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客观、合理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为衡量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水平及整体培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查阅文献、小组讨论、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2轮专家咨询。结果:确定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在内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结论:构建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作为评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22.
23.
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目前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科学体制尚未建立,培养模式方向不明;专业精神缺乏,职业定位模糊;资源投入不足等问题。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例,通过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探索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认为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临床技能、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培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和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24.
介绍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多门课程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PBL)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利弊得失,分析问题症结所在,探讨PBL教学的有效方法与手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主张因课程、因内容有选择性地开展PBL教学,提倡循序渐进,逐步推广,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对木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使不同成绩考入学校的学生和不同特点的学生均能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学会学习并学有所成,完成学业且顺利就职。方法了解学生入学成绩,观察个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发现他们的不足,采取针对性措施给予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结果学生毕业率稳步提高,整体就业率始终保持100%。结论运用木桶原理对不同学生采用个性化的教学与辅导,可以使个别学生不掉队,与团队共同进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在校护理本科生的择业观念与价值取向,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正确引导和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率。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在校四个年级11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有38.5%的学生感到就业形势较严峻;77%的学生表示将围绕自己的专业选择工作;78.6%的学生就业单位意向为三级以上医院;41.9%的学生在择业首选因素中选择了经济收入与福利;38.5%的学生愿意到经济发达地区;47%的学生迫切需要了解单位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60.7%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就业政策、形势分析及其就业相关信息。结论学生就业观和价值取向不断变化,其选择的局限性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为学生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全面动态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等措施,将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7.
某高校五届护理本科生就业流向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过去5年护理本科生就业流向情况,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未来就业趋势,为就业指导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5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加以总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级医院就职人数呈现增长态势,二级医院就职人数变化不大,就职于医学院校人数显著减少,异地就职人数逐渐下降。结论大、中城市三级医院对护理本科生需求量较大,是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要目标;医学院校就职率明显下降,说明其对学历的要求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回家乡或家乡附近就职。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了解青春期儿童维生素D(VD)水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导致VD不足的原因,为后续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6年随机抽取哈尔滨市某城区某中学603名6~8年级11~17岁青春期儿童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血清25(OH)D、甲状旁腺素(PTH)、钙(Ca)、磷(P)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结果 603名青春期儿童血清25(OH)D的中位数和四分间距位数为14.16 (10.68, 18.46)ng/ml,VD不足和缺乏占81.1%。血清PTH、Ca、P、ALP水平分别为42.7(31.90, 60.70)pg/ml、(2.47±0.13) mmol/L、(1.57±0.21) mmol/L、(275.23±127.60) U/L。血清25(OH)D与PTH水平和ALP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0.039、-0.141,P<0.001),与Ca呈正相关(r=0.312,P<0.001),与P无明显相关性。PTH和25(OH)D为对数关系,当PTH达到最大抑制状态时无25(OH)D拐点值。户外活动时间、补充VD制剂与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P趋势<0.001),户外活动时间、VD制剂的补充是青春期儿童VD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11~17岁青春期儿童VD缺乏情况普遍存在。血清PTH、ALP和Ca,这些指标的测定有助于评价青春期儿童VD水平状况,建议通过鼓励青春期儿童增加户外活动,补充VD制剂等手段,可以提高血清25(OH)D水平。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对不同专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物体表面接触次数进行观察统计,明确不同专科ICU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为医院环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医务人员的日常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各类常见物体表面的接触次数,采用Poisson分布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日平均接触次数由高至低依次为病历夹(28.00次)、椅子(18.38次)、抢救车(治疗车,17.29次)、床表面(13.90次)、静脉输液管路(13.76次)、医护用笔(13.38次)和静脉输液泵(11.81次)。这7类物体表面在观察期间的接触次数占所有物体表面接触次数的64.01%。不同专科ICU又略有差异:综合ICU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是上述的前6类;心胸外科ICU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除了包含上述的7类外还包括键盘与鼠标,共9类;内科ICU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是上述前6类及手机。结论同一所医院不同专科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不同,因此医院应根据各科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消毒管理措施,继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维生素D(Vit D)缺乏属于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孕母及后代Vit D缺乏现象尤其多见。Vit D缺乏不仅可导致骨骼方面的疾病,还与过敏性疾病、1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行为疾病的发生有关。人们越来越担心孕期Vit D缺乏对孕母及后代生命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孕期Vit D缺乏对孕母及后代生命健康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孕母补充Vit D的意识,实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