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47篇
  2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利用Oracle索引提高"军卫一号"的运行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据库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通过对ORACLE索引的系统研究.从索引设置及使用等方面阐明了如何正确地使用索引,以提高数据库性能。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损伤特点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本组23例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按损伤部位分为3型:Ⅰ型单椎体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Ⅱ型多椎体骨折,采用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Ⅲ型合并骶椎的骨折,采用腰骶髂的联合内固定。术前术后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高度、腰椎前凸角,CT片测量椎管占位率,分别以ASIA标准评定神经功能,以Charles标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随访1~5年,伤椎椎体高度从34%(20%~50%)恢复至88%(70%-95%),腰椎前凸角由术前的35°±7°到38°±10°,椎管内占位面积由55%(35%~90%)减少到6%(0—10%),ASIA分级提高1~3级,按Charles标准临床疗效优良率85%。[结论]对不稳定的下腰椎爆裂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并据骨折的不同部位可分别采用长、短各异的椎弓根螺钉系统及腰骶髂联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心脏程序康复的意义。方法:67例急诊PCI后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进行早期程序康复)和对照组,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康复组34例患者顺利完成住院期的康复程序,其平均住院时间康复组为(6.41±3.73)d,对照组为(10.01±4.14)d,P<0.001,康复组的二项乘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SAQ量表得分情况则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对施行PCI后的AMI患者实施程序康复可以减少住院时间,改善其长期的心脏功能和运动耐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心钠素(ANP)水平变化。方法:2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按有、无肺动脉高压分为肺动脉高压组14例,无肺动脉高压组8例。分别测定术前、术后3天及3个月血浆ET-1、NO、ANP含量。结果:术前肺动脉高压组血浆ET-1、NO、ANP水平明显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P<0.01)。无肺动脉高压组的ANP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3天肺动脉高压组血浆ET-1、NO、ANP水平即出现下降(P<0.05),术后3个月已接近正常水平。结论:ET-1/NO动态平衡的改变,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ANP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有益的生理调节作用;经导管置入AmpJ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明显降低血浆ET-1、NO及ANP含量。  相似文献   
115.
主动脉夹层(AD)是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动脉壁的分离,发病突然,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从发生部位上看,约70%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20%位于降主动脉,10%发生于主动脉弓部3大血管分支处。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胸痛。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胸痛,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为持续性,烦躁不安,有濒死感,疼痛难以忍受,可放散至颈部、腹部、腰部及下肢。当夹层分离沿主动脉伸展时,疼痛具有沿着夹层分离的走向逐步向其他部位转移的趋势,可扩展至腰部或下腹部。注意症状缓解后再次出现症状,提示有新进展或发生破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监测深圳口岸国际旅行人员中HIV感染者HIV-1亚型的流行状况。方法从69份HIV-1抗体阳性血浆中提取病毒总RNA,通过逆转录和巢式PCR技术扩增HIV—1 gag和p02基因,再对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分析来确定基因亚型。结果69份样品中共发现9种HIV-1亚型和重组亚型,其中CRF01-AE重组亚型28份,B亚型21份,CRF02_AG重组亚型4份,C亚型4份,G亚型3份,CRF07_BC重组亚型3份,CRF08_BC重组亚型3份,A1亚型2份,D亚型1份。这些不同亚型的感染者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19个不同国家。结论深圳国际旅行人员中HIV-1亚型和重组亚型种类复杂多样,监测国际旅行人员中HI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情况,对及时发现新型毒株,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9例妊娠合并较大子宫肌瘤(直径≥5cm)患者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组)和17例妊娠合并较大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1例子宫切除,与同期单行剖宫产术相比,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50.0%(11/22)患者月经异常情况得到改善,极大部分患者避免了短期再次手术的痛苦.结论 病例选择合适、手术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较大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而且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8.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交通员工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进行高血压防治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年1-12月,对深圳口岸皇岗、罗湖、沙头角3个体检点的交通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对其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深圳口岸出入境交通员工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6.99%。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肥胖、吸烟、腹围、食盐量、驾龄均是该人群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深圳口岸出入境交通员工高血压患病率高,建议对这一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19.
王强  盛伟斌  吴兵 《新疆医学》2009,39(7):13-16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年龄大于60岁的髋关节周围骨折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试验组38例.对照组行物理方法预防(踝关节被动或主动运动,按摩下肢,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实验组行物理方法预防+低分子肝素预防.分别于入院时、术前常规行下肢静脉彩超,了解有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记录术中出血量.结果:对照组术前7例DVT形成,发生率为15.9%,试验组发生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病例数较多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术中出血量比较,统计学上无差异性(P>0.05),且无一例出现出血并发症.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可降低DVT的发生率,且无明显的出血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0.
剖宫产瘢痕处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着床于既往剖宫产瘢痕处的异位妊娠,临床较为罕见,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045%,在有剖宫产史的异位妊娠中占6.17%[1]。CSP是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由于其解剖、病理的特殊性,常常在清宫术中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甚至需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