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加曲班在高出血风险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抗凝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入选高出血风险患者给予阿加曲班0.1~0.3μg·(kg·min)-1抗凝,评估凝血指标、滤器管路凝血事件、全身出血事件以及血象和肝功能指标。结果:共入选28例高出血风险患者行CRRT397周期,与CRRT前相比:治疗期间和CRRT结束后0~3h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有显著性(P=0.000);CRRT结束3h后APTT的差异无显著性。根据CRRT上机2~4h的APTT以及血液净化管路动静脉压情况调整阿加曲班给药剂量共114次,调整剂量后复测APTT较前降低,与CRRT上机2~4h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34)。CRRT期间发生管路和滤器凝血事件共55周期(13.85%)。阿加曲班抗凝期间发生出血事件6例,其中气道出血3例,皮肤瘀斑2例,消化道出血1例,CRRT期间继续减量使用阿加曲班抗凝未观察到有出血加重事件。结论:APTT与阿加曲班抗凝剂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CRRT结束后凝血指标较快恢复正常,小剂量阿加曲班对高出血风险患者CRRT期间抗凝治疗具有较好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2.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奥沙利铂常见的不良反应,奥沙利铂引起过敏反应的识别、处理及后续化疗方案的制定是临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以铂类药物化疗为主的妇科肿瘤患者。本文介绍了临床药师参与1例奥沙利铂过敏卵巢癌复发患者后续化疗方案制定的药学实践,协助医师制定患者后续化疗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最终患者顺利完成全部化疗周期。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同时为临床处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估肾功能不全及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给予替考拉宁高负荷剂量用药方案的谷浓度水平,以及CRRT对其清除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重症监护室使用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的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50 mL·min-1·(1.73 m)-2]患者,分为CRRT (CVVH模式)组和非CRRT组,给予高负荷剂量8~10 mg·kg-1,q12h×3剂。在替考拉宁给药第3剂及第6~8剂前测定血清谷浓度,CRRT组同时测定滤出液浓度,并计算替考拉宁滤过系数。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给予替考拉宁高负荷剂量后,非CRRT组和CRRT组的第3剂前血清谷浓度达标率分别为79.17%和86.36%,第6~8剂前谷浓度达标率分别为83.33%和90.91%。用药前白蛋白水平<30 g·L-1的替考拉宁第3剂及第6~8剂前谷浓度显著低于白蛋白≥30 g·L-1组[11.88(8.99,14.26) mg·L-1 vs.16.92(12.46,24.30) mg·L-1,P=0.024;12.42(11.84,14.55) mg·L-1 vs.20.2(12.42,24.18) mg·L-1,P=0.007]。CRRT患者超滤率为(46.66±12.72) mL·kg-1·h,测定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和同时间点的滤出液浓度分别为:18.08(11.99,24.18) mg·L-1和(3.49±1.09) mg·L-1,替考拉宁滤过系数为0.180±0.049。结论:肾功能不全及行CRRT的危重症感染患者在替考拉宁高负荷剂量给药方案下可快速达到谷浓度目标范围,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影响替考拉宁血清谷浓度。  相似文献   
64.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肾功能对利奈唑胺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并评估日剂量、肾功能、谷浓度与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2021年9月使用利奈唑胺并进行血药谷浓度监测的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利奈唑胺血药谷浓度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结果:共纳入肾功能不全组71例,肾功能正常组26例。利奈唑胺谷浓度与日剂量呈正相关(r=0.339 5,P=0.000 2);与肌酐清除率有负相关性(r=-0.318 6,P=0.000 4)。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的谷浓度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12.12(8.49,20.65)mg·L?-1?vs.5.93(2.55,11.60)mg·L?-1,P<0.001];其谷浓度超标率也更高(83.10%vs.42.31%,P<0.001)。共有31例患者发生了血小板减少症(31.96%),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38.03%vs.15.38%,P=0.041),且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也更高(25.35%vs.3.85%,P=0.043)。利奈唑胺谷浓度>10 mg·L?-1时,发生血小板减少症(46.15%vs.15.56%,P=0.002)及严重血小板减少症(28.85%vs.8.89%,P=0.019)的风险更大。绘制谷浓度预测血小板减少的ROC曲线显示,利奈唑胺谷浓度>12.1 mg·L?-1时诱导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增加。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利奈唑胺谷浓度水平更高,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肾功能正常患者的3.375倍,谷浓度超过12.1 mg·L?-1时发生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5.
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四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诊治经过,为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本院2009年11月成功救治的4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儿均给予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中疗程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及乌斯他丁抑制炎症反应,静脉丙种球蛋白增加机体抵抗力,呼吸机辅助通气和保持气道通畅,超微剂量肝素抗凝及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改善微循环,使用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保护脏器功能及营养支持治疗.上机后1周内均成功撤离呼吸机,且体温恢复正常,肺部湿哕音完全吸收,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均痊愈出院.结论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尤其是合并有基础疾病时病情进展快,可迅速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甚至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组织结构、人员职责和工作程序,全院各部门以救治病人为中心。结论:一系列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在两起突发事件的救援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显著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应急意识,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67.
黄晨  景峰  唐莲 《上海护理》2022,22(4):63-66
目的 运用机械原理曲柄滑块运动设计脑室引流安装支架,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验证其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以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行脑室引流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术后使用常规脑室引流装置固定方法,观...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诱导血小板减少(LIT)的危险因素及其预警价值。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取患者一般情况、合并疾病、利奈唑胺应用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利奈唑胺稳态血药谷浓度(利奈唑胺谷浓度)等数据,根据LIT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L...  相似文献   
69.
摘要:目的:评估重症肺炎患者使用亚胺培南后血药浓度监测、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析谷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为亚胺培南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某院重症医学科(ICU)使用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在用药4~5剂后测定亚胺培南血药谷浓度,记录患者的基础疾病、感染性诊断、病原学分布,分析亚胺培南谷浓度达标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共入选43例患者,亚胺培南日剂量为2.00(1.90,3.00)g,疗程(9.31±4.38) d,谷浓度为2.41(0.74,3.94)mg·L-1,目标性治疗谷浓度的达标率为31.91%,经验性治疗谷浓度的达标率为68.42%,肌酐清除率高的患者谷浓度偏低(P<0.001)。24例患者为革兰阴性菌目标性治疗,共检出47株革兰阴性菌,其中13株(27.66%)为耐碳青霉烯病原菌。临床有效率54.17%(13/24),革兰阴性菌清除率42.55%(20/47),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5/43)。临床治愈组的谷浓度达标率较无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0%vs. 16.00%,P=0.013)。培养出耐碳青霉烯病原菌患者的谷浓度较碳青霉烯敏感患者更高[(2.88±2.06)mg·L-1vs. 1.12(0.54,3.58)mg·L-1,P=0.049],但谷浓度达标率显著低于碳青霉烯敏感组(0.00%vs. 47.06%,P=0.007)。结论:危重症感染患者亚胺培南谷浓度达标率低,谷浓度与肌酐清除率具有相关性。临床疗效与谷浓度达标率相关,耐碳青霉烯组MIC升高与谷浓度未达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0.
唐莲  阮坚丽  庄智伟 《中国药物警戒》2014,(3):187+192-187,192
病例:患者,男,20岁。因“黑便、呕血半天”入院,患者入院当天早晨大便时发现大便呈黑色,伴恶心,呕吐数次,咖啡样液体,具体量不详;活动后出现心慌,遂来我院就诊,查胃液隐血阳性,拟“上消化道出血”收入急诊科。近年来患者间断有饥饿感或夜间胃痛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