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20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0篇
  4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北京安贞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 ,对 2 0 0 3年 5月 3日至 2 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随机抽取 2 2 7人进行电话调查。结果 :1 就诊患者中以中青年为主 ,<30岁占 5 6 6 %。就诊患者中 5 3 4 %为北京市户口 ;4 6 6 %为外地来京人员。 2 患者就诊时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是出租车 2 7 6 % ,救护车的使用率 15 2 % ,公交车的使用率 8 8%。 3 发热到就诊时间 <2 4h占 4 5 6 % ,2 4~ 4 7h占 2 5 3% ,≥ 4 8h占 2 9 1%。 4 发热门诊平均就诊时间 1h 2 7min。结论 :SARS是一种新的传染病 ,我们对其尚不充分认识 ,及时总结防控SARS的经验教训 ,使防控措施更加科学化 ,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同水平血浆D-二聚体(D-dimer)肺动脉收缩压情况,以及高碳酸血症与血浆D-dime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86例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D-dimer水平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进行测定,按照血浆D-dimer水平的高低分组比较SPAP水平的差异性,同时对PaCO2与D-dimer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浆D-dimer水平升高的肺心病患者,SPAP水平要高于血浆D-dimer水平正常的肺心病患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同时,PaCO2与血浆D-dime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液凝血状态异常,持续的肺部微小血栓形成是导致及加重肺动脉高压的一个因素。肺心病患者的高碳酸血症是参与血液凝血状态异常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3.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临床诊断意识的提高和诊断技术的发展,急性肺栓塞已经成为我国常见心肺血管疾病,仅次于脑卒中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第三大常见病因,病死率较高,未经及时治疗者病死率可达 25%~ 30%,而经过及时正确治疗后病死率可降至 3% ~8% [1] 。然而,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诊断及治疗不规范、不及时现象,一些症状不典型病例往往被误诊和漏诊,本文将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叙述对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识别与救治问题。  相似文献   
104.
肺动脉栓塞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提高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回顾性分析了54例肺动脉栓塞病例。重点分析常见病因、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本组54例病死率为37%,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动脉栓塞发生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为55%,细菌性心内膜炎、手术、外伤、肿瘤、活动量减少是常见诱因。结论:放射性核素肺灌注和通气扫描相结合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应做为必查项目;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105.
对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导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伴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提示对存在严重低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AMI患者,择机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合理使用呼吸机是抢救慢性肺源心脏病伴发AMI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6.
重症SARS血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英  刘双  朱小玲  刘静  刘彤 《北京医学》2003,25(4):270-271
目的 探讨SARS患者血象特点 ,掌握其变化规律 ,以利于SARS患者 ,尤其是重症SARS的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 4 6例留院观察的SARS患者 ,分为普通组与重症组 ,对两组白细胞总数、中性分类、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从发病到留院观察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重症SARS组与普通SARS组相比 ,血象各个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总数显著升高 ,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结论 重症SARS患者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 ,通常提示合并二重感染 ,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流出道血流频谱收缩期切迹与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88例不同原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血流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的资料。根据右心室流出道血流频谱形态分为无切迹组(no notch;NN)、收缩晚期切迹组(late systolic notch;LSN)、收缩中期切迹组(mid-systolic notch;MSN)。以M型超声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数值表示右心室收缩功能。结果:肺血管阻力(PVR)在MSN组最高(9.2±3.5)WU,P<0.001,而LSN组为(5.7±3.1)WU,NN组为(3.3±2.4)WU。与LSN组和NN组相比,MSN组TAPSE明显缩短[MSN=(1.6±0.5)cm,LSN=(1.9±0.6)cm,NN=(2.2±0.6)cm,P<0.05]。右心室流出道多普勒加速时间(AT)在MSN组最短(MSN=67±21,LSN=79±18,NN=113±29;MSN vs.NN,P<0.01;MSN vs.LSN,P<0.01;LSN vs.NN,P<0.05)。结论:右心室流出道血流多普勒频谱收缩期切迹可能提示严重的肺动脉高压(PAH)和右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28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为观察组(其中3例随访),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30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观察组血浆NT—proBNP为12964-799ng/L,对照组为350±240ng/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3例有效治疗后血浆NT—proBNP分别由3142ng/L、1049ng/L和1472ng/L降至1554ng/L、435ng/L和662ng/L。结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有效治疗后其浓度可能下降。观察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可能有助于PTE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9.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63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抗凝血酶(AT)、蛋白C(PC)、蛋白S(PS)水平及活化蛋白C敏感比值进行测定.结果 29例(46.0%)患者存在抗凝蛋白缺陷,其中PC缺陷最多,为11例(17.5%),PS缺陷8例(12.7%),AT缺陷3例(4.8%).活化蛋白C抵抗(APC-R)2例(3.2%),复合缺陷5例(7.9%,AT+PC 1例.PC+PS 3例,PS+APC-R 1例).和抗凝蛋白正常者相比,抗凝蛋白缺陷者首次发生肺血栓栓塞症的年龄较小[(56.1±13.6)岁vs(44.2±11.7)岁,P<0.01].结论 我国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抗凝蛋白缺陷主要表现为PC、PS和AT缺陷,APC-R少见,其易栓症病因可能不同于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10.
刘双  滕清良 《山东医药》2009,49(11):44-45
目的 探讨骨髓微环境-骨髓基质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例AA(AA组)治疗前后(缓解后)及10例正常人(对照组)骨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AA组治疗前骨髓组织中VEGF、bF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缓解后VEGF、bFGF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01)。结论骨髓基质损伤是AA的发病机制之一,此为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