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4篇
  1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红景天苷是从景天科植物大株红景天的干燥根及根茎或干燥全草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研究旨在探讨红景天苷下调角蛋白家族成员17(KRT17)影响紫杉醇对卵巢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方法] 红景天苷、紫杉醇单独或联用处理SKOV-3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红景天苷单独处理组、紫杉醇单独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 33258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体形成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KRT17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红景天苷、紫杉醇单独处理组随浓度的升高,对SKOV-3细胞的毒性增强,细胞增殖数、P62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LC3荧光斑点数、LC3-Ⅱ/LC3-I比值、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且红景天苷与紫杉醇协同处理效果优于红景天苷、紫杉醇单独处理组,可能是红景天苷通过下调KRT17蛋白表达实现的。[结论] 红景天苷下调KRT17增加紫杉醇对卵巢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 IGF-1的含量,并探讨其手术前后血清水平变化及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确诊并行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共30例为观察组,于手术前清晨及术后30 d采集空腹静脉血。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体检当日空腹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GF-1的含量,观察血清IGF-1含量在两组中的变化规律,分析IGF-1与结直肠癌临床各参数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术前血清IGF-1水平为(200.48±42.25)ng/ml,高于观察组术后的(164.52±35.45)ng/ml和对照组的(146.26±43.1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IGF-1水平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中分化者血清IGF-1水平低于低分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分期中A+B和C+D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GF-1参与结直肠癌的病变过程,是一种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可能作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预测指标及手术切除后手术效果的评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3.
摘要: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可行且能较好评价武汉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现状的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和分析拟定体系的初步框架及基础指标,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请专家从必要性、可操作性、敏感性、有效性等方面对指标评分,依据指标重要性得分的算术均数和变异系数来筛选指标,并且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3.75%和100.00%,专家熟悉程度与权威系数的均值分别为0.89和0.91;协调系数分别为0.20和0.35。武汉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由4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42项三级指标构成,三级指标权重系数在0.0226和0.0250之间。结论 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结果可信,建立的武汉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股骨头囊性变(cystic change of femoral head,CCF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出其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6月~2010年6月所诊治的CCFH病例49例(均经病理或随随访确诊),男28例,女21例;年龄13~62岁,平均年龄38.2岁;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24例,原发性髋骨性关节炎囊变9例,成人发育不良性髋臼发育不良囊变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囊变4例,强脊性髋关节病2例,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瘤2例,骨内腱鞘囊囊肿1例,滑膜疝洼1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和CT及MR表现。结果:49例中2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囊性变误诊为ONFH,3例原发性髋骨性关节炎误诊为ONFH,3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误诊为ONFH,2例强脊性髋关节病误诊为ONFH,24例ONFH(ARCOⅡ期)均确诊并做出相应治治疗,1例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瘤以良性病变刮除不彻底术后复发行2次手术。结论:CCFH发生在诸多髋关节疾病中,易与ONFH混淆,各有其特点,应根据其临床表现和CT及MR综合考虑才能做出正确诊断,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清络通痹颗粒(QLT)时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液流变学,外周血IL-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制备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模型(CIA),检测QLT对胶原性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外周血IL-1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QLT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QLT 7.2,14.4g/kg剂量组全血粘度及血浆黏度、外周血IL-1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降低,并且可显著抑制ECV304细胞的增殖.结论 QLT3个剂量组可不同程度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从而达到活血化淤的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从而达到抑制血管增生和血管生成,这可能是清络通痹颗粒治疗RA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清络通痹颗粒(QLT)对胶原关节炎(CIA)大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观察清络通痹颗粒对CIA大鼠抗Ⅱ型胶原(CⅡ)抗体、外周血和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滑膜细胞凋亡和关节摄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清络通痹颗粒三个剂量组大鼠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清络通痹颗粒7.2,14.4g/kg剂量组大鼠血清和PMΦTNF-α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清络通痹颗粒7.2,14.4 g/kg可明显促进CIA大鼠滑膜细胞的凋亡;CIA大鼠后肢关节摄片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严重骨密度降低,关节腔间隙增宽,关节严重破坏,而清络通痹颗粒7.2,14.4g/kg给药的大鼠上述症状不同程度明显减轻。结论:一定剂量的清络通痹颗粒可调节CIA大鼠免疫功能紊乱,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和抑制骨质破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性细胞因子TNF-α的过度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给药方法,造成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光镜观察大鼠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该方可明显降低猪血清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血清AST、ALT含量,升高SOD水平,降低MDA含量,减轻肝脏损伤。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免疫性大鼠肝损伤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免疫、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8.
1临床资料患者28岁,孕1产0,因孕39周臀位要求手术入院。查体:腹围98cm,宫高32cm,臀先露,浮,骶左前(LSA),胎心140次/min。内诊:宫口未开,宫颈厚,羊膜囊未形成,臀先露。超声检查:双顶径(BPD)9.2cm,股骨长(FL)7.1cm,羊水(AF)5.9cm,胎心率(FHR)140次/min,臀位,胎  相似文献   
59.
雷公藤作为疗效确切的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治疗多种风湿免疫病,但也是不良反应报道最多的中药之一。在传统中药配伍原则基础上提出"异类相制"理论,即有毒中药通过与不同性味、不同功效中药的合理配伍,以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既能减轻或消除毒性,又可全面兼顾病情、增强药效。基于"异类相制"理论开展的系列研究,在奠定临床实践基础的同时探讨雷公藤复方配伍减毒的现代生物学机制,深层诠释"异类相制"理论的科学内涵,为雷公藤类有毒中药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制剂联合重组人脑钠肽(rhBNP)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CHF患者12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血糖升高者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0 mL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 mg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rhBNP静脉注射,负荷量1.5μg/kg,之后以0.01μg/(kg.min)速度连续输注7 d。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临床水肿、呼吸困难、肺部粗湿啰音等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对照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排血量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超声心动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为9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酮ⅡA制剂联合rhBNP治疗CHF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