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54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是评价现代医院综合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卫健委也对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信息化提出了要求.文章主要探讨以康复为特色的某三甲综合医院院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院感监测体系建立,信息系统平台搭建与测试,院感管理流程再造,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等工作,并进行各个功能的使用评估和效果评价,包括院感病例监测、暴发预警、多重耐药菌管理、环境卫生学监测、三管目标性监测及现患率调查.实现了以院感信息化为依托的多学科协作、前瞻性、闭环式管理,更加科学、系统地分析医院感染现状,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中医治疗湿证配伍规律。[方法] 以湿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医案部分收录的医案,提取医案中用药信息,采用The R Programming Language软件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并基于Gephi 0.9.2软件实现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纳入医案453个,包括中药257味,总用药频次为3 321次。按功效、性味对药物进行分析,发现利水渗湿药物共使用16味,其用药频次达619次,占总用药频次的18.6%;温性药物75味,使用频次达1 062次,占总用药频次的32%;苦味药物120味,使用频次为1 701次,占总用药频次的31.3%。关联分析得到陈皮-茯苓、泽泻-茯苓、白术-茯苓、厚朴-茯苓等可能为治疗湿证的核心药对。基于关联分析结果通过Gephi0.9.2软件运算,以K核心算法并参考节点介数中心性得到核心药物37味。通过社区探测算法进行模块化处理结合专业知识,分析核心药物网络,总结得出以五苓散、二陈汤、平胃散、黄连解毒汤、三仁汤为代表的湿证治疗代表方药和以利水渗湿法、健脾祛湿法、燥湿运脾法、苦寒燥湿法、宣气化湿法为代表的常用治法。[结论] 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总结古代医案治疗湿证的处方规律及常用治法,可供现代临床参考并为今后进一步挖掘中医临证经验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3.
苯中毒骨髓损伤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23例苯中毒病人的周围血及骨髓进行分析,探讨苯中毒骨髓损伤的特征和机制。方法23例住院苯中毒患者,平均离岗及诊断苯中毒时间2.7年;21例为慢性轻度苯中毒,2例为慢性重度苯中毒(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男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5±7.8)岁。按统一调查表询问职业史、毒物接触史、药物接触史、造血系统疾病史以及肿瘤史;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常规以及骨髓活检、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流式细胞仪和TCR受体基因重排分析。结果(1)23例苯中毒病人中,血常规检查6例正常、系减少1例、一系或二系减少16例(其中14例淋巴细胞数减少)。血中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百分比增加(平均29.6%,n=22)。(2)23例苯中毒病人骨髓检查均示有一系或二系发育不全,骨髓损害的特征包括:显著的红系病态造血,嗜酸细胞发育不良,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中异常的胞浆颗粒,嗜血细胞生成,髓质退化及骨髓增生低下。(3)T细胞受体(TCR)可变区基因重排(14/23),CD4+/CD8+比例减低(0.77±0.48,n=23)。(4)未发现研究对象染色体结构异常。结论与MDS各亚型常见的骨髓表现不同,慢性苯中毒骨髓损伤的特征是:显著的红系病态造血,嗜酸细胞发育不良,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中异常的胞浆颗粒,嗜血细胞生成,髓质退化及骨髓增生低下;脱离苯接触若干年后,骨髓的这些损害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有关的职业和环境因素。方法 采取医院内的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266例,来自上海市各大市区级医院2003至2005年住院患者。全部病例符合法美英(FAB)合作组诊断标准,有肿瘤放疗及化疗史、有再生性障碍性贫血史的MDS除外;对照组为与病例组同一医院内的其他病种患者,年龄、性别、种族、住院日均与病例组配对。调查内容为MDS发病前5年内及对照病例确诊前5年内的用药史(包括氯霉素、磺胺药、安定、苯巴比妥、秋水仙碱、环磷酰胺、抗甲状腺药物、抗结核药、D860、抗疟药;中药包括牛黄类、当归类、砷剂、雄黄或砒霜类药物、雷公藤)、职业有害因素(包括苯、重金属、有机磷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汽油、柴油、环氧树脂、染料、电离辐射或X线)和生活有害因素(包括染发、高压电传输线、装潢)。结果 职业性接触苯可明显增加MDS的发病(OR:8.52,95%CI:2.30—31.10),居住在高压电传输线100m以内可增加MDS的发病(OR:1.60,95%CI:1.10—2.32),居所或办公房新装修可增加MDS的发病(OR:2.40,95%CI:1.38—4.14)。未发现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如农药、有机物与MDS发病有关。研究未发现染发增加MDS的发病。结论 职业性接触苯、居住在高压电传输线100m以内、居所或办公房新装修是MDS的发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5.
低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的比值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对68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同时测定其血脂成分。结果CHD组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LDL-C、TC/HDL-C、TG/HDL-C、LDL-C/HDL-C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LDL-C/HDL-C与CHD的相关性最强(OR=3.79,OR95%Cl=1.88-6.14)。结论 CHD患者存在多种血脂异常,LDL-C/HDL-C是一项有较好使用价值的CHD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6.
超声显像为肝癌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但结节型肝硬化或不典型血吸虫肝硬化与弥漫型肝癌的鉴别诊断,仍有一定困难,误诊率较高。本文利用3DCPA技术对25例漫型肝癌(PHC)及30例肝硬化(LC)血管显像,证实应用该技术有助于提高弥漫型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坐位和卧位血压测量值的差别,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坐位血压和降压药物分别与坐、卧位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差别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1487例,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柯氏音听诊法分别进行先坐位后卧位两种体位血压测量,同时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并行年龄段分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卧位测量的血压值显著高于坐位测量的血压值,卧位SBP增高(2.9±7.8)mm Hg,DBP增高(0.9±5.4)mm Hg。女性高血压患者坐位和卧位DBP测量值的差别高于男性(P<0.01)。在各年龄段,卧位SBP增高以30~39岁和80岁以上的年龄组明显,分别增高(3.6±6.8)mm Hg,(5.3±7.9)mm Hg。而DBP在30~59岁年龄组坐位和卧位血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60岁开始,卧位DBP显著高于坐位DBP(P<0.01),以80岁以上组明显,增高(2.5±4.6)mm Hg。坐、卧位SBP和DBP血压值的差别与相应的坐位血压呈负相关关系(SBP:r=-0.31;DBP:r=-0.39。均P<0.01)。治疗组卧位SBP比坐位增高(3.5±8.1)mm Hg,DBP增高(1.5±5.0)mm Hg,坐、卧位SBP和DBP血压值的差别均高于非治疗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坐、卧位SBP差别有影响的自变量是年龄;对坐、卧位DBP差别有影响的自变量是性别、年龄,而BMI对坐位和卧位血压测量值没有影响。结论高血压患者坐、卧位血压测量值是不同的,其不同既存在性别的差异,也与年龄、坐位血压相关;而且与所服用的降压药物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8.
郭继梅  吕玲  曹欣欣 《吉林医学》2015,(7):1318-132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同病因不孕的疗效及近年治疗不孕的新进展。方法:对169例不孕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体重指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不孕患者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诊断为慢性盆腔62例(36.69%),术后妊娠率30%;子宫内膜异位症45例(26.62%),术后妊娠率48.89%;多囊卵巢综合征45例(26.62%),术后妊娠率66.67%;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正常盆腔分别为9例、3例、3例,术后妊娠率分别为22.22%、33.33%、66.67%;盆腔结核2例,术后无一例妊娠。结论:体重指数对不孕有一定的影响,腹腔镜在不孕症的诊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牛嗅素4(OLFM4)、细胞增殖抗原67(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1例正常宫颈上皮、26例CINⅠ、32例CINⅡ及28例CINⅢ组织中OLFM4、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计算两种标记物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结果 CIN组织中OLFM4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χ2=9.012~9.463,P<0.05);而OLFM4在CIN不同级别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OLFM4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为94.0%,特异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95.1%,阴性预测值为76.2%,约登指数为0.740。Ki-67在不同级别CIN组织的表达高于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χ2=4.24~5.46,P<0.05);而Ki-67在CIN不同级别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Ki-67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为60.2%,特异度为50.0%,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23.3%,约登指数为0.102。结论 OLFM4、Ki-67的表达随CIN进展而增强,OLFM4的辅助诊断价值高于Ki-67。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