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腹膜后血肿(RH)多系严重腹部损伤的合并症,术前诊断困难,处理不当有死亡的危险。我科自1995~2004年共收治RH病人103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3例,男82例,女21例。年龄16~43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53例,压砸伤36例和坠落伤14例。入院时合并休克41例(39.8%),  相似文献   
52.
LC手术同时行阑尾切除术3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10月至 2 0 0 1年 4月我们为 36例患者在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同时行阑尾切除术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6例中男 12例 ,女 2 4例 ,2 6~ 70岁 ,过度肥胖 6例中女 4例 ,男 2例。胆囊息肉 10例 ,胆囊结石 2 6例 ,合并慢性阑尾炎 34例 ,2例无阑尾炎但患者要求手术。1 2 手术方法 LC手术完成后 ,将腹腔镜转向右下腹麦氏点 ,在麦氏点作一 10mm戳孔 ,6例用钛夹处理阑尾系膜及阑尾动脉后 ,用特殊套扎器 (强生公司提供 )套扎阑尾根部后切除阑尾 ,并将阑尾放入套中由此拖出 ,完成…  相似文献   
53.
1病例报告 男,28岁。因反复发热伴纳差、消瘦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开始消瘦,食欲差,自测体温37.5℃。此后患者体温一直波动在37.2~37.8℃。到我院传染科完善检查后发现,上消化道钡餐示:胃窭远端幽门部狭窄,胃镜示:胃宴多发溃疡伴狭窄,病理示:胃窦黏膜中度慢性浅表性炎、灶性肠化生。遂以胃窦癌待查转入我科。查体:睑结膜略苍白,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叩击痛,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了解妊娠期胃癌的特点和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7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13例妊娠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痛并进行性加剧,2例出现消化道梗阻症状,3例有消化道出血征,包括呕血、黑便及严重的贫血。确诊后1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低分化腺癌8例,黏液细胞癌3例,印戒细胞癌2例;确诊后1年内死亡8例,2年内死亡5例。结论妊娠期胃癌容易误诊且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预后差。临床医师应增强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23例确诊为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B超检查阳性率为35.3%,CT检查阳性率为25%,腹腔穿刺液淀粉酶(Ams)升高占56.5%,血Ams升高占65.2%,尿Ams升高占69.6%.23例保守治疗4例,手术治疗19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13.0%.结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胰腺损伤术前诊断较困难,外科医生要提高时胰腺损伤的警惕性,术中应认真探查,视胰腺损伤的程度及合并伤选择合理的术式,少数患者可以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56.
刘驰  万春  曾峰  宋展  任武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301-3302
肝内胆管乳头状黏液瘤是一种起源于胆管黏膜上皮的良性肿瘤,有单发或多发,具有恶变倾向,被视为癌前病变。因分泌黏液黏稠,往往因胆道梗阻而就诊,临床罕见,易被误诊〔1~3〕。本文就5例胆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治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7.
任武  张浩  陈化朝 《中原医刊》2001,28(9):19-20
吻合口漏是消化道重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多年来无特别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处理困难,死亡率高。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疗法的发展及生长抑素的应用,该病的治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1例,男34例,女17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43岁,原发病为贲门癌6例,重症胰腺炎20例、胰头癌4例,直肠癌4例,绞窄性肠梗阻8例,门静脉高压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3例,腹部外伤6例,按是否采用生长抑素TPN联合治疗技术分为A、B两组。A组为治疗组,共26例,男18例,女8…  相似文献   
58.
59.
60.
周琳  王耿泽  任武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59-160
目的探讨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病例17例,对复发原因、再手术方式进行总结。结果聚丙烯网片出现卷曲、皱缩、移位8例,疝囊自网片旁脱出;疝囊自耻骨结节旁突出4例;网塞移位于腹膜前间隙或腹壁浅层3例,未良好充填疝环致疝复发;网塞与疝环口间隙过大疝囊自网塞边缘脱出2例。再次手术15例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2例采用网塞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再次手术后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2~42个月无复发。结论熟悉腹股沟区的解剖生理、了解修补材料的物理特性、遵循手术操作规范有助于降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