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肖洪玉  吴文清  包小梅  谢红艳 《吉林医学》2010,31(16):2371-2372
目的:研究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XRCC3)Thr241Met多态性位点在广东人群中的分布,并分析其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PCR-RFLP检测158例宫颈癌患者及年龄相匹配的164例正常人群XRCC3Thr241Me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并分析该位点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Thr241Me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Met可能增加个体患宫颈癌的风险(OR=1.983,95%CI=1.364~2.883,P=0.000),提示Thr241Met多态性可能与个体患宫颈癌风险相关;但Thr241Met多态性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Thr241Met多态性可能与宫颈癌风险相关,Met等位基因可增加个体患宫颈癌的风险,但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微波消毒加热兼容柜消毒效果。方法 制作指示菌片放入载体瓷碗内,按仪器设定消毒方式消毒,观察指示菌杀灭率及HBsAg阴转率。结果 以1个或3个碗重叠为载体时,4种指示菌平均杀灭率达99.999%、99.738%以上,HBsAg阴转率为100%、91.7%。结论 微波消毒加热兼容柜柜内微波幅射均匀,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HBsAg消毒效果较好,随负载增加对部分病菌消毒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3.
本文主要论述近代中医在烈性霍乱病名方面的认识和探讨.霍乱传入我国后,一些医家发现其与中医古籍中所载"霍乱"不同,即对此展开研究,发明了吊脚痧、瘪螺痧、伏阴、时疫霍乱等病名;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医,逐渐接受西医学中霍乱病名及其内涵,"霍乱"这一古老的中医病名,被赋予新的含义,并被沿用至今,成为一种法定的烈性传染病病名.  相似文献   
34.
张子和是我国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攻邪派宗师 ,是一个伟大的中医理论家、临床家和教育家。对中药方剂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略述其学术观点 ,以期有益于今日方药学发展 ,以期对临床方药的应用有新的启迪。1 在继承中求创新张子和的代表著作《儒门事亲》共录方 44 1首 (不含《三消论》中 8方 ) ,开宗明义第一篇 ,即是“七方十剂绳墨订” ,是张子和论述方剂理论的重要文稿。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 ,将子和所论作为七方十剂的主要文献收录 ,对后世方剂理论的发展影响颇大。张子和“七方”方剂分类法 ,远绍难内 ,近承无已 ,又受河间之影…  相似文献   
35.
应用范围:头痛、头沉、鼻塞、流脓样鼻涕。肩痛和头部有压迫感,自觉周身无力。不论急慢性均为投药范围。适应症:鼻窦炎、急慢性鼻炎、鼻塞。方剂组成:葛根麻黄桂枝生姜大枣甘草芍药辛夷川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6.
野黄芪甙元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P:观察野黄芪甙元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野黄芪甙元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于4,6周测定血糖,Scr,BUN,Ucr,尿蛋白,Ccr,肾重/体重,肾小球平均面积(MGPA),平均体积(MGV),对电镜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野黄芪甙元治疗后肾脏肥大指数,尿蛋白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少,肾功能,体视学指标明显改善,结论:中药野黄芪甙元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和结构的损伤,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按CAP和15189实验室认可的要求,对罗氏电化学发光系统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检测方法进行评价和性能验证。方法 取高、低浓度混合血清,分别进行批内20次和连续20天检测,统计分析批内不精密度和批间不精密度;将高浓度和低浓度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检测,验证分析测量范围;取接近厂商提供最低检测限值的标本连续检测12天,进行检测限(LoQ)验证;取随机正常体检人群的血清20份,进行参考区间验证;测50份正常人血清和50份病例组血清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的验证;选取各浓度血清14份,进行室间比对。结果 高、低浓度批内不精密度为CV 0.63%和CV6.13%;批间不精密度为CV 4.15%和CV 9.55%;LoQ为1.20IU/L;AMR为2.72~33.66IU/L;参考区间〈1.24IU/L;特异性为94%,敏感度为92%;室间比对偏差小于1/2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符合室间比对质量要求。结论 本系统性能符合实验室要求。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表达的影响,为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性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任取其中16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缬沙坦治疗组(A组,8只,缬沙坦10 mg*kg-1*d-1灌胃);糖尿病对照组(B组,8只);其余8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分别于实验第6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对肾脏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各组大鼠平均肾小球面积、平均肾小球体积.并取各组大鼠肾皮质提取RNA,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肾皮质TGF-β1 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糖尿病第6周末,B组上述指标较C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而A组则显著低于同时期的B组.其中,A组、C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始终无统计学差异,肾小球平均面积、平均体积A组显著低于B组(P<0.01).RT-PCR半定量结果分析显示,B组TGF-β1 mRNA表达较A组、C组显著增高(P<0.01),A组TGF-β1 mRNA表达较C组为高(P<0.01),但仍较B组为低(P<0.05).结论:缬沙坦能够抑制肾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减少糖尿病大鼠的尿白蛋白,减轻及延缓肾小球硬化,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表达的影响,为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性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任取其中16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缬沙坦治疗组(A组,8只,缬沙坦10 mg*kg-1*d-1灌胃);糖尿病对照组(B组,8只);其余8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分别于实验第6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对肾脏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各组大鼠平均肾小球面积、平均肾小球体积.并取各组大鼠肾皮质提取RNA,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肾皮质TGF-β1 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糖尿病第6周末,B组上述指标较C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而A组则显著低于同时期的B组.其中,A组、C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始终无统计学差异,肾小球平均面积、平均体积A组显著低于B组(P<0.01).RT-PCR半定量结果分析显示,B组TGF-β1 mRNA表达较A组、C组显著增高(P<0.01),A组TGF-β1 mRNA表达较C组为高(P<0.01),但仍较B组为低(P<0.05).结论缬沙坦能够抑制肾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减少糖尿病大鼠的尿白蛋白,减轻及延缓肾小球硬化,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一妇女,38岁,据初诊病志,五年前曾患过肝炎,时轻时重,迁延不愈,继患十二指肠溃疡,有舌溃烂,右心下疼痛,背痛。肩及颈项部强硬,心烦,心悸,头昏,全身倦怠等等。随症服过柴芍六君子汤,加味逍遥散和桂枝茯苓丸等方剂。总的病情虽见好转,但背痛终未见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