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163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71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711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5篇
  2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目的:通过检测CK18和CK19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和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判断其是否可以作为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鼻咽癌。方法:分别提取45例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的有核细胞和癌组织细胞中的mRNA,逆转为cDNA,设计CK18、CK19和GAPDH引物进行RT-PCR,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在不同性别、年龄以及转移与否的鼻咽癌患者癌组织细胞中CK18和CK19基因的表达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病理分期的鼻咽癌患者癌组织细胞中,CK18和CK19基因表达随着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的CK18和CK19基因检出率结果显示,CK18的检出率为64%,CK19的检出率75%,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检出率高于年龄小于60岁的,随着病理检测其恶性程度的增高,CK18和CK19的检出率也相应增高,鼻咽癌转移的患者血液中CK18和CK19的检出率远高于非转移患者。结论:CK18和CK19是可能有潜力作为鼻咽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临床与环境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blaCTX-M-14基因环境和菌株同源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临床与环境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255株,PhoenixTM-100鉴定细菌种类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纸片扩散法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PCR扩增blaCTX-M-14基因;接合实验、质粒复制子分型分析质粒特征;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对菌株分型。结果 blaCTX-M-14基因的阳性共26株。多数菌株(42.3%,11/26)含有F型质粒,且多具有可转移性。多位点序列分型多为ST131(30.8%,8/26)。仅有4株菌能在环境或大便标本中找到同源株。多数菌株(61.5%,16/26)blaCTX-M-14基因环境均具有相同的模式:上游有ISEcp1,同时下游有IS903。结论 blaCTX-M-14基因可通过医院环境或体内移位获得,但其广泛传播的原因可能与其编码在F型质粒上及其基因环境中存在ISEcp1和IS903有关。  相似文献   
33.
摘要:目的:探讨微电场刺激及缺氧条件对黏着斑激酶(FAK)信号通路的作用及对人胎盘绒毛外滋养细胞系HTR-8/SVneo迁移/侵袭的影响。 方法:划痕实验分析绒毛外滋养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微电场刺激后绒毛外滋养细胞FAK Tyr397和pY576/577位点及其下游柱蛋白(paxillin)分子磷酸化水平,并检测微电场刺激5、10 h后HTR-8/SVneo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2、5、10 μmol/L FAK抑制剂PF-573228处理HTR-8/SVneo细胞后观察细胞行为,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其MMP 2的表达水平。 结果:微电场刺激能改善缺氧条件下HTR-8/SVneo细胞的迁移速度;与对照组比较,缺氧条件下微电场刺激可促使FAK-Tyr397位点磷酸化水平及paxillin分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而pY576/577位点则无明显改变;经微电场刺激5、10 h后,HTR-8/SVneo细胞MMP-2表达水平均升高(P均<0.05);经FAK抑制剂处理后,HTR-8/SVneo细胞对微电场的应答反应明显受抑制,其MMP-2表达水平降低。 结论:微电场可能通过活化FAK信号通路促进缺氧培养绒毛外滋养细胞的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34.
细针穿刺(FNA)细胞学检查仍是检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但由于FNA检查中有大约15%~30%的标本不能准确判定其性质,需要分子标志物来增加不确定性FNA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以避免不必要的甲状腺手术所带来的损伤和花费。相关研究证明基于体细胞突变检测、蛋白质标志物免疫组化和miRNA分析等分子诊断方法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FNA的确诊率。本文将综述乳头状甲状腺癌、滤泡状甲状腺癌、髓样甲状腺癌等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估难辨梭菌鉴定培养基(CDIF)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方法学评估研究。对临床收集的255份粪便标本同步进行CDIF培养基和环丝氨酸-头孢西丁-果糖琼脂培养基(CCFA)培养,并对CDIF培养基上的所有菌株及CCFA培养基上的典型菌株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结果 255份粪便标本中,经CDIF培养24 h后出现典型菌株64株,经质谱鉴定为难辨梭菌58株;另有3株无色透明菌落的菌株被质谱鉴定为难辨梭菌。以质谱鉴定结果为参考,CDIF培养基对难辨梭菌鉴定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58/61)、96.9%(188/194)、90.6%(58/64)和98.4%(188/191)。CCFA培养48 h后生长的典型菌株经质谱鉴定为难辨梭菌61株。CDIF培养基和CCFA培养基上经质谱鉴定为难辨梭菌的菌落中,分离单一菌种比例分别为80.3%(49/61)和77.0%(47/61);CDIF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密度高于CCFA培养基。结论 CDIF培养基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为难辨梭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CD44在胃癌患者组织及其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常规培养胃癌细胞系BGC-823和SGC-7901,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CD4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体外划痕实验检测不同CD44表达水平的胃癌细胞系的迁移能力。结果 6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CD44阳性表达率为81.6%(49/60),与癌旁组织26.7%(16/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5,P0.05),且CD44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荧光免疫染色结果表明,CD44蛋白在BGC-823细胞中的荧光强度高于SGC-7901细胞;体外划痕实验结果证实,CD44表达水平较高的BGC-823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高于SGC-7901细胞。结论 CD44在胃癌患者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可作为胃癌迁移能力判断及临床预后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报道1例心肌损伤标志物大幅升高但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均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案例。方法在3种检测平台上测定患者血液标本中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以排除系统间差异和检测错误;排除溶血、纤维蛋白原、异嗜性抗体等干扰物的存在;密切结合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冠脉造影等辅助检查手段寻找心肌损伤标志物大幅升高的原因。结果结合多种辅助检查结果该患者最终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三支病变。结论该患者没有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症状,且心电图、超声心动表现与大面积心肌损伤不符,这主要是因为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冠脉血栓发生了自溶所致。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人群可溶性载体2家族成员9基因(SLC2A9)rs938557 C/T多态性的差异及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汉族、维族高尿酸血症患者和尿酸正常者共3 6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1 278例,维族2 366例;检测研究对象血清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BG)等指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i MLDR)检测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多态性。结果汉族人群UA、TC、HLD-C和LDL-C均高于维族(P均0.05),而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和TG均低于维族(P均0.05)。维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60.8%、CT=34.5%、TT=4.7%,汉族分别为CC=45.7%、CT=41.9%、TT=12.4%,维、汉族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37,P=0.000);维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T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8%和22%,汉族分别为66.6%和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16,P=0.000)。汉族人群TT基因型频率(12.4%)及T等位基因频率(33.4%)均高于维族(4.7%和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维、汉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CC+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分组,各生化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汉族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排除基因与BMI、性别、血压的交互作用后,未发现维、汉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与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P0.05)。结论 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多态性虽然存在一定的民族差异,但与高尿酸血症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基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的免疫学检验项目的自动审核程序的应用价值。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AUTO·10A文件的流程框架,综合运用医嘱溯源性校验、各免疫学检验项目的线性范围、不准确度、检验结果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患者结果的回顾性校验,制定嵌入LIS的自动审核规则和审核程序。结果免疫学检验定性项目设4项规则,平均通过率85%;定量项目设9类规则,平均通过率80%。运用智能审核可有效拦截违反规则的检验报告,节省人力资源和缩短报告时间。结论基于LIS的免疫学检验项目的自动审核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人为差错或经验不足而误发报告,是LIS在医学检验的智能化管理的应用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和特异性鉴定对安全输血的重要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型检测仪对72 013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初步筛查,对初筛阳性的样本采用试管法、微柱凝胶法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确定,应用谱细胞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39例,MNS血型系统的检出比例(25.64%)最高,其次分别为Rh血型系统(15.38%)、Lewis血型系统(7.69%)和P血型系统(5.13%)。Ig M抗体主要分布于MNS、Lewis和P血型系统,共检出17例(43.59%);Ig G抗体主要分布于Rh和MNS血型系统,共检出5例(12.8%)。结论为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缩短临床抢救时间,对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