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六味地黄汤对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卞慧敏  龚婕宁  马健 《中成药》2000,22(11):789-791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体外血小板聚集法,利用不同的诱导剂,观察了六味地黄汤及其拆方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作用。结果:六味地黄汤全方和三补、三泻方均能抑制腺嘌呤核苷二磷酸(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对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但用药剂量较大,其中以全方药效最强,三补方次之,三泻方最弱,药物血清也呈现相似的结果。结论:六味地黄汤具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三味补药是其作用的主要成分,三补与三泻配伍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2.
活血通腑方有效剂量筛选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将活血通腑方药剂用于腹腔粘连大鼠,通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TGF-βmRNA表达的检测和大鼠腹腔粘连级别评分,确立活血通腑方有效剂量。方法 将模型SD(清洁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大、中、小剂量3组.进行胃内药物灌注。观察d7大鼠腹腔粘连情况,测定血浆FIB含量、粘连组织标本TGF-βmRNA表达,筛选出活血通腑方的有效剂量。结果 ①血浆FIB的析出中、小、大剂量组呈递增态势;②粘连级别中、小、大剂量组顺序递增;③TGF-βmRNA表达大、中、小剂量组递减。结论 中剂量活血通腑方能影响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程度、降低血浆FIB含量及TGF-βmRNA表达。  相似文献   
23.
SFE等4种制备工艺对乳香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考察不同制备工艺对乳香配方颗粒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超临界萃取(SFE)、粉碎、水提、醇提4种工艺制备乳香样品;并分别以小鼠扭体次数和耳廓肿胀程度为指标,测定了各样品的镇痛百分率和肿胀抑制率。结果 以镇痛试验小鼠镇痛率为指标,作用强弱依次为乳香原药材粉组(92.91%),SFE组(68.92%),水提液组(58.11%),醇提液组(46.62%);以抗炎实验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为指标时,作用强弱依次为乳香水提液组(82.66%),SFE组(60.96%)。醇提液组(47.15%),原药材粉组(44.89%)。结论 乳香的制备工艺对其镇痛、抗炎作用有较大影响。提示乳香镇痛、抗炎作用可能由不同成分所致。  相似文献   
24.
本实验用21月龄大鼠作为衰老模型,给服中药强身丹30天后,检测大鼠记忆力,测定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并计算递质比值。结果显示:强身丹能使21月龄大鼠记忆力明显提高,并使脑组织DA、NE、5-HIAA含量升高,5-HT含量降低,以至5-HT/NE、5-HT/DA、5-HT/5-HIAA比值降低,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与6月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强身丹具有明显的防老抗衰、健脑益智作用  相似文献   
25.
67例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临床及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慧敏  马淑萍 《天津医药》1998,26(10):628-629
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7年9月共收治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患者67例。其中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确定诊断,7例根据病史、临床症状、长期X线胸片表现、支气管造影检查等除外其他疾病后确定诊断,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男36例占53.7%,女31例占46.3%。年龄6~69岁。出现症状年龄<10岁8例,11~20岁14例,21~30岁18例,31~40岁14例,41~50岁8例,>50岁5例。 2.临床症状 咳嗽、咳痰38例占56.7%,咳白痰每日在50ml以下21例,咳脓痰每日50ml以上9  相似文献   
26.
本文报告了理中汤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和离体家免小肠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理中汤能明显抑制正常小鼠及大黄脾虚小鼠、新斯的明负荷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对家兔离体肠管运动的影响表现为使离体十二指肠的自发活动受到抑制,能拮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肠管强直性收缩;但对肾上腺素所致的肠管运动抑制无明显作用。结果提示理中汤改善胃肠运动的功能与其抗乙酰胆碱、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以及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7.
老年大鼠神经,内分泌,血流变学改变及开心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老年大鼠神经、内分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探讨衰老的发病机理及中药开心散益智抗衰老的作用机理。  方法  用 2 1月龄大鼠作为衰老模型 ,并用中药开心散进行治疗 ;6月龄大鼠为青年对照组。测定血浆皮质醇、血液流变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  结果  老年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较高 ;全血和血浆粘度明显升高 ;脑内多巴胺 (DA)含量明显降低 ,去甲肾上腺素 (NE)、5 羟吲哚乙酸 ( 5 HIAA)亦有下降 ,5 羟色胺 ( 5 HT)升高。应用开心散后老年大鼠皮质醇含量下降 ;血液粘度改善 ;脑组织DA、NE、5 HIAA含量升高 ,5 HT含量降低。  结论   2 1月龄大鼠可作为衰老动物模型 ;衰老的形成与神经、内分泌、血液流变学改变等综合因素有关 ;中药开心散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其抗衰老作用可能与改善大鼠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功能衰退和血液流变性有关。  相似文献   
28.
本文对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32名50岁以上健康人的营养状况及血浆游离氨基酸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71%属于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型营养不良,病人血浆支链氨基酸水平下降,并提出了对这类病人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9.
王光苏  谢美芳  崔娜  卞慧敏  李镇  丁海拔 《吉林医学》2012,33(17):3637-3638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中药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20例,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脉不通证组、寒凝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和阳气虚衰组,观察5组间病情、心电图及血清sCD40L、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病情及心电图均明显改善,治疗后痰阻心脉证组和心脉不通证组sCD40L、hsCRP均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寒凝心脉证组和气阴两虚证组,二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S患者不同证型,中药疗效有差异,辩证分型选择中药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通塞脉片(TSM)对糖尿病足(DF)模型大鼠足部创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除10只作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大鼠成功复制糖尿病足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TSM高、中、低剂量组(12.44,6.22,3.11 g·kg-1)。分别于给药第1,4,8,13,18天对大鼠进行溃疡创面拍照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治疗18 d后对足溃疡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羟胺法和TBA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毛细血管数。结果:TSM可以改善糖尿病足大鼠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加速4,8,13,18 d各时相点伤口愈合,降低第18天(修复后期)大鼠血清中MDA,IL-6,TNF-α的含量,升高SOD含量,其中TSM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后18 d(修复后期)TSM高、中剂量组VEGF的表达,TSM高剂量组毛细血管的数目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TSM可以促进DF模型大鼠足部伤口愈合,降低血清中MDA,IL-6,TNF-α的含量,升高SOD含量,减少修复后期VEGF表达和毛细血管数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及炎性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