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56例,尿管上段结石3例,中段结石32例,下段结石21例中结石位于左侧30例,右侧25例,双侧1例。结果56例输尿管结石粉碎53例(94.6%),1例结石移动至肾盂未完成手术,1例置镜失败而改行开放手术,1例发生输尿管下段穿孔,经放置双J管内引流后改行ESWL治疗。30例(53.6%)术后有肉眼或镜下血尿,所有病例无尿路感染、输尿管黏膜剥脱、撕裂及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直视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安全、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输尿管中段和下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2.
该文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应用鼻镜的临床价值。术中应用鼻镜的87例患者中仅有2例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而未应用鼻镜的94例患者中有9例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P〈0.05,有统计学差异;DSA随访复查见应用鼻镜的82例中瘤颈残留的2例,而未用鼻镜的77例随访患者中瘤颈残留9例,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应用鼻镜辅助,能够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达到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立体定向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深部小病灶,显示定位准确,侵袭性小.  相似文献   
104.
吴鹏飞翻译 《广东药学》2009,(6):I0004-I0004
肥胖和糖尿病都会使患心力衰竭的风险加倍,同时存在这两方面问题的患者“非常难”治疗。  相似文献   
105.
将涂层处理前后的聚乙交酯(PGA)编织线置于温度为37 ℃、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 中进行6周体外降解实验。采用DSC、XRD、SEM等方法研究了编织线体外降解行为,探讨涂层对PGA 编织线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可有效延长PGA编织线的降解周期,相同时间周期内,涂层PGA 编织线体外降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率小于无涂层编织线的,其断裂强度保留率大于无涂层编织线的,涂层编织线降解过程中的结晶度变化与涂层物质聚乙丙交酯(PGLA)的降解有关,结晶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涂层编织线的熔点变化幅度小于无涂层编织线的;无涂层编织线降解35 d后表面出现横向裂纹,有涂层编织线经过42 d降解后内部编织线骨架仍保持完整。  相似文献   
106.
随着全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应用,腹腔镜胆管损伤发生率最近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中华医学外科学会腹腔镜外科学组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胆管损伤(BDI)发生率为0.24%[1],腹腔镜胆管损伤是一种电热力损伤,其损伤特点是电刀凝伤多,毁损范围大,且术中不易被发现,常表现为穿孔性损伤和延迟性狭窄[2].  相似文献   
107.
新疆独山子为西北边疆以炼油产业为主的工业区,气候干燥.近年来慢性肥厚性鼻炎是本地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病程长且易反复,疾病多次反复发作易导致气道阻塞、鼻窦炎症、气道高反应,自身免疫力较低,多易并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因此,选择一种方便、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鼻腔功能的恢复、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A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可产生的协同作用. 方法 我们对我院2006~2008年共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采用两药联合化疗,予ATRA 10mg口服3-4次/天、As2O310mg静脉滴注3-4h每天1次,于第3天加用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药物+阿糖胞苷化疗. 结果 联合治疗患者6例初发全部一疗程达到完全缓解(cR),复发病例中2例CR,中位时间30.12±4.89天. 结论 联合应用ATRA+As2O3和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药物的化疗取代以往的单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缩短,血小板计数恢复快,无病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联合替代肝右动脉(RRHA)切除及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合并RRHA侵犯且胃十二指肠动脉(GDA)正常病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2015年3-6月诊治的2例壶腹周围癌侵犯RRHA病例的临床资料。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同时切除受侵的RRHA,对保留的GDA近端和远端RRHA行重建。结果 两例病人手术时间均约为405 min,失血约400 mL,病例2输血4单位红细胞。除外病例2术后出现一过性肝脏酶增高,两例病人均未发生胰瘘、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CT动脉成像检查提示重建动脉通畅,肝脏血供良好。分别于术后第14天和第21天出院。结论 如术前评估全面,术中处理妥当,则联合RRHA切除及自体GDA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0.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40例,检测血液学、细胞遗传学疗效。结果CML血液学完全缓解率为65.0%,其中CML—AP、CML—BC、CML-CP血液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7.14%,50.0%,7619%,Ph染色体转阴率为42.3%;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经过对症治疗处理均顺利完成观察。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高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和遗传学缓解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