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134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89篇
综合类   304篇
预防医学   15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8篇
  2篇
中国医学   117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设计研制一套骨科通用手术器械,解决在无法获得专用配套手术器械时的手术难题,并为脊柱内固定螺钉滑丝、断裂等情况下的取出提供适用的手术工具。方法收集、整理目前骨科常用器械的配套工具规格,采用极限法对本套通用拆装器械规格进行设定并制造。结果此套通用拆装器械箱内包含各类螺丝刀、钻头、环钻、螺钉打滑取出器、骨凿、钢丝剪等工具。结论本课题组设计、制造的骨科通用手术器械,可作为骨科手术备用工具,在无法获得配套器械时为术者提供帮助,同时配备的环钻、螺钉打滑取出器等也为应对断钉、螺丝滑丝等意外情况提供了手术工具。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对3例畸变Y染色体进行定位分析并确定其重组形式.方法 采用染色体G显带、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Y染色体多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TS)及Illumina人类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扫描(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SNP-array)等多种技术.结果 3例患者染色体G显带核型均为46,X,+ mar.MLPA检测发现例1 SRY、ZFY、UTY基因重复;例2 SRY、ZFY基因重复、UTY基因缺失;例3X染色体短臂/Y染色体短臂(X/Yp)、X染色体长臂/Y染色体长臂(X/Yq)亚端粒区域基因拷贝数减少.Y染色体STS分析提示:例1的SRY及Y染色体AZFa区sY84、sY86、AZFb区sY1227存在,但sY1228及AZFc区多个STS缺失,断裂点位于AZFb区sY1227和sY1228之间;例2的SRY及着丝粒区域sY1200存在,其余STS均缺失;例3的SRY及AZF多个STS均存在.SNP-array扫描提示,例1 Yp11.31-p11.2区重复,Yq11.22-q11.23区缺失,缺失片段约为5.18 Mb;例2 Yp11.31-p11.2区重复,重复片段为3.724 Mb,Yq11.21-q11.23区域缺失,缺失约14.644Mb;例3 X/Yp亚端粒区域(PAR) p22.33单拷贝缺失,X/Yq亚端粒区域(PAR) q28单拷贝缺失.FISH分析提示,例1和例2细胞中期原位杂交核型均为46,X,+ mar.ish(Y)(SRY++,DYZ3++,DYZ1-).综合分析:例1和例2的标记染色体均为短臂等臂双着丝粒Y染色体.分子核型:例1为46,X,idic (Y)(q11.23);例2为46,X,idic(Y) (q10);例3为标记染色体为环状Y,核型为46,X,r(Y)(p1 1q12).结论 Y染色体畸变形式多样,选用MLPA、Y染色体STS、FISH、SNP-array等多项技术联合诊断是确定其断裂点及重组形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3.
994.
张宁萍  方颖  刘雪静  谢黎  吴健  沈锡中 《肝脏》2020,(4):382-386
目的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小鼠中探索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肝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C57BL/J6小鼠分别给予16周的正常饮食、高脂高糖(HFCD)饮食和HFCD+NAC饮食。比较HE和Masson染色、ALT、AST、IL-1β、肝组织甘油三酯水平评价小鼠肝损伤。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线粒体自噬。比较3组小鼠肝组织内线粒体自噬标志物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HFCD组小鼠较对照组ALT[(24.9±2.12)比(176.7±44.32)U/L,P<0.05]、AST[(76.7±9.06)比(291.3±39.66)U/L,P<0.05]、IL-1β[(2.94±0.08)比(9.12±1.21),P<0.05]显著升高,HFCD+NAC组较HFCD组肝功能好转,IL-1β降低[(9.12±1.21)比(6.77±0.58)ng/L,P<0.05]。HFCD组小鼠肝组织内Parkin、PINK1表达降低,同时LC3B II/I比值降低,P62表达量增高。提示HFCD组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降低。HFCD+NAC组较HFCD组线粒体自噬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可能通过改善肝细胞线粒体自噬,进而减轻肝细胞炎症进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比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肌间隙入路组及传统后正中入路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Cobb角矫正度、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术后1年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后1年腰背痛JOA评分上均明显优于常规入路(P0.05),Cobb角矫正度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保留了多裂肌的完整性,能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是一种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关月红  吴健  沈玄霖 《骨科》2014,5(2):88-90,94
目的对比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术后康复锻炼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90例,随机分为两组:肌间隙入路组及传统后正中入路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结合术后康复锻炼治疗,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耐受腰背肌锻炼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以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术后半年及1年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术前、术后及末次Cobb角的变化。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组除1年随访JOA评分外其余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入路(P〈0.05),两组术后与术前Cobb角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骨折,能早期康复锻炼,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耐受好,腰背痛发生少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7.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肝内慢性损伤修复反应,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和降解失衡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目前,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仍是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其通过调节肝细胞再生,下调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从而发挥对肝病的治疗作用。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尿毒症患者临床中的疗效与对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80例尿毒症患者,将单独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的40例设为对照组,将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40例设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各项肾功指标试验UN、SCr以及β2-MG水平都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炎性因子CRP、Hcy水平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临床效果理想,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肾功能问题,使炎性因子水平趋于正常,不良症状情况得到缓解,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2000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患者358例,均为硬膜内肿瘤,其中髓外硬膜下肿瘤234例,髓内肿瘤124例。术前均行肿瘤累及相应节段的肌电图(EMG)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术中监测神经电生理变化,用SEP监测脊髓功能,EMG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均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下操作完成手术。结果:358例患者术中自发性EMG监测无异常;124例髓内肿瘤患者术中应用激发性EMG确立"安全地带",判定病变切除范围,避免了"危险操作"。术中监测SEP异常36例,其中29例SEP波幅降低20%~30%时,监测人员提醒术者寻找原因,减少刺激、牵拉及压迫后10~20min,SEP波形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7例髓内病变患者SEP波幅降低超过50%,暂停手术操作后30min左右,SEP有所恢复,继续完成手术。358例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下操作切除病变,肿瘤全切292例,其中硬膜内髓外肿瘤234例(100%)显微镜下全切,术中无SEP异常。髓内肿瘤124例,显微镜下全切58例(46.8%),次全或大部分切除66例(53.2%);7例术中SEP波幅降低超过50%的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加重,其中6例用甲基强的松龙及神经营养药等治疗7~10d神经症状恢复至术前水平,1例改善不明显。结论: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椎管内肿瘤的切除,可提高肿瘤切除率,避免副损伤,提高肿瘤切除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太子参多糖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肾病的影响,探讨太子参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雌雄各半SD大鼠,高糖高脂饲养并腹腔注射链尿菌素(STZ)60 mg·kg-1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太子参多糖以2.25、4.5、9.0 g·kg-1低中高三种剂量给药8周,测定大鼠血清FBG、TG、TC、LDL-C、HDL-C、SCr、BUN水平,肾脏切片HE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太子参多糖可显著提高实验性大鼠血清HDL-C含量,降低TG、TC、LDL-C、SCr、BUN水平,减轻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论 太子参多糖可调节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功能,实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