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 1 0 2例 ,并观察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通过随访 1个月、6个月、1年 ,总有效率达 80 .3 % ,其中显效 41 .2 %、有效 39.2 %、无效 1 9.6 % ,无一例产生并发症。结论 微波变应性鼻炎疗效持久、稳定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2.
手术室的工作涉及科室之多,工作范围之广是其它科室护士无法相比的。尤其是我科是一个综合性医院的手术室。面对全院各手术科室,每个科室都有十几种到几十种手术。特别是现在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各科室新业务,新技术及微创手术的不断开展。因此,手术室的护士必须有博而专的丰富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完成手术室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93.
报告1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置入Ommaya泵术后的护理经验。目的:分享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护理工作方案。方法:以我院于2021年3月12日收治的1例肺癌脑转移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护理工作心得。结果: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患者自理能力逐步恢复、脑灌注、呼吸功能逐步恢复正常,住院55d后,好转出院。结论:在护理肺癌脑转移患者过程中,预防脑疝的形成、保障患者安全、早期肺康复和呼吸功能锻炼是贯穿护理全过程中的重点工作;护理人员通过定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瞳孔等方法,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脑疝。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识别肺癌化疗患者从首次化疗至6次化疗结束后癌因性疲乏变化轨迹,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 方法 :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肺癌化疗患者250例,分别调查患者6次化疗前、化疗结束时、化疗结束后1周共18次的癌因性疲乏情况。运用增长混合模型(growth mixture model,GMM)识别轨迹类型,Logistic回归分析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识别出肺癌首次化疗患者6条癌因性疲乏的变化轨迹,将其命名为:轻度疲乏稳定型(45.78%)、轻度疲乏缓慢增长型 (12.85%)、轻度疲乏高增长型 (5.22%)、中度疲乏缓慢增长型(19.68%)、中度疲乏缓解型(6.83%)及高度疲乏缓解型 (9.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居住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负担、咳嗽、吸烟状况、BMI指数、呕吐、是否患有合并症、红细胞计数为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 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从首次化疗至6次化疗结束癌因性疲乏呈现出6种不同的发展轨迹,大部分患者以轻度疲乏稳定型为主,37.7%的患者随着化疗进程疲乏程度逐渐升高,根据不同疲乏程度应给予相应干预;16.47%的患者治疗后癌因性疲乏症状减轻,与治疗后肿瘤缩小,咳嗽、气急等症状减轻有关;5.22%的患者属于轻度疲乏高增长型,需加强评估,避免发展为重度疲乏患者。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不同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在不同时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逐步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中的发生率、突变类型、转录本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PCR方法 检测JAK2V617F的发生率及其突变类型;毛细管电泳方法 定量分析JAK2V617突变转录本水平.结果 纯合型JAK2V617F突变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和杂合型JAK2v617F突变ET患者其发病年龄均较野生型患者为高(P<0.05);CMPD患者发病年龄与JAK2V617F突变的发生问存在相关性(P<0.05),≥60岁患者的JAK2V617F突变转录本水平高于<60岁患者(P<0.05);JAK2V617F突变型CMPD患者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ET患者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ET患者中纯合型突变者白细胞水平高于杂合型突变者(P<0.05);JAK2V617F突变在PV中的发生率和JAK2V617F纯合型突变在PV中的发生率均高于ET患者(P<0.05);JAK2V617F转录本水平均值在PV、ET和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中无差别.结论 ARMS-PCR结合毛细管电泳定性和定量分析JAK2V617F突变可用于CMPD的诊断和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突变及其突变转录本水平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105例MPN患者外周血或部分冻存标本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PCR方法检测JAK2V617F的突变类型,毛细管电泳法定量分析JAK2V617突变转录本水平.结果 有血栓形成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年龄和门细胞(WBC)计数高于无血栓形成患者(P<0.05),WBC≥15×109/L的ET患者血栓发生率高于WBC<15×109/L者(P<0.05),JAK2V617F阳性患者血栓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有血栓事件者JAK2V617F转录本水平高于无血栓事件者(P<0.05),JAK2V617F阳性患者血栓事件风险度高于JAK2V617F阴性患者(OR=11.30).突变转录本水平在(60~100)%组患者血栓事件风险度高于JAK2V617F阴性组患者(OR=31.5).结论 高龄、WBC计数增高,JAK2V617F突变及高转录本水平MPN患者血栓风险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97.
姚利  曹志华  杜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781-2782
目的:观察间断环形缝合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2000年1月~2002年12月前置胎盘剖宫产术者53例,术中应用宫缩剂止血不佳,14例立即采用间断环形缝合,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与单纯应用宫缩剂35例进行比较。结果:11例成功止血,3例止血效果不佳,联合应用宫腔填塞纱布法,均保留子宫,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产褥病率发生,无1例晚期出血,月经恢复正常。结论:此方法直观快速、安全,简便易行,是剖宫产术中控制前置胎盘粘连引起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8.
99.
再次剖宫产术者局部应用注射用血凝酶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利  丁晓兰 《中国药房》2006,17(14):1095-1096
目的观察再次剖宫产术者局部应用注射用血凝酶的止血效果。方法30例再次剖宫产病例均有盆腹腔严重粘连,局部应用浸有注射用血凝酶的可溶性纱布压迫止血。结果腹腔引流管均无明显渗出。结论再次剖宫产术者局部应用注射用血凝酶,止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建立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Q-RT-PCR)检测各种急慢性白血病的特征性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评价其在疾病诊断和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设计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RQ-RT-PCR法对各种融合基因转录本和ABL阳性模板进行扩增,并检测177份白血病标本的转录本含量,同时做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RQ-RT-PCR法最低可检测到10个拷贝/μl的阳性模板,但重复性较差,而(10^8~10^2)拷贝/μl的重复性良好,正常对照无扩增信号.与细胞遗传学相比,RQRT-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强,对白血病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对12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MRD随访监测表明:患者体内融合基因转录本的含量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随病情好转逐渐下降,并且早于细胞遗传学预测疾病复发.结论 RQ-RT-PCR方法更敏感、可靠,与疾病的关系更密切,可用于白血病的诊断和MRD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