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3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相关的特异性血清蛋白标志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标志物,建立RA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组学诊断模型。方法采用弱阳离子纳米磁性微珠捕获血清蛋白,ProteinChip PBS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分别绘制性别年龄匹配的43例RA患者组及100例对照组(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照组50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经Biomarker Wizard3.1软件分析蛋白峰后,再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5.0软件筛查与RA疾病诊断密切相关的特异性血清蛋白标志物,建立RA诊断模型。结果在RA患者组中找到34个蛋白峰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5.0软件识别,发现其中四个质荷比(m/z)分别为4966.89,5065.3,5636.97,7766.88的蛋白峰联合起来作为诊断模型,辨别RA患者及对照组的敏感性为86.36%,特异性为92.16%。对患者标本进行双盲验证,该诊断模型对RA的诊断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7.76%。结论采用弱阳离子纳米磁性微珠与蛋白质芯片阅读仪联用的蛋白质指纹...  相似文献   
22.
本文结合生物化学教学实际 ,从重视对研究过程的分析 ,提高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研究的能力 ;打牢基础 ,向学生介绍科学史和大科学的知识背景 ;开阔视野 ,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吸收新理论、新技术、新概念的能力 ;讲解成就 ,同时提出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新突破四个方面 ,着重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术个性 ,使其具有独特的对自然的洞察、分析、概括和表述能力。  相似文献   
23.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严重危害人类视觉功能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模式能对RP的发生机制作出完美的解释.自从1962年Fessel首次发现RP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异常以来,围绕免疫功能与RP发病机理间的联系已在不同层次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有关RP免疫异常的表现之一是存在循环免疫复合物,它在视网膜组织内沉积时可激活补体,释放炎性介质,从而引起视网膜组织的炎性反应.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  相似文献   
24.
任何一门独立学科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尤其是医学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交叉性就决定了更应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即注重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整理过程中从“主线、联系、拓展”着手,从横向和纵向加以对照、比较、概括、综合。以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5.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与炎性粘附分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与参与介导免疫炎性损伤的细胞粘附分子之间的关系。方法:以ELISA方法检测40例RA患者外周血中IL-2、IL-10、 sICAM-1、sVCAM-1水平。结果:RA患者TH1,细胞因子IL-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H2细胞因子IL-10及细胞粘附分子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A患者高水平的 IL-10与低水平的IL-2提示TH2细胞功能亢进,进而TH1细胞被抑制,并导致细胞因子谱的偏移;高水平的sICAM-1、sVCAM-1是RA患者慢性炎症损伤的重要介质;异常升高的IL-10与细胞粘附分子的共同作用是导致RA患者病理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轻链比值测定在以肾脏损伤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用于实验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 肾脏疾病患者共822例进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轻链测定及免疫球蛋白定量,同时检测患者肾脏功能,包括尿素(BUN)、肌酐(Crea)、胱抑素C(Cys-C)以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轻链比值测定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原发性肾脏损伤疾病以及MM继发肾脏损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822例患者中9.1%(75/822)患者出现M蛋白。其中IgG型49.3%(37/75),IgA型34.7%(26/75),IgM型5.3%(4/75),单纯轻链Lambda(LAM)10.7%(8/75)。Kappa(KAP)/LAM比值在M蛋白组和非M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KAP型轻链表达为主的M蛋白组高于非M蛋白组、以LAM型轻链表达为主的M蛋白组低于非M蛋白组( P均<0.001)。M蛋白组患者与非M蛋白组患者间比较,Crea、BUN、Cys-C以及eGFR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LAM轻链组与IgG型组、IgA型组和IgM型组比较,Crea检测值增高,而eGFR值降低( P均<0.05)。 结论 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轻链KAP/LAM比值检测在MM合并肾功能不全中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是早期筛查的重要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7.
迄今为止,肝脏手术仍有2%~10%的手术死亡率和20%左右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多由术后并发症,特别是肝功能不全和 MODS 引起。我们设想,肝脏手术创伤\出血与输血,肝血流阻断与复流性损伤等对病人的打击程度,会集中在术后早期的一些血液生化指标(如炎症细胞因子)上反映出来,并预示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在恶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和良性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患者血清中,IL-6/IL-6R对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恶性浆细胞瘤患者共37例,SLE患者33例,健康体检者33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成分及轻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L-6R的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浆细胞瘤患者37例,免疫球蛋白呈恶性单克隆增殖,其中多发性骨髓瘤27例(IgG型19例、IgA型8例),巨球蛋白血症2例,轻链病8例,其血清中IL-6和IL-6R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SLE患者33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呈良性多克隆增殖,其血清中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恶性单克隆增殖病患者血清中的IL-6和IL-6R水平又显著高于良性多克隆增殖病患者(P<0.05)。结论:IL-6刺激骨髓瘤细胞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及片段,参与了体液免疫调节,而在SLE患者组,Th1,Th2细胞功能偏移,以Th2细胞亢进为主,产生大量IL-6,它介导免疫调节反应,致B淋巴细胞活跃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IL-6/IL-6R水平的检测对于临床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如能设法阻断其作用途径,将为临床治疗提供前景。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海螵蛸多糖相对均一组分--CPS-1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DSS诱导法建立小鼠UC模型,以SMZ-TMP为对照,通过临床症状、体质量改变、局部肠黏膜(溃疡发生)改变情况等指标对高、低剂量CPS-1对UC小鼠的保护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小鼠血清中某些内皮增殖及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结果:海螵蛸多糖治疗组小鼠模型建立后的体质量没有明显降低,小鼠的一般生长情况都良好,血清中EGF和PDGF的含量较模型建立前明显增加,而TNF-α的含量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海螵蛸多糖CPS-1能够明显的提高UC小鼠血液中EGF和PDGF的含量,加速溃疡组织的愈合;同时降低TNF-α的表达,从而缓解炎症.因此,海螵蛸多糖CPS-1能够加速溃疡组织的愈合和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0.
研究重度烫伤大鼠肾皮质细胞膜(质膜、内质网及线粒体膜)Ca2+-Mg2+-ATP酶活性、细胞内Ca2+定位和半定量及肾皮质内H2O2(氧自由基)定位,以探讨烫伤早期肾损伤的机制。方法:化学法和细胞化学法。结果:发现肾小管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在烫伤后60min达到高峰,Ca2+-Mg2+-ATP酶活性在60或120min为最低,并与亚细胞结构的损伤程度显著相关。烫伤后30min肾皮质间质毛细血管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出现H2O2细胞化学阳性沉积物,60min时消失。以上变化在观察时间内(5h)具有可恢复性。结论:严重烫伤时肾缺血,皮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氧自由基损伤,改变了血管通透性,引起组织水肿,继而Ca2+泵活性下降,Ca2+过载,进一步影响细胞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