10mL/kg,每日1次)和乌梅丸小煎剂(每mL含生药2g,14.3mL/kg,每日1次);治疗结束后分别在光镜与电镜下观察各组病变结肠粘膜局部形态学变化。结果 病理切片及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经乌梅丸治疗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病变结肠粘膜明显修复好转,其改善程度优于柳氮磺胺吡啶。结论 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5.
当前,狼疮危象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的致残致死因素,是指急性的危及生命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包括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神经精神狼疮、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的肠系膜血管炎、弥漫出血性肺泡炎及急性重症肺间质病变等,应当重点保护受累脏器,挽救生命,防止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正逐渐引起风湿学界的广泛关注。本课题组研究发现,本病基本病机为“久病入络”,辨治特点为“以通为用”,且与中医络病理论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中医络病理论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危象的证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狼疮危象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的致残致死因素,是指急性的危及生命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包括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神经精神狼疮、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的肠系膜血管炎、弥漫出血性肺泡炎及急性重症肺间质病变等,应当重点保护受累脏器,挽救生命,防止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正逐渐引起风湿学界的广泛关注。本课题组研究发现,本病基本病机为“久病入络”,辨治特点为“以通为用”,且与中医络病理论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内软骨和骨质破坏及关节功能发生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最终可致残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的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与生物制剂可以有效控制部分患者病情,文中评价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长期维持治疗RA的有效性与远期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或门诊的RA患者32例,给予PNS+MTX+SASP治疗,每半年住院或门诊体检1次,详细记录临床各项指标、不良反应、免疫学及放射学变化,共完成2年跟踪观察。结果完成2年疗程的患者在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 PNS联合MTX+SASP长期维持治疗RA有肯定的控制病情和缓解症状作用。  相似文献   
28.
背景:压力负荷可以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进而导致左室重构,卡托普利对这种重构具有逆转作用.目的:观察卡托普利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室重构的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河北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材料:试验于1998-01/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完成.选取Wistar雄性大鼠153只,共做5次试验,只有第4次试验是选择9只大鼠,其余试验均为36只大鼠.方法:将每次试验所选取的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鹿角方组3组.模型组造模4周后,双蒸水灌胃15mL/kg,1次/d,连续4周.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不用银夹狭窄,4周后,同模型组.卡托普利组造模4周后,以卡托普利100mg/kg,1次/d,用双蒸水15 mL/kg稀释后灌胃,连续4周.主要观察指标:卡托普利对大鼠左室质量指数、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血浆心钠素和血清醛固酮含量的影响.结果:153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在检测Ⅰ型胶原积分吸光度试验中假手术组死亡和卡托普利组各3只,模型组死亡1只,最终纳入29只大鼠.在检测Ⅲ型胶原积分吸光度试验中,假手术组死亡3只,模型组死亡4只,卡托普利组死亡2只,最终纳入27只大鼠.均因动物手术损伤而脱失.①左室质量指数比较: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2.24&;#177;0.12)/1 000,(2.67&;#177;0.40)/1 000,(3.15&;#177;0.47)/1 000,t=2.649,6.499,P<0.001,0.05].②Ⅰ型胶原积分吸光度的改变: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0.57&;#177;0.19,0.86&;#177;0.25,2.79&;#177;2.00),t=3.661,3.170,P<0.01,0.05].③Ⅲ型胶原积分吸光度的改变: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0.48&;#177;0.10,0.52&;#177;0.29,0.84&;#177;0.27),t=3.560,2.417,P<0.01,0.05].④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79.1&;#177;18.6)%,(51.7&;#177;16.0)%,(139.0&;#177;29.2)%,t=2.910,P<0.05].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比较: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130.2&;#177;30.2)μg/g,(137.6&;#177;39.5)μg/g,(196.748.6)μg/g,t=4.026,P<0.01].⑥血浆心钠素比较: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170.6&;#177;51.6)μg/g,(202.564.2)μg/g,(339.3&;#177;115.4)μg/L,t=4.623,<0.01].结论:①卡托普利降低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的表达,具有逆转左室重构的作用;②卡托普利逆转左室重构的作用可能与降低循环血浆和局部心肌血管紧张素Ⅱ,血浆心钠素,血清醛固酮水平,影响Ⅰ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9.
张玉萍  姚茹冰  赵智明  蔡辉 《安徽医药》2018,22(6):1020-1022
目的 观察青藤碱(SIN)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及滑膜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DBA/1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CIA组、SIN组3组,每组各10只,诱导CIA组与SIN组小鼠建立CIA模型,予青藤碱(SIN)药物干预SIN组,对三组分别进行AI评分,测定血清TNF-α、IL-17的水平及滑膜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SIN组和CIA组TNF-α、IL-17的水平及滑膜NF-κB蛋白的表达均较正常组升高,且SIN组小鼠的AI评分较CIA组明显降低,血清TNF-α[(170.73±11.05)pg·mL-1比(347.97±13.45)pg·mL-1,F=1021.67,P<0.01]、IL-17[(470.30±122.02)pg·mL-1比(621.78±48.96)pg·mL-1,F=184.42,P<0.01]水平明显减少,滑膜NF-κB[(0.53±0.04)pg·mL-1比(0.84±0.04)pg·mL-1,F=804.05,P<0.01]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 SIN能改善CIA小鼠关节肿胀,降低血清TNF-α、IL-17的分泌,这可能与其下调了滑膜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容易发生骨密度降低,目前缺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与生化指标相关关系的研究.试验拟验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4-04/2007-10在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6例,其诊断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院关于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男4例,女22例,平均年龄(57±9)岁,患者对于诊治方案均知情同意,该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无严重肾功能损害、甲状腺、甲状旁腺等疾病.②试验方法:应用双能骨密度仪检查患者腰椎骨密度,抽血查碱性磷酸酶、磷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酰转肚酶、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胆固醇、肌酐、尿素、氯、钾、钠、钙、总二氧化碳等生化指标.③试验评估:用直线相关分析腰椎骨密度与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的关系,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腰椎骨密度与生化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纳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腰椎骨密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46, P=0.004).②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碱性磷酸酶、磷酸肌酸激酶、钠对腰椎骨密度影响显著(F=9.860, P=0.001),前两者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后者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腰椎骨密度与生化指标中碱性磷酸酶、磷酸肌酸激酶、钠的关系密切,并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