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31.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结局,常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和慢性酒精中毒。病理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成为肝硬化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为主要表现,并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探讨转染小鼠带有信号肽的AFP_1 cDNA和去掉信号肽的AFP_2 cDNA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的免疫活性,以及其对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磷酸钙纳米颗粒将带有信号肽的AFP_1 cDNA和去掉信号肽的AFP_2 cDNA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染DC,将DC疫苗与同源小鼠脾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AFP_1/DC和AFP_2/DC刺激同基因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能力.观察AFP_1/DC和AFP_2/DC对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AFP_2/DC能明显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并提高CTL的特异性杀伤作用.AFP_1/DC和AFP_2/DC瘤内注射均可显著抑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但AFP_2/DC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治疗2周后,AFP_2/DC组小鼠肿瘤体积为(726.7±298.2)mm3,明显小于AFP_1/DC组[(1486.2±457.2)mm~3]和空质粒对照组[(2137.2±547.2)mm~3,P<0.05].AFP_2/DC组和AFP_1/DC组的抑瘤率分别达79.2%和39.7%,而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抑瘤率为0.AFP_2/DC组和AFP_1/DC 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分别为(58.5±4.2)d和(45.2±4.8)d,较空质粒对照组[(30.6±6.2)d]显著延长(P<0.05).结论 AFP_2/DC 疫苗在体外能够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在体内具有抑制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3.
益生菌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中的发病作用及益生茵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UC模型,将60只BALB/c小鼠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DSS模型组、生理盐水(NS)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乳酸杆菌组和双歧杆菌组,10只/组,造模第8天处死小鼠,计算小鼠组织学损伤评分、评价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结肠黏膜COX-2免疫组化情况。结果乳酸杆菌组、双歧杆菌组及SASP组小鼠一般情况好,组织学损伤评分低,小鼠结肠黏膜COX-2的表达较DSS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可能通过抑制结肠黏膜COX-2的表达而减轻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达到治疗UC的目的,其疗效与SASP相当。  相似文献   
134.
香菇多糖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香菇多糖对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香菇多糖和ADV联合治疗组(34例)、ADV单一治疗组(32例),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下降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和12个月,联合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5.48%、61.29%,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的10.34%、34.48%(分别x^2=5.29,P=0.02;(x^2=4.31,P=0.04);治疗12个月,联合治疗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48.39%,高于单一治疗组的24.14%(x^2=3.79,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分别为54.84%、67.74%、77.42%,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的24.14%、41.38%、51.72%(分别x^2=5.88,P=0.02;x^2=4.21,P=0.04;x^2=4.35,P=0.04。治疗个月、3个.2421P004;435P004)1月和6个月的HBVDNA阴转率,联合治疗组分别为41.94%、61.29%、70.97%,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的13.79%、34.48%、44.83%(分别x^2=5.84,P=0.02;x^2=4.31,P=0.04;x^2=4.21,P=0.04)。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香菇多糖可增强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短期疗效,尤其是可提高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ADV可有效降低HBVDNA复制。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中的发病作用及益生菌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UC模型,将60只BALB/c小鼠分为6组:空白时照组、DSS模型组、生理盐水(NS)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乳酸杆菌组和双歧杆菌组,10只/组,造模第8天处死小鼠,计算小鼠组织学损伤评分、评价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结肠黏膜COX-2免疫组化情况.结果 乳酸杆菌组、双歧杆菌组及SASP组小鼠一般情况好,组织学损伤评分低,小鼠结肠黏膜COX-2的表达较DSS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 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可能通过抑制结肠黏膜COX-2的表达而减轻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达到治疗UC的目的 .其疗效与SASP相当.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LPS肝损伤的信号转导途径及LPS诱导肝细胞凋亡的规律。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LPS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在不同时间点取其肝脏,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RT-PCR法检测肝组织TLR4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Fas、Fasl表达。结果:LPS注入腹腔后24h小鼠肝脏开始出现明显病理改变;3-6h肝细胞凋亡达高峰,12h后明显减少;肝脏TLR4在LPS注射3h后显著下调,6-12h明显受抑制,24h后则基本恢复;LPS刺激后3-6h肝脏bax、Fas表达达高峰,而bcl-2、Fasl表达在6-12h达到高峰,随后都逐渐下降。结论:LPS刺激肝脏后,肝损伤呈时间依从性,凋亡是其细胞死亡方式之一。LPS刺激后,肝脏TLR4表达呈时间依从性,TLR4表达下凋可能是对LPS产生的耐受现象,是机体抗损伤的一种保护性的下调。LPS所致肝细胞凋亡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观察乳酸杆菌对Balb/c小鼠Hp感染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探讨一种非抗生素治疗Hp的可能方式. 方法:通过接种Hp,建立Balb/c小鼠Hp感染胃炎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第1组(PPI三联干预治疗组)、第2组(乳酸杆菌CL22处理组)、第3组(乳酸杆菌CL24处理组)、第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用相应干扰剂分别连续灌胃治疗10 d.另8只正常小鼠为第5组(空白对照组).最后一次灌胃4周后处死小鼠,HE染色判断小鼠胃黏膜组织学损伤,并用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和细菌培养进行Hp的检测.结果: 5组间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7.932,P=0.000),其中第1组、第2组、第3组、第5组的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均低于第4组(P<0.05),第1组、第2组、第5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与第5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体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5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6.241,P=0.001),其中第1组、第2组、第3组、第5组的胃体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均低于第4组(P<0.05),第1组、第2组、第3组、第5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窦部Hp根除率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6.923,P=0.002),其中第1组、第2组明显高于第4组(P<0.05),第3组与第4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胃体部Hp根除率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4.295,P=0.006),其中第1组、第2组明显高于第4组(P<0.05),第3组与第4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酸杆菌CL22菌株可有效抑杀Balb/c小鼠Hp感染性胃炎模型体内Hp,疗效与PPI 抗生素相当,可以成为非抗生素治疗Hp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8.
廖某,男,13岁,学生,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6年余于2007年7月4日我院就诊,体查示:HR82次/min,BP125/80mmHg,体质量48k,营养发育正常,皮肤嘴唇无发绀,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未见异常隆起及凹陷,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触及震颤,叩诊心界无明显扩大,听诊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3-4/6SM,深吸气时尤明显。心脏彩超示:1.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中度);2.三尖瓣、肺动脉瓣返流(轻度);3.左室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1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EGFP-野毒株核壳蛋白、197L变异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WT和pEGFP—L97),酶切和测序鉴定;将pEGFP—WT、pEGFP—L97和对照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筛选阳性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阳性克隆细胞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核壳蛋白表达:以TNF-α、Act-D诱导HepG2细胞株凋亡,0、16、32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32h时采用共聚焦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成功建立了融合表达蛋白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显示各细胞克隆有较好的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各细胞系核壳蛋白表达没有差异;16、32、48h时,pEGFP-WT、pEGFP-L97表达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低于pEGFP-C1细胞株(P〈0.05);32h和48h时,pEGFP-L97细胞株凋亡率明显高于pEGFP-WT细胞株(P〈0.05);32h时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乙型肝炎病毒1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与野毒株核壳蛋白不同,与野毒株核壳蛋白相比,197L变异核壳蛋白对凋亡因素可能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0.
SPF级BALB/c小鼠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造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现有的幽门螺杆菌(Hp)菌液直接灌胃造模法和预先用抗生素灌胃破坏原籍菌群再用Hp灌胃造模法效果的差异,以建立一种造模周期短且可靠的Hp感染的慢性胃炎模型.方法 6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抗生素造模组用抗生素灌胃后再予Hp菌悬液灌胃造模,直接造模组予Hp菌悬液灌胃造模,生理盐水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对照.小鼠均于灌胃后8周处死.用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和微需氧细菌培养检测Hp定植,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法分析造模前后小鼠胃内菌群的变化,用H-E染色检查小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①Hp感染结果 :抗生素造模组小鼠胃内Hp感染率为100%,直接造模组为60%,生理盐水对照组未检测到Hp定植.抗生素造模组Hp感染率和定植量均较直接造模组明显为高(P<0.05).②菌群分析结果 :抗生素造模组小鼠胃内细菌总数为104~105CFU/g组织,直接造模组为105~106 CFU/g组织,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05~106 CFU/g组织.抗生素造模组的各种细菌数与直接造模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直接造模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种细菌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病理组织学结果 :抗生素造模组、直接造模组小鼠胃黏膜均有炎症改变,直接造模组小鼠较抗生素造模组小鼠炎症程度明显为轻(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未见炎症改变.结论 用抗生素灌胃可破坏小鼠原籍菌群,促进Hp的定植.此种造模方法 效果好于已有的Hp菌悬液直接灌胃造模法,用此法可成功建立Hp标准株感染SPF级BALB/c小鼠的造模周期短而稳定的慢性胃炎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