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分析支气管结核的CT及支气管镜表现,探讨支气管结核的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收集痰菌、病理及临床证实的支气管结核50例,均做胸部CT及支气管镜检查,将CT及支气管表现对照分析。对有多次CT检查的病例,分析各次检查的动态变化。结果 支气管结核CT表现有以下特点:(1)支气管病变范围广泛;(2)多数病例可见肺内播散病变;(3)支气管狭窄、阻塞不伴有肺门部肿块;(4)病变管壁内可见点状或线状钙化。CT与支气管镜表现对照分析显示:管腔狭窄主要由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及溃疡引起,支气管阻塞多由肉芽肿和陈旧斑痕造成。治疗后,动态观察多数病例肺内播散病灶明显吸收。结论 CT是诊断及鉴别支气管结核的有效手段,也可评价病变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2.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青壮年占 95.2%,其HIV感染途径主要是血液接触传播 15例占 71.4%和性接触传播 9例占 42.9%,两种感染途径兼有 4例占 19.0%。临床表现有持续发热(100%)、咳嗽 (61.9%)、腹泻 (33.3%) 1个月以上的特点。PPD试验阴性率 81.9%。全身淋巴结肿大 61.9%。X线表现播散型肺结核 76.2%,同时罹患肺外淋巴结核 52.4%,半年内病死率 61.9%。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PPD试验阴性率高,X线表现不典型,病情复杂,疗效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3.
动态增强CT扫描对20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进行研究, 增强前后均对病变局部薄层扫描,层厚及间隔均为2.0 mm.结果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实质密度均匀,少数病灶可有钙化.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CT值最大可达90~110 HU.结论动态增强CT 扫描是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 探讨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时不同部位的推药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分成2组,分别采用改良法和常规法进行,对比分析2种不同部位推入药物的方法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出汗、头晕、心悸等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法减少了患者晕厥,恶心、呕吐,黑朦,面色苍白等不适的症状,血压、心率改变减小,血液动力学稳定.结论 改良法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苯甲酸雌二醇(E2B)对大鼠睾丸输出小管水重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皮下注射E2B(0.2 mg/5 g体重),分别于出生后14、21、28、42、56 d取材;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玉米油。各年龄段实验和对照组大鼠各取4只,光镜下观察睾丸输出小管的组织形态改变,并测量其上皮细胞高度的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水通道蛋白AQP-1在睾丸输出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年龄段实验组大鼠睾丸输出小管管腔明显扩张(P<0.05),上皮细胞高度显著下降(P<0.01),非纤毛上皮细胞微绒毛短而稀少,参与水重吸收的细胞器缺乏,不表达AQP-1。结论:E2B破坏了大鼠睾丸输出小管的水重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67.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CT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对照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CT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对照观察。方法对39例经过手术、纵隔镜、穿刺活检证实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共180个淋巴结进行影像学分析,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16~67岁,中位年龄26岁。所有病例均做CT增强扫描。结果根据病灶强化形态学特征分为5种强化类型:(1)不均匀强化占28.3%(51个),病灶最大直径4.5cm;(2)环形强化占26.1%(47个);(3)均匀强化占25.0%(45个);(4)无明显强化占14.4%(26个);(5)分隔样强化占6.11%(11个)。病理观察,淋巴结强化类型与病灶实质内含血管的肉芽组织和干酪坏死灶的分布密切相关。39例淋巴结结核病例中28例(71.8%)强化是以2种或2种以上形式联合存在,其余11例(28.2%)强化是以单一形式为表现。结论直径在1.0~<2.0cm大小的淋巴结结核依次以均匀强化、无强化、不均匀强化和环形强化为主要表现;直径≥2.0cm的淋巴结结核依次以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均匀强化和无强化为主要表现。当淋巴结环形强化、分隔样强化时应考虑淋巴结结核的可能。  相似文献   
68.
对10例人胎心血管腔面作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主动脉和肺动脉内皮表面布满微绒毛,核区与周边区的密度无差异,细胞边界清晰。心室流入道流出道内皮表面有显著的微绒毛数量差异。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进一步评价结核结节和小肺癌的CT影像特点和鉴别要点,方法 对比分析70例2.0cm以下结核结节(30例)和小肺癌(40例)CT影像。结果 结核结节以边缘光滑或清楚,无分叶,小空洞,钙化,胸膜增厚粘连,卫星病灶或病灶周围炎多见,并短期内动态形态改变,小肺癌以边缘毛糙,浅分叶,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典型胸膜凹陷征多见,并短期动态形态不变,结论 薄层CT扫描可提供有价值的征象,短期内动态观察是重要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体外正负压辅助呼吸对吸入性损伤犬循环、呼吸系统部分参数的影响,探讨该通气方式的使用价值。方法:选用健康杂种家犬9条,制成蒸吸入性损伤模型,用自制的机动多吸盘体外正负压呼吸机,观察致伤犬在体外正负压辅助呼吸后呼吸、循环系统部分参数的变化。结果:吸入性损伤犬在应用体外正负压辅助呼吸后其潮气量及心输出量均明显增加,与自主呼吸相比(P<0.01);而动脉血压基本无变化。结论:体外正负压辅助呼吸能提高通气量,而对循环系统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