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腓骨近端切除术多被应用于四肢骨缺损的植骨重建手术治疗,腓骨参与构成膝关节及踝关节,为下肢部分韧带、肌肉及骨间膜的附着部位。腓骨近端切除术后可能会伴有膝关节不稳、腓总神经损伤、踝关节不稳、腓骨截骨远端骨质疏松、腓骨截骨远端再生及足趾肌力减弱等并发症的发生。术中重建附着于腓骨头的韧带及肌腱,规范手术操作,可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现对腓骨近端切除术相关并发症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建立髋臼前壁骨折模型,比较4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方法 选取20个防腐成人半骨盆标本,建立髋臼前壁骨折模型。将骨折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采用真骨盆上缘重建接骨板固定,B组采用真骨盆内缘重建接骨板固定,C组采用顺行拉力螺钉固定,D组采用逆行拉力螺钉固定。对各组标本进行轴向压缩实验,测量骨折断端水平位移,计算剪切刚度,比较4组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 结果 相同加载载荷下,骨折断端水平位移:A组>B组>C组>D组,内固定剪切刚度:D组>C组>B组>A组。载荷为400 N时各组水平位移及内固定剪切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载荷为800 N至2000 N时,除C组与D组间水平位移及内固定剪切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髋臼前壁骨折模型可用于髋臼前壁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采用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壁骨折的稳定性高于重建接骨板固定方式,其中顺行拉力螺钉固定与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稳定性相似。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在评价临床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疗效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FES的创伤性骨折患者20例,分为A组应用地塞米松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和B组只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地塞米松治疗组,A、B两组均在确诊FES的8h、12h、24h进行血常规检测,记录血小板数。结果 B组血小板计数在8h、12h、24h与A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计数检测可作为评价地塞米松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4.
背景:髋臼骨折的治疗是近年创伤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临床上因忽视康复治疗而影响治疗效果的现象屡见不鲜,规范的康复治疗是髋臼骨折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髋臼后壁粉碎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收治的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23~61岁,平均35.3岁;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行重建钢板内固定后,康复组早期进行规范康复治疗,对照组自行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患者均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术后3,6,12个月康复组患者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均大于对照组(13.10±2.05,11.20±2.80;14.50±1.32,13.00±2.10;15.80±1.36,14.25±1.74,P < 0.05)。提示早期进行规范康复治疗有助于髋臼后壁粉碎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5.
陈勇  陈伟  吴啸波  张英泽 《河北医药》2009,31(5):604-604
目前临床常用的尺骨鹰嘴解剖钢板属偏心固定,固定过程中需部分切断肱三头肌肌腱,不利于术后伸肘功能恢复。因此笔者研制了中心张力侧固定尖钩钢板,该器械具有中心性坚强固定、创伤小的特点,经生物力学实验证实了其生物力学优越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结合外固定架在合并失血性休克的Tile B型骨盆骨折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合并失血性休克的Tile B型骨盆骨折13例,立即行抗休克治疗,同时行CTA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及时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及其他抢救措施.结果 成功抢救12例,死亡l例,12例患者随访8~50个月,骨盆功能按Majeed评价标准进行判定,优7例,良3例,可、差均1例,优良率为83.33% (10/12).结论 CTA检查结合骨盆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合并创伤性休克的Tile B型骨盆骨折,可早期快速明确诊断,制定完善的救治方案,外固定架治疗可减少出血,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7.
复杂股骨干中上段粉碎骨折治疗上较困难 ,后遗症较多。此种骨折用以往的内固定器械 ,如钢板、普通髓内钉固定难以达到理想固定效果 ,内固定物断裂、松动造成再骨折畸形等情况时有发生。我科 1998年 11月— 2 0 0 2年 11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复杂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6 8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8例 ,72个股骨干 ,男 5 4例 ,女 14例 ,年龄 19~ 70岁。闭合性骨折 6 0例 ,股骨干开放性粉碎骨折 8例。其中多段骨折 5例 ,粗隆下骨折 2 9例 ,采用了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中上段骨折 34例 ,均采用了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2 结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策略(DCO)在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遵循DCO治疗32例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FES患者,即早期积极控制危机生命伤情、临时固定骨折;并发FES后入ICU进行FES的综合治疗;FES临床表现消失后7 d,依据骨折特点及类型分别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除死亡1例,31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26个月。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未发生FES后遗症。结论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FES患者严格遵循DCO的抢救流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髋臼后柱骨折4种方式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方法半骨盆标本20个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建立髋臼后柱骨折模型,行4种方式钢板内固定:A组:钢板两端各固定2枚螺钉;B组:钢板两端各固定3枚螺钉;C组:骨折线两侧距骨折线最近的螺孔及钢板每端2个螺孔固定;D组:骨折线两侧各固定4枚螺钉。行轴向压缩实验,观察骨折断端位移和剪切刚度。结果A、B、C、D组位移分别为(4.68±0.35)、(2.80±0.25)、(2.12±0.11)mm和(1.58±0.17)mm,剪切刚度分别为(129.42±9.60)、(228.91±12.05)、(285.21±26.16)N/mm和(414.71±34.29)N/mm。各组位移和剪切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后柱骨折钢板内固定时,危险区内安全置钉能增强内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背景:目前手术治疗已成为移位髋臼骨折治疗的金标准,累及髋臼后柱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但选择何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髋臼后柱骨折较为适宜尚无定论.目的:建立髋臼后柱骨折模型,比较髋臼后柱骨折钢板内固定和拉力螺钉内固定的稳定性.方法:取成年防腐半骨盆标本20个,建立髋臼后柱骨折模型.将骨折模型标本随机分为钢板内固定组和拉力螺钉内固定组,进行轴向压缩实验,比较两种固定方式骨折断端的水平位移和剪切刚度.结果与结论:钢板内固定组和拉力螺钉内固定组骨折断端的水平位移分别为(1.64±0.17)mm和(1.70±0.20)mm;剪切刚度分别为(392.40±41.22)N/mm和(386.33±50.07)N/mm.两组间水平位移以及剪切刚度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髋臼后柱骨折模型可用于评价髋臼后柱骨折不同内固定的稳定性,髋臼后柱骨折拉力螺钉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