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江灏  郑欣  何菊英 《中国药房》2013,(2):159-16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征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的115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ADR涉及18类药物,抗感染药居首位(239例,占20.62%);静脉滴注引发ADR为926例(79.90%);ADR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624例)与皮肤及其附件(286例)损害。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ADR,强调合理安全用药,减少ADR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以6家医院2011年1月~2011年6月使用利奈唑胺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发专用监测采集软件与临床药师评估相结合,实施多中心医院集中监测,通过回归分析筛查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使用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预测其临床特征。结果:获得利奈唑胺用药病例648例,按本研究目的纳入有效病例414例,血小板减少低于正常值的发生率为20.05%,出现明显血小板减少(定义为低于基础值的75%)的发生率为6.3%,7.25%发生了Ⅲ度和Ⅳ度血小板下降,血小板减少最低值(59.41±25.94)×10~9·L~(-1),平均降幅(60.84±22.43)%。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础血小板值、年龄和是否重症监护患者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密切相关,基础血小板值≤183×1~9·L~(-1),年龄≥76岁的患者易出现明显血小板减少甚至出血风险。结论:利奈唑胺致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发生率远高于产品资料,且存在一定的出血倾向,尤其对于基础血小板计数偏低、肾功能不全、高龄、危重症等多个危险因素并存的患者应增加全血细胞计数的监测频率。  相似文献   
53.
带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试验)需用抗D 血清致敏的新鲜O 型红细胞作阳性对照.鉴于新鲜红细胞不利于保存,抗D 血清来之不易,笔者试用经非特异性人IgG(正常人血清)致敏的金葡菌A 蛋白(SPA)菌体试剂代替上述阳性红细胞.结果致敏SPA可与抗人球蛋白凝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满足试验要求.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 )测定人血浆样品中尼扎替丁浓度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为 Nucleosil100-5硅胶柱(4.6 mm×250 mm,5 μ m); 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氨水(1 000 ∶200 ∶25 ∶1.25),流速为1.0 mL/min; 检测波长为325 nm.结果:血浆中尼扎替丁在15.625~2 000 μ 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具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回收率在 98.99% ~104.06% 之间,日内精密度 RSD在 0.47% ~ 0.51% 之间(n=5),日间精密度 RSD在 0.27% ~ 0.52% 之间(n=5).血浆中尼扎替丁的最低检测限是15.625 μ g/mL.结论:HPLC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适用于临床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5.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评价帕尼培南的体外抗菌作用,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对247例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其它5种抗菌药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帕尼培与亚胺培南体外抗菌作用相仿,但帕尼培南对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葡萄球菌(MRSA)和大肠埃希氏菌体外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作用略逊于美罗培南,帕尼培南体外抗菌 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苯唑西林等其它受试药物。帕尼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受接种菌量,培养基PH值和血清浓度影响。结果表明,帕尼培南是治疗多重耐药菌所致院内感染和严重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的适用药物。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及尿样品中帕尼培南 (panipenem ,PAPM)、倍他米隆(betamipron,BP)浓度。方法 :以 1mol·L-1MOPS(pH 7.0 )为稳定剂 ,PAPM浓度测定采用外标法 ,BP则采用内标法 ,内标物为N 苯甲酰 DL 丙氨酸。PAPM测定的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C18Diamosil(TM ) (2 5 0× 4.6mm ,5 μm) ;血浆中流动相为CH3 OH∶0 .0 4mol·L-1CH3 COONH4(pH 4.0 ) / 5∶95 ,尿中流动相为CH3 OH∶ 0 .0 4mol·L-1CH3 COONH4(pH 4.0 ) / 2∶98;检测波长为 2 99.3nm ;流速为 1 .6mL·min-1。BP测定色谱条件 :色谱柱同PAPM ;血浆中流动相为CH3 CN∶CH3 COOH∶H2 O/ 2 0∶1∶79,尿中流动相为CH3 CN∶CH3 COOH∶H2 O/ 1 2∶1∶87;检测波长为 2 40nm ;血浆中流速为1 .4mL·min-1,尿中流速为 1 .6mL·min-1。结果 :血浆中PAPM在 0 .5~ 5 0 .0mg·L-1范围、BP在0 .2~ 5 0mg·L-1范围内具良好线性关系 (r =0 .9999) ;尿中PAPM和BP在 2~ 2 0 0mg·L-1浓度范围内具良好线性关系 (r =0 .9999)。PAPM和BP平均方法回收率为 1 0 1 .69% ;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 <5 %。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 ,适用于临床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7.
血管生成素(ANG)是一种单链多肽,具有较弱的核糖核酸溶解效应及强力的致血管生成效应。不同来源的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均有ANG mRNA的表达,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由于ANG是肿瘤致血管生成中的常用介导剂,因此其拮抗剂的研究在临床上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文章讨论了血管生成素在肿瘤诱导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拮抗剂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8.
多数人认为中(草)药及其制剂没有或很少有不良反应。其实不然,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治病,又能致病,中药也不例外。近年来,中(草)药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很多,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大量应用,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死亡。笔者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工作实际,现将中药不良反应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以供临床参考。1中药不良反常见表现形式[1]1.1毒副作用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经过炮制,大部分毒性变小。但少部分仍有毒性,毒副作用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如马钱子、川乌、草乌、附子等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含强心甙的药物如蟾酥、罗布麻叶、万年青…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样品中盐酸二甲双胍浓度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色谱柱为Nucleosil 100-5硅胶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3 mol/L的磷酸二氢铵溶液(pH=7.00)-乙腈(75:25,V/V),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进样量40μL.结果: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浓度线性范围是25~4 000 ng/mL(r=0.999 9),回收率在94.59%~100.84%之间,日内RSD(n=5)在0.67%~2.35%之间,日间RSD(n=5)在2.77%~4.09%之间,最低检测限是12.5 ng/mL.结论:HPLC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适用于临床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0.
应用PASS结合行政干预推进我院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  何菊英  夏培元  陈勇川 《中国药房》2008,19(29):2313-2314
目的:依托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审查住院患者医嘱并进行用药干预,提升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分别选取我院2006年11月仅采用技术干预和2007年5月经综合干预(技术和行政干预)的所有住院患者的医嘱进行审查,对发现的黑色和红色警示医嘱及其修正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调查涉及我院所有临床科室(31个),抽查采用技术干预患者9558人/次,其中不合理用药警示95人/次,修改警示10人/次,总修改率为10.5%;综合干预患者36702人/次,其中不合理用药警示151人/次,修改警示88人/次,总修改率为64.9%。经综合干预后,警示医嘱发生率有所降低,医嘱修改率显著提升,减少了潜在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结论:PASS有助于促进医院合理用药,但需结合行政和技术干预,才能有效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