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6篇
  2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雅施达、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益气温阳中药,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中医证候疗效、Lee心衰疗效和NYHA心功能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B型脑钠肽(治疗7天)、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肌耗氧量。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Lee心衰疗效、NYHA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56.67%和86.67%,对照组为53.33%、53.33%和60.00%;组间比较,中医证候疗效和NYHA心功能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型脑钠肽水平、心肌耗氧量和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B型脑钠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阳法能有效缓解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并降低B型脑钠肽水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在中国广东地区反复自然流产患者遗传发生学中的作用.方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技术检测5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实验组)和5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结果:习惯性流产组和对照组均无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的存在.结论: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与中国广东地区妇女反复自然流产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VEGF-C、VEGF-D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2(62.2%)、VEGF-C(51.1%)、VEGF-D(53.3%)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且COX-2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强度显著相关(P<0.01).COX-2、VEGF-C、VEGF-D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2、VEGF-C、VEGF-D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且与淋巴转移关系密切.COX-2过度表达可能通过VEGF的表达参与子宫内膜癌淋巴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产科见习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7月在我院产科见习的12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人)。实验组(PBL组)采用PBL结合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对照组(LBL组)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法(LBL),教学结束后采用考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在阶段考试及期末考试附加的病例分析成绩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PBL教学模式在产科见习中有积极肯定的效果,并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教学重点、难点的掌握,值得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血清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中的表达及在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酶联免疫法检测不同分期和术前术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血清中E-cad的含量,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血清中E-cad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E-cad水平高于Ⅰ、Ⅱ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血清中E-cad水平低于术前(P<0.05)。结论E-cad在内异症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其血清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明显升高,虽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但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对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上皮型钙粘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对4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和35例对照组在位内膜中上皮型钙粘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进一步比较两组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的上皮型钙粘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在位内膜(P<0.05);且其异位内膜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Ⅲ、Ⅳ期E-cad的表达明显低于Ⅰ、Ⅱ期(P<0.05).结论 上皮型钙粘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高频电波刀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方法、效果及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 分别分析63例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护理特点及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并与8例实施冷刀宫颈锥切术患者相比较.结果 LEEP术较冷刀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疼痛小等特点;LEEP术护理成功.结论 LEEP术具有手术快捷、疼痛轻微、术后恢复快、副作用小,同时具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等优点.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术前、术后的临床观察、术中的配合、出院的随访等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减轻病人不必要的恐惧心理,保证LEEP治疗顺利完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子颈癌组织和15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COX-2、VEGF-C和VEGF-D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COX-2、VEGF—C和VEGF—D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P〈0.01),且COX-2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强度显著相关(P〈0.01)。COX-2、VEGF-C和VEGF-D的高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子宫颈癌组织中COX-2、VEGF-C和VEGF—D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且与淋巴转移关系密切。COX-2过度表达可能通过VEGF的表达参与子宫颈癌淋巴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鹿红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入选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鹿红方治疗30例,培哚普利(雅施达)对照治疗30例。观察两组病例的中医症候积分、Lee氏心衰计分系统积分、NYHA心功能分级、B型脑钠肽(BNP)、心肌耗氧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鹿红方对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0.00%,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总有效率86.67%,改善Lee评分总有效率56.67%,并可降低BNP、心肌耗氧量,升高LVEF。结论鹿红方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与慢性心力衰竭时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仿生物理电刺激治疗对人工终止妊娠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行人工终止妊娠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采用仿生物理电刺激治疗)和对照组(n=50,采用口服屈螺酮炔雌醇治疗)。观察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通过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文号:2016008)。 结果①2组患者年龄、人工终止妊娠术次数、人体质量指数(BMI)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为(9.8±2.8) mm,对照组为(8.0±2.5) 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2,P=0.007)。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19、12.952,P<0.001、<0.001)。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螺旋动脉PI及RI分别为1.0±0.1、0.7±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0.1、0.6±0.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6、2.028,P=0.003、0.016)。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子宫螺旋动脉P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内比较:t=3.261、12.432, P=0.010、<0.001;对照组组内比较:t=3.065、10.307, P=0.021、<0.001)。 结论仿生物理电刺激治疗修复子宫内膜效果优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治疗。由于本研究仅为回顾性研究,该技术在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