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89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吕岩  周新华 《临床荟萃》2016,31(10):1067
立足于肺结核的基本影像学特征,重视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肺结核、耐药肺结核、免疫低下患者的肺结核及伴发病变等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研究,合理应用和评价影像诊断新技术,秉承征象与临床相结合的综合分析仍是肺结核影像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检测MUM1、CD99和PRDM1在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 Hodgkin lymphoma,CHL)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以及相互关系,分析其在H/RS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2例cHL组织MUM1、CD99和PRDM1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99和PRDM1在6株B细胞来源和3株T细胞来源淋巴瘤细胞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HL细胞株L428过表达cD99后以及重新抑制CD99后PRDM1表达。结果:62例cHL组织,61例(98.4%)MUM1呈强阳性高表达,1例(1.6%)CD99在H/RS细胞表达阳性,且为30%以下的H/RS细胞表达,PRDM1均呈阴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145,P〈0.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CD99和PRDM1在多发性浆细胞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中表达较高,在包括L428细胞在内的其他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细胞株中表达较低;L428过表达CD99后PRDM1表达增加;重新抑制CD99表达后PRDM1表达消失。结论:H/RS细胞具有浆细胞分化潜能,cD99和PRDM1在H/RS细胞的形成中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上调L428中CD99的表达可能恢复PRDM1的失活,诱导H/RS细胞向成熟B细胞方向分化,结果对临床开展霍奇金淋巴瘤的诱导分化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用于顺产产妇第四产程产后出血的效果评价。方法 2011年1月~12月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在第四产程所发生的产后出血情况,与2010年1月~12月产妇在第四产程所发生的产后出血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经优质护理服务培训后,2011年度在第四产程所发生的产后出血与2010年度相比有所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强助产人员优质护理服务的培训,并加强产妇第四产程子宫收缩的观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乳化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6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10只)、20%脂肪乳预处理组(FAT组,12只)和乳化七氟烷组(SEVO组,12只)。S组大鼠开腹后以温的0.9%氯化钠溶液纱布覆盖切口,1h后关腹。IR组大鼠开腹后予无损伤血管夹阻断左肝叶和中肝叶的门静脉及肝动脉血供,以温的0.9%氯化钠溶液纱布覆盖切口,持续1h后移去血管夹并关腹。FAT组和SEVO组大鼠麻醉后分别经微量静脉输液泵输注20%脂肪乳和体积分数为0.036的乳化七氟烷(均为10mL·kg-1·h-1),30min后开腹建立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模型,具体操作同IR组。大鼠均在4h后处死。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10水平。结果 IR组、FAT组和SEVO组大鼠的血清ALT、AST、TNF-α、IL-1和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S组(P值均<0.05)。SEVO组大鼠的血清ALT、AST、TNF-α和IL-1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P值均<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S组(P<0.05)。IR组与FAT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理检查示,IR组和FAT组可见小叶中央肝细胞呈空泡样变性并聚集成簇,大量肝细胞细胞核浓缩并深染,呈坏死前改变,部分肝细胞坏死,肝血窦及小叶中央重度充血肿胀;SEVO组肝小叶结构尚存,肝细胞轻度水肿,小叶中央个别肝细胞呈坏死前改变,部分肝血窦狭窄,门管区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损伤程度较IR组轻。结论乳化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ALT和AST水平明显下降,肝细胞损伤减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生成及促进抗炎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6.
宫颈腺癌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2.3%,其中临床期别Ⅰ、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2.5%、13.7%和0。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为21.4%,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8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A125、CA199水平升高均合并淋巴结转移;保留卵巢患者总5年生存率为80.0%,不保留卵巢患者总5年生存率是59.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期别、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早期宫颈腺癌保留卵巢不影响生存率;CA125、CA199的检测对宫颈腺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
98.
肺内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肺内常见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结核球、球形肺炎、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周围型肺癌、错构瘤及硬化性血管瘤的CT资料,记录分析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结果 结核球周围病灶以结节为主(66.67%),树芽征占12.64%,后者在其他性质结节中很少出现.球形肺炎周围病灶主要表现为絮状影(96.92%).周围型肺癌周围主要表现为胸膜凹陷征(76.04%)、血管集束征(14.58%).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周围以絮状影(64.00%)、斑片影(24.00%)及局灶肺气肿(64.00%)为主.1例硬化性血管瘤周围出现絮状影.本组错构瘤均未出现周围病灶.结论 分析肺内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肺内肺结核球、球形肺炎、周围型肺癌及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等常见孤立结节病变.  相似文献   
99.
磨玻璃晕征环绕的周围型肺癌的CT特征及病理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表现为磨玻璃晕征环绕的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断正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均有环形磨玻璃密度影环绕中心实性结节.另选取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的具有晕征的炎性结节病变患者44例作为对照,其中球形肺炎21例,结核球15例,真菌病8例.所有患者均有详细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观察晕征及中心实性结节的影像特点,对肺癌及炎性结节各影像表现的发生率行χ2检验.肺癌患者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10例周围型肺癌,磨玻璃影与肿瘤实性结节交界面、肺野交界面均境界清楚(100%).炎性结节磨玻璃影与实性结节交界面清楚者仅11例(25.00%),交界不清楚者33例(75.00%);炎性结节磨玻璃影与肺野交界面均不清楚(100%).10例周围型肺癌病灶中心实性结节边缘出现分叶征3例,毛刺征7例,胸膜凹陷征4例,恶性征象的发生率为100%;炎性结节病灶中心实性结节边缘无一出现上述征象.10例肺癌结节与21例球形肺炎均明显强化;结核球仅3例出现包膜强化,真菌病1例少许强化,与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磨玻璃晕征环绕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分析磨玻璃影及中心实性结节的边缘及内部结构的影像表现,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肠内免疫营养剂应用于围手术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剂(瑞能),观察其对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于术前3d接受EN支持,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制剂(瑞能)至术后7d;对照组术前常规膳食,术后给予TPN。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2天和第7天分别检测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观察两组病人相关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剂EN,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有利于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预后改善,是围手术期胃癌病人营养支持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