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碘酚溶液 (碘片 2 0 0 g ,液化酚 2 0 0ml,碘化钾 10 0g ,蒸馏水10 0ml[1] )作为口腔科的常用药物 ,过去主要用于对牙龈炎、牙周炎、牙本质过敏的治疗 ,我科于 1997年 7月~ 2 0 0 2年 1月将该药用热熨方法治疗牙本质过敏 ,与 3 %双氧水配合治疗牙龈出血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牙本质过敏的治疗1.1.1 治疗对象 为门诊患者共 82例 ,男 5 1例 (62 .2 % ) ,女3 1例 (3 7.8% )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40岁。治疗牙均为恒磨牙咬牙合面。1.1.2 适应证 由于碘酚具有着色性和腐蚀作用 ,故只能用于磨牙咬牙合面的…  相似文献   
32.
张呈祥  侯明  鲍海咏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1246-124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急性胰腺炎(A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52例AP患者分为急性水肿型(轻型)(MAP)30例和急性出血坏死型(重型)(SAP)22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48 h抽血检测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标准Ⅱ(APACHEⅡ)进行评分,判断早期PCT水平变化对AP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院时两组PCT、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8 h SAP组较MAP组PCT、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8 h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PCT、CRP与APACHEⅡ评分对判断SAP的敏感率分别为56%、69%和46%,入院后48 h PCT、CRP与APACHEⅡ评分对判断SAP的敏感率分别为67%、100%和49%。结论虽然PCT与CRP可作为AP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但要在入院后48 h才有效。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探讨PCT在诊断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VAP患者于确诊48 h内行PCT、血沉(ESR)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比例及体温(T)测定.同时设20例非VAP组及10例健康对照组行相关指标检查.结果 VAP组PCT高于非VAP组...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是通过比较观察依托咪酯及丙泊酚和/(或)七氟醚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临床麻醉药物的选择与配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 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一般认为,该病是由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破坏所致。而近年还提出了自身抗体介导的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吸细胞毒T细胞直接溶解血小板的新理论。此外,ITP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近来也已取得重要进展,欧美相继制定了ITP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本文主要探讨成人ITP的规范化诊断。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山丘型血吸虫病轻疫区人群血吸虫病抗体水平的变化规律,为评价免疫诊断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四川省蒲江县古佛村,每年秋季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查村民,血阳者再作Kato-Katz法检查。筛选出2006-2013年连续参加检查的人群,检查分析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抗体滴度、每克粪便虫卵数(EPG)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2006-2013年有263人连续参加了血吸虫病检查,人群抗体阳性率从4.19%下降到1.83%,人群抗体滴度(GMRT)从1.29下降到1.07。抗体阳性者转归以阴转为主,滴度逐年降低;阴性者维持阴性为主。总血清阳性率与总感染率呈正相关(r=0.33,P0.05)。结论四川省蒲江县古佛村山丘型血吸虫病轻疫区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应开发适用于不同流行程度疫区的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相关急救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急诊ICU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消化道大出血病例45例的急救体会.结果 4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最终确诊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6例,消化性溃疡24例,贲门粘膜撕裂1例,急性胃粘膜病变2例,胃癌1例,胆道出血1例,死亡7例,其中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例,急性胃粘膜病变1例.结论 早期液体复苏、早期输血、早期三腔两囊管及四腔三囊管压迫止血,早期完成术前准备、早期手术,可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MSC)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各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为合理选择及构建符合临床需求的组织细胞系在基因水平上寻求理论依据.方法 无菌条件下分离SD大鼠MSC进行原代培养,根据培养体系不同,将其分为两组:①诱导分化组(6例),采用含浓度为1×10-8mol/L地塞米松,浓度为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及浓度为50 mg/L维生素C的诱导性DMEM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培养;②对照组(6例),采用DMEM培养基进行同步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分化组与对照组MSC的形态特征,并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的生长与分化情况.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技术选出诱导分化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的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结果 ①分离MSC进行原代培养.培养72 h后,MSC开始增殖,细胞形态多呈梭形、三角形或不规则细胞形态.继续培养6~7 d后,细胞逐渐形成散在的细胞集落,多呈成纤维细胞形态.培养10~12 d后,MSC集落间相互融合成单层细胞.②MSC传代培养,诱导分化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速度缓慢,细胞形态多呈梭形或多角形,且逐渐向成骨细胞转变;培养10~12 d后,密集的细胞间出现较多散在的致密圆形透光性差的钙化结节;钙化结节经茜素红染色呈片状棕染,茜素红染色呈显著阳性.对照组细胞增殖迅速,多呈成纤维细胞形态生长,在常规培养14 d后未出现明显钙化结节.③诱导分化组细胞内表达水平发生改变的基因占总有效基因的27.7%,显著高于对照组MSC传代培养中表达水平发生改变的基因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分化组细胞与原代细胞、对照组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较低(R2 =0.524 8,0.495 4),诱导分化组细胞表达水平发生改变的基因数目增多.诱导分化组与对照组MSC表达水平存在>3倍差异的部分已知基因,包?  相似文献   
3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泼尼松常作为治疗ITP的首选药物,约三分之二的患者有效,在减量或停药时易复发,长期维持治疗副反应发生率高。本研究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治疗47例初诊ITP患者,观察Dex治疗慢性ITP的疗效和安全性。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2  相似文献   
40.
目的:检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建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并加以改进(改良MAIPA法)借以检测CITP患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抗血小板GPⅡb/Ⅲa、GPⅠb/Ⅸ的特异性抗体。结果:CITP组血小板糖GPⅡb/Ⅲa、GPⅠb/Ⅸ抗体的总阳性率高于CAA组和肿瘤化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P<0.01和χ2=13.02,P<0.01)。结论:在CITP患者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有较高的特异性,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2种抗体的功效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