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41.
目的 应用数字化人体的有关腹膜后脏器的形态学数据,为肾脏和肾上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薄层解剖学的对照依据.方法 应用中国第5例可视化人体数据集,提供出腹部肾上腺、肾脏的横断面图像,与相对应的MRI轴位图像进行对照研究观察.结果 在人体断面解剖图像与相应的MRI水平位图像上,清楚地显示出了肾脏、肾上腺的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相互毗邻关系.结论 采用数字化人体技术形成了高清晰度、真彩色的断面解剖图像,为临床影像学MRI提供了良好的对照图像,有利于临床医生更深入地了解MRI图像中肾脏、肾上腺在正常或病态情况下的形态、解剖位置和与周围脏器的相互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42.
本教研室从2000年以来,将临床医学五年制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分为大体解剖(Gross Anatomy)和神经解剖(Neuroanatomy)两个教学模块,分两个阶段进行.加强了实地解剖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改变分组方法,提高解剖效率,让学生获得更多操作机会,提高了解剖学教学质量.现将实地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3.
44.
现有的解剖学知识和数据是经过将人体剖切开以后进行观察和测量得来的,最大的缺陷在于缺乏某个器官或结构在人体空间中的准确定位、三维测量数据和立体图像,而这恰恰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临床诊断和治疗手段中最需要的,它是计算机辅助医学(CAM)的基础,是计算医学研究的首要工作。因此,建立一部新的人体数字化解剖学是数字化时代到来的迫切要求,将为古老的人体解剖学科带来一次划时代性的革命[1]。构建数字化人体解剖教学系统需要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获取完整的人体断面数据虚拟人体模型通常由来自CT、MR I或冰冻组织切片的断…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颅颈交界区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选取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颞骨内耳门平面至枢椎下缘的连续薄层断面图像。运用3D-DOCTOR软件,在P4微机上分割重建颅颈交界区的解剖结构并立体显示。结果:成功重建并立体显示枕骨、颞骨、寰椎、枢椎、小脑、脑干及颈髓上段、椎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部分硬脑膜窦等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建立了颅颈交界区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论:颅颈交界区的薄层断面图像可为该区疾病的CT、MRI诊断提供参考。建立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为颅颈交界区手术的术前训练和模拟提供形念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测子宫的横断面形态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相互关系.为妇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选择从子宫底层面至子宫颈末端连续断层图像,测量子宫的上下径,子宫体左右径及前后径,子宫颈的长度,膀胱、直肠与子宫、阴道的间隔距离等数据.结果薄层断面图像上可清晰显示出子宫及其附件的解剖结构形态以及与膀胱、直肠等相邻器官的相互毗邻关系.结论薄层断面提供了子宫在盆腔中位置的完整、精确的数据,对妇产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临床诊断、手术治疗及妇科肿瘤的放射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并基于体素水平分析健康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脑白质结构的年龄变化。方法:选择3组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扩散张量成像,青少年11~13岁组、16~18岁组及年轻成年人23~25岁组。分别对部分各向异性值(FA)、平均扩散系数(MD)与年龄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并进行t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间差异。结果:在青少年期发育阶段内囊、额叶和顶叶以及胼胝体等结构的FA值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随年龄显著升高。额叶、顶叶及颞叶周边白质的MD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年龄增加MD值显著下降。MD值下降与FA值增加很少重叠,反映脑白质不同的生理发育过程。结论:应用扩散张量成像可以动态观测在青少年阶段脑白质结构的发育成熟过程,既有包含脑白质密度的增加也有白质组织结构的完善,FA与MD值变化反映脑白质不同的生理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应用DTI成像技术探索人脑皮质纹状体之间的神经纤维连接,确定不同纤维束在纹状体区的空间位置.方法 选择11例健康自愿者进行3T MRI扫描,获取T1和DTI图像(12个方向,b=1 000 s/mm2).应用FSL软件FDT工具包处理数据并完成全脑白质纤维概率追踪,并利用WFU_PickAtlas生成纹状体及不同皮质功能区的模板,包括额叶、顶叶、颢叶、枕叶、岛叶以及运动功能区Ml、SMA和PMC.将各受试者T1图像配准到ICBM152-T1模板并将相应的扩散空间配准到标准解剖空间.将纹状体作为种子点与各个功能区模板之间进行概率纤维追踪,用最大概率算法确定各纤维束在纹状体中的空间位置,对纹状体进行功能解剖划分.结果 根据概率纤维追踪自动分割方法 可以清楚定位不同纤维在纹状体区的空间分布,额叶纤维位于尾状核头部及壳核上部,岛叶纤维位于纹状体外侧份,颞叶与顶叶纤维重叠,位于纹状体的后下部.M1纤维位于纹状体后上份,SMA纤维在纹状体的中份,PMC纤维连接到纹状体前部和后下部分.结论 人脑纹状体与皮质间有特定纤维连接,利用不间概率的解剖连接可以对人脑结构进行功能分区,基于纤维连接的概率纤维追踪及分割是研究人脑功能解剖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9.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手术路径的三维重建及其可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构建基于PC的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入路可视化模型。方法通过16排螺旋CT进行脊柱腰段和相邻动脉的三维重建了解其空间关系。将采集的脊柱腰段薄层断面数据分割后,导入3D lancet可视化系统中,用该系统将分割后的脊柱腰段及其周围主要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入路可视化。结果脊柱腰段与血管CT三维重建影像显示腰动脉的走行、与椎间盘、上关节突的关系以及髂血管与L5~S1椎间盘的关系。脊柱腰段三维解剖模型和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脊柱腰段主要结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成功模拟显示后外侧入路和前入路虚拟路径及其相互间的三维空间解剖结构关系。结论基于PC的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入路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模型准确反映出该脊柱腰段主要结构的特点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可为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小鼠Osf2/Cbfa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小鼠Osf2/Cbfa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对NIH3T3细胞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经过2次亚克隆将Osf2/Cbfa1基因片段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利用PAdEasy系统进行细菌内同源重组后,脂质体转染293T细胞包装、扩增,将重组腺病毒对成纤维细胞株NIH3T3进行感染.采用PCR方法对重组体腺病毒进行鉴定,利用穿梭质粒中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对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进行监测.结果酶切鉴定及PCR结果证明Osf2/Cbfa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成功,病毒滴度达(1.6×1012) pfu/ml,并对NIH3T3细胞有很强感染能力.结论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成功构建了含小鼠Osf2/Cbfa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