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3例阴茎癌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临床病例,旨在提高对阴茎癌的诊治认识。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2008年5月收治的13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1例,阴茎全切并会阴部造口术2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4例,术后辅助放疗1例。结果:术后病理结果: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4例行淋巴清扫术者2例证实淋巴结转移,2例为炎性增生。术后1例发生尿道外口狭窄,1例出现单侧腹股沟区皮瓣部分坏死。术后13例获得随访1~5年,2例因出现广泛转移于术后1年死亡,其余患者存活至今。结论: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阴茎癌的有效方法,对合并淋巴结转移者早期行淋巴结清扫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2.
树突状细胞(DC)被认为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对以DC为基础的癌症的研究进展迅速,可望成为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本文对DC的生物学特性、DC提取、前列腺癌病人DC的变化以及目前DC治疗晚期、激素不敏感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近年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培养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168例慢性前列腺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168例中117例培养阳性,阳性率69.6%;细菌有18种,革兰阳性菌占87.2%,以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占12.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细菌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葡萄球菌属中耐苯唑西林达74.2%,对万古霉素敏感性好。大肠杆菌仅对亚胺培南和第三代头孢的敏感较高。【结论】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原体,开展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诊断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生物荧光体外肿瘤药敏检测技术(ATP—TCA)在浅表性膀胱癌肿瘤细胞药敏试验中的应用,探讨该技术在指导膀胱癌个体化治疗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浅表性膀胱癌标本进行肿瘤细胞分离,原代培养,应用ATP—TCA技术检测肿瘤标本对五种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试验组术后选用最敏感的化疗药物对患者常规行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选择丝裂霉素进行术后常规化疗。术后随访2年,评价两组膀胱癌复发情况。结果:40例标本中,吡柔比星(THP)、羟基喜树碱(HCPT)、丝裂霉素(MMC)、表柔比星(EPI)、吉西他滨(GEM)的敏感率分别为75.0%、10.0%、5.0%、37.5%、10.0%,肿瘤细胞对五种化疗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术后随访2年,药敏组膀胱癌复发率为17.5%(7/40),对照组膀胱癌复发率为37.5%(15/40)。两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TP—TCA技术检测出的药敏结果能够反映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可以作为选择灌注化疗用药的理论基础,指导临床用药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应用ATP—TCA技术指导临床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可显著降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5.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围手术期低温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比较不同灌洗液温度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TURP)围手术期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探讨手术的有关安全因素。 方法 按使用不同温度灌洗液将患者分为室温组 ( 21℃,n=40)和等温组( 37℃,n=60)。两组年龄、体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心脑肺并发症比例及术中麻醉方式、灌洗液时间、灌洗液量、切除腺体重量和输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以灌洗时间为参数,动态观察患者在TURP过程中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 (SaO2 )及血渗透量浓度(Oms)的变化。 结果 室温组患者于手术灌洗 45min后,MAP平均降低 7. 6mmHg( 8~13mmHg, 1 mmHg=0. 133kPa,F=1. 334,P=0. 262 );心率平均减缓 21. 6次 /min,P<0. 001, 18例(36% )伴有以期前收缩为主的心律失常。以体温 36℃为临界值,平均降低 0. 75℃ (0. 9~0. 6℃),P<0. 01。等温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多出现于灌洗 60min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室温组高龄(≥75岁)患者 17例,其中 14例(82% )出现低温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温组高龄患者 24例,亦有 9例(38% )出现低体温。高龄作为单一因素与围手术期低温呈相关性 (r=-0.417,P=0. 002)。大腺体(切除腺体重量≥25g)亦与围手术期低温呈相关性 (r=-0. 633,P=0. 001)。 结论 TURP中灌洗液温度可致手术期低体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膀胱出口梗阻(BOO)性逼尿肌中网状蛋白、支架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mRNA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方法BOO组患者1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经尿动力学压力-流率检查结果证实为高压-低流型;对照组5例,为外伤等情况入院并排除下尿路梗阻病史者。2组患者均行开放手术治疗,同时切取膀胱上壁组织2 cm×1 cm×1 cm,标本行RT-PCR反应,检测膀胱逼尿肌中网状蛋白、支架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的改变并比较TGF-β1与网状蛋白、支架蛋白之间的线性相关性。结果BOO组网状蛋白、支架蛋白及TGF-β1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20.0±25.0)×106、(25.0±31.0)×106、(3.60±7.30)×106拷贝数/μg总RNA,对照组分别为(2.2±0.9)×106、(2.4±2.1)×106、(0.18±0.13)×106拷贝数/μg总RNA,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与网状蛋白、支架蛋白之间的直线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2和0.898,P值均<0.001,呈线性正相关。结论膀胱逼尿肌中网状蛋白、支架蛋白及TGF-β1表达改变均与逼尿肌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
膀胱癌肉瘤(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义  刘振湘  白志明  吴万文 《海南医学》2003,14(11):119-120
例 1男 ,72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 2个月入院。患病期间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满视野。IVP示膀胱左侧壁 3.0cm× 4 .0cm充盈缺损 ,缺损区边缘不规则 ,密度不均。CT示膀胱左后壁 4 .8cm× 2 .8cm实质肿块 ,CT值 39.6HU ,向腔内突出 ,膀胱壁向外稍见隆起 ,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左侧壁 3.4cm× 3.0cm菜花样肿物 ,未取活检。诊断膀胱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存活 12个月 ,死于全身多器官转移。例 2男 ,6 1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 2月入院。患病期间时伴尿急、尿频。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满视野。B超示膀…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下应用第三代弹道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操作体会.方法 总体分析海口市人民医院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多发性肾结石7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1例.结果 91例均成功一期取石术.其中单通道78例,双通道13例.结石清除率92.5%.平均手术时间80min,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d.2例术后大出血经介入栓塞治愈.无其他重大并发症.结论 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9.
黎雄  白志明  刘振湘  黄义  梁发  张冲  吴万文 《海南医学》2007,18(3):49-49,48
目的 提高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行肾移植过程中发生的超急性排斥反应(HAR),并复习文献.结果 行移植肾切除,病理证实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总结HAR的发生机理、危险因素、鉴别诊断及预防.结论 HAR的发生与受者体内的预存抗体有关,反复输血、多次妊娠、再次移植是HAR的诱发因素,术前系统、准确的配型有助于减少H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试验药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200mg,每日1次,疗程5~12天。对照药阿奇霉素每次5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5.12天。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可进行安全性评价者分别有63,60例;可进行疗效评价者分别有62,60例。试验组痊愈率90.32%、临床有效率100%、细菌清除率92.5%、对支原体的清除率为94.1%;对照组分别为73.33%,95%,88.9%,76.7%,两组比较,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环素对革兰阳性菌体外抗菌活性优于其他几种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与其他几种抗生素相近或略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7.9%和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多西环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是一个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治疗敏感菌及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