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截叶铁扫帚根、枝、叶不同药用部位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采用清除.DPPH、.OH自由基评价法、铁氰化钾还原法、螯合金属离子评价法比较不同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药用部位不同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的量,对清除.DPPH、清除.OH、螯合Fe2+的能力均有较大的影响,但对还原能力影响不大。结论不同药用部位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叶部位对清除自由基作用效果明显,而根部位则在螯合Fe2+的能力方面效果更显著,枝部位无突出优势。因此临床用药要注意随症加减,灵活施药。  相似文献   
22.
目的优化女贞子环烯醚萜总苷纯化工艺。方法 HPLC法测定特女贞苷、橄榄苦苷、女贞苷G13、oleonuezhenide含有量。通过对AB-8、ADS-7、D-101、D-941、HPD-400、HPD-600、HPD-300 L、HPD-722型号大孔树脂进行静态吸附-解吸、动态洗脱实验以筛选出适宜者,优化纯化条件。然后,比较环烯醚萜总苷、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D-101型大孔树脂对环烯醚萜总苷有较好的吸附、洗脱、纯化效果,最佳条件为以7.13 mg/mL质量浓度上样,上样量5 BV,体积流量2.5 BV/h,树脂吸附3 h后,依次用5 BV水、5 BV 50%乙醇以2 BV/h体积流量洗脱。16批女贞子经大孔树脂纯化后,环烯醚萜总苷纯度以浙江丽水产最高,湖北大冶、广东清平、山西运城产相对较低。该成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女贞子提取物。结论 D-101型大孔树脂可用于纯化女贞子环烯醚萜总苷,并且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在纯化后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3.
虎奶菇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虎奶菇质量控制体系,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GC-MS-DS测定虎奶菇挥发油成分的化学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检出的22种化合物中,共分为6种类型,分别是脂肪酸,芳香族,菲烷类、二萜烯类,杂环类和萘烷;主要化合物时下五碳酸,十碳酸、3-甲氧基-5、7-二氯-二苯基醚和2,6-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  相似文献   
24.
莲须是一味少常用药,现代对莲须有较多的研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其历代本草记载情况、显微生药、化学成分及临床药理、毒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更好地开发利用莲须提供参。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及C18反相硅色谱分离纯化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以~1H-NMR、13C-NMR以及质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鬼针草醇提物中分离、纯化、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奥卡宁4′-O-β-D-(2″,4″,6″-三乙酰基)-吡喃酮葡萄糖苷(2)、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原儿茶酸(6)。结论: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白花鬼针草中分离得到,其中,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4个化合物属于首次从鬼针草数药用植物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26.
郭素华  吴锦忠  吴平 《海峡药学》2002,14(6):102-104
本文主要根据药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探讨我院药学系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7.
为了分析野生隐孔菌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GC-MS-DS方法分离鉴定。结果:在检出的29种成分中,萜类化合物共11种,其中倍半萜4种,双环单萜7种;芳香族化合物共6种;脂肪族化合物共12种,萜类化合物总离子流(TOT)以双环单萜为高。说明除苯甲醛、十氢-4,8,8-三甲基-9-亚甲基-1,4-亚甲基、十六碳酸和十八碳酸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鉴定。萜类化合物以双环单萜为主。  相似文献   
28.
补阳还五汤中单味药有效部位重组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中单味中药的有效部位重组液(B液)与补阳还五汤复方水煎液(A液)的药理作用,同时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的作用机制。方法:本文采用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和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等3个药理指标,研究补阳还五汤用传统的水煎制备的A液和单味中药分别提取有效部位后重组的B液,分别进行上述药理指标的比较研究。结果:A液和B液对凝血酶原时间[A液:高剂量组(16.65&;#177;0.54)s,中剂量组(17.27&;#177;0.64)s,低剂量组(15.80&;#177;0.88)s;B液:高剂量组(23.50&;#177;2.84)s,中剂量组(24.74&;#177;2.41)s,低剂量组(24.63&;#177;3.29)s]、凝血时间[A液:高剂量组(41.06&;#177;3.25)s。中剂量组(50.93&;#177;14.77)s,低剂量组(50.79&;#177;15.83)s;B液:高剂量组(45.07&;#177;4.37)s,中剂量组(56.40&;#177;8.78)s,低剂量组(53.98&;#177;12.41)s]和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A液:高剂量组(24.91&;#177;0.60)s,中剂量组(24.69&;#177;0.58)s,低剂量组(23.83&;#177;0.80)s;B液:高剂量组(24.59&;#177;0.60)s,中剂量组(24.89&;#177;0.45)s,低剂量组(24.56&;#177;0.48)s],均有明显的延长作用,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意义(t=2.259~13.463,P&;lt;0.05~P&;lt;0.01),而且B液的作用比A液明显(t=2.265~9.479,P&;lt;0.05~P&;lt;0.01]。结论:①补阳还五汤单味中药有效部位重组液的药理作用比复方水煎液强。②提示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提高大脑耐缺氧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9.
江颖倩  彭梦超  吴建国  吴岩斌  吴锦忠 《中草药》2021,52(19):5932-5938
目的研究长片金线兰多糖的结构特征以及对四氯化碳(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从长片金线兰中提取多糖,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紫外与红外吸收特征。将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150 mg/kg)组和长片金线兰多糖低、中、高剂量(100、200、400 mg/kg)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9 d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ip CCl_4造成急性肝损伤,16 h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测定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长片金线兰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54×10~5,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1∶0.11∶0.19∶11.15∶0.87∶0.36∶0.18),紫外与红外光谱扫描结果推测其可能为一种吡喃型杂多糖。与模型组比较,长片金线兰多糖能够显著降低CCl_4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和LDH活性(P0.05、0.01),提高肝脏组织中SOD、CAT活性和GSH含量(P0.05、0.01),降低MDA含量(P0.01),减轻CCl_4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长片金线兰多糖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莲须的酸水解提取条件及其水解苷元槲皮素和山柰酚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分析不同来源莲须中上述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莲须样品经体积分数为25%的盐酸-甲醇溶液(1∶4)水解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水解液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12 5%磷酸溶液(60∶40),等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70 nm,柱温30℃。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槲皮素和山柰酚进样量分别在0.013 99~0.279 8μg(r=0.999 9)和0.028 70~0.574 2μg(r=0.999 9)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它们的低、中、高3个加入水平的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102.4%(RSD=1.9%)和100.1%(RSD=1.7%)、101.2%(RSD=0.87%)和96.0%(RSD=0.18%)、101.8%(RSD=1.7%)和95.5%(RSD=1.6%)。15批不同来源的莲须样品中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差异较大,分别为0.07~0.76 mg·g-1和0.24~2.40 mg·g-1。其中1号样品(福建福州1)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最高,而14号样品(福建永春)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最低。结论:酸水解提取HPLC法可用于莲须药材中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的测定;15批不同来源莲须的含量测定结果为进一步修订莲须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