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紫杉烷类化合物并进行逆转多药耐药肿瘤细胞耐药活性的筛选。方法以本所生物合成的紫杉烷,Sinenxan A为原料,合成了10个(I1~7, II1,2, III)新的紫杉烷类化合物,其结构经FABMS,2DNMR确证,并对多药耐药癌细胞进行了逆转耐药性的试验。结果9个(I2~7,II1,2,III)化合物对多药耐药的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V200,能够显著逆转其耐药性,增强抗癌药的活性,其中化合物I2, I3, I4逆转活性明显好于已知对照药Verapamil。结论紫杉烷类化合物作为多药耐药逆转剂有较好的逆转耐药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2.
红参提取物的癌化学预防与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参提取物的癌化学预防与治疗作用雷小虹,刘红岩,陈晓光,韩锐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红参为一味传统的中药,在祖国医药中红参一直被认为具有扶正固本之功效。许多实验都表明红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红参的有效成分R...  相似文献   
123.
护理工作有很强的连续性。做好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的夜间护理至关重要。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对肿瘤患者夜间护理观察的特点及规律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1(VCAM- 1)在实验性自身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VCAM- 1的表达 ,采用细胞粘附实验研究 VCAM- 1对淋巴细胞与EAE脑内皮细胞的粘附性的影响。结果 :EAE脑内皮细胞有特异的 VCAM- 1的表达 ,VCAM- 1单抗可抑制淋巴细胞与 EAE脑内皮细胞的粘附。结论 :VCAM- 1是诱导 EAE发病的重要粘附因子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和病情消长趋势。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3-2014年榆林市榆阳区碘缺乏病监测结果。结果 居民户碘盐碘含量中位数为24.77 mg/kg,年度间、区域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8~10岁儿童样本甲状腺肿大率为0.95%。8~10名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69.23μg/L,无显著性差异(P>0.05),20~36岁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87.76μg/L,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榆阳区基本到达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6.
实验证明,维甲酸类药物可以阻断某些理化致癌因子的诱癌作用,三尖杉酯碱可诱导某些白血病细胞分化。本文用维甲酸(RA)及三尖杉酯碱(H)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从显微及亚显微结构水平研究癌细胞的表型特征,以期深入了解RA及H的抗癌机理,并为治疗白血病开辟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7.
20(R)-人参皂苷Rh_2抗B_(16)-BL6黑色素瘤转移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丽华  刘红岩  韩锐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505-1506
目的:探讨20(R)人参皂苷Rh2抗B16-BL6黑色素瘤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B16黑色素自发转移模型观察Rh2对B16黑色素瘤转移的作用,观察Rh2对B16黑色素瘤细胞自身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在B16黑色素瘤自发肺转移的实验中,Rh2组C57BL/6N小鼠肺部转移结节数明显减少,Rh2作用后的B16黑色素瘤细胞侵袭人工基底膜能力明显下降。结论:Rh2可明显抑制B16黑色素瘤的肺转移,该作用可能与降低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8.
王宾  潘显道  刘红岩  杨晶  吕昭云  赵敬华 《药学学报》2006,41(11):1057-1063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的秋水仙碱抗肿瘤衍生物。方法秋水仙碱首先被转化为硫代秋水仙碱,然后硫代秋水仙碱通过水解得到7-(N-脱乙酰基硫代秋水仙碱),最后经胺的酰化得到目标化合物。用1H NMR,IR,MS和HR-MS确证了这些衍生物的结构,MTT法评价了目标衍生物的细胞毒性;用对小鼠肝癌H22和宫颈癌U14的抑制率评价了衍生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硫代秋水仙碱新衍生物。结论尽管一些硫代秋水仙碱衍生物的体外细胞毒性强于秋水仙碱,然而小鼠体内抑瘤活性却较低。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观察十味消渴胶囊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沙格列汀片,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十味消渴胶囊,6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糖相关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5.47%、92.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渴喜饮评分、五心烦热评分、倦怠乏力评分、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糖相关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味消渴胶囊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症状评分,更好的调节血糖相关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观察精细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为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血透室接受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血液透析知识总知晓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5,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4,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5,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的实施有助于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