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1.
目的掌握江西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成年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适合的防艾措施,为提高江西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江西省所有2004-2012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成年艾滋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治疗信息进行调查与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死亡的因素。结果 2 103例江西省艾滋病治疗患者中,男性为主占71.28%。年龄集中在30~49岁。已婚或同居者占61.01%。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79.89%。临床Ⅰ~Ⅳ期的患者分别占35.76%、22.82%、21.73%、19.69%。前5位的机会性感染疾病分别为:持续或间断发热16.98%、肺结核7.85%、皮肤损害5.80%、持续腹泻5.56%、带状疮疹5.09%。CD4+细胞异常率为99.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越大(OR=1.03)、临床分期越接近Ⅳ期(OR=1.44)、持续腹泻(OR=1.97)、持续或间断发热(OR=1.68)、患肺结核(OR=1.86)、患鹅口疮(OR=2.65)、患播散性真菌病(OR=4.68)、CD4+细胞个数越少(OR=0.99)、血源传播9个因素是江西省艾滋病成年治疗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西省艾滋病治疗患者以男性青壮年,性活跃人群为主。应加强对当地的婚外性行为的控制和推广安全套使用。提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帮助AIDS患者早期发现机会性感染,教会正确处理各种常见疾病症状的方法,减轻不适症状带来的困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2.
付俊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73-74
目的:探讨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8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评价癫痫手术中右美托咪定持续镇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癫痫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镇静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术中持续输注0.4μg.kg-1.h-1;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2组术中均吸入1%~3%浓度七氟醚,微量泵静脉泵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监测所有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和Ramesay镇静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基础值(T0)、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即刻(T1)、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0min后(T2)、苏醒时刻(T3)、拔管后即刻(T4)上述各项指标。结果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输注完毕及静脉维持期间,镇静效应明显,OAA/S镇静评分明显降低,Rame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所有患者无明显呼吸抑制。2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都很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手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可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且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4.
115.
目的探讨肌病型极长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的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例肌病型VLCADD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肌肉活组织检查病理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4例患者均为晚发肌病型, 发病年龄在13~16岁(平均发病年龄14.5岁), 确诊年龄在21~54岁(平均确诊年龄42.5岁), 均表现为发作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相关症状(肌肉疼痛、无力、酱油色尿), 其中1例合并明显嗜睡。肌肉病理可见轻度脂滴增加, 未见空泡形成。在4例患者中基因测序发现6个ACADVL基因变异, 分别为c.1283G>A(p.R428H)、c.1532G>A(p.R511Q)、c.833835delAGA(p.K278del)、c.1843C>T(p.R615*)、c.1748C>T(p.S583L)和c.1391C>T(p.T464I), 其中c.1391C>T(p.T464I)为未报道过的错义突变, 预测为可能致病, 其余5个变异均为已报道的致病性变异。结论肌...  相似文献   
116.
超前镇痛是指在开始手术之前就给予镇痛药物,阻断组织损伤引起的伤害性传人冲动到达中枢神经系统,阻止或减弱中枢敏化,消除或减轻术后疼痛。帕瑞昔布钠是注射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以通过超前镇痛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作者观察帕瑞昔布钠对全身麻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镇痛效应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SLC6A1基因突变导致的儿童癫痫及其他神经发育障碍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对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住院及门诊随访的1例SLC6A1基因变异导致的肌阵挛-失张力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变异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索文献,总结SLC6A1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点。结果 患儿,女,1岁8月龄出现频繁腿抖,独站不稳及摔跤,伴有频繁眨眼。于2岁3月龄因仍不能独立行走开始康复训练。不会说话,不愿意理人。视频脑电图提示背景节律慢化;醒睡期见双侧前头部、后头部或广泛性高波幅慢波、棘慢波或节律发放。头部MRI提示双侧额叶斑点状高T2 Flair信号灶。Gesell发育评估量表发育商64,发育年龄为21月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提示目前无明显孤独症表现。基因突变分析发现患儿SLC6A1基因存在一处杂合变异c. 889G>A(p. Gly297Arg),突变来自母亲及外婆,其母亲及外婆幼时有抽搐史。总结既往文献,SLC6A1基因突变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的主要临床表型为癫痫(失神、失张力、肌阵挛及肌阵挛-...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X线,CT以及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襄阳市某医院收治的58例早期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X线,CT以及MRI检查。观察患者X线,CT,MRI检查结果中是否出现关节间隙异常、关节面下骨质受侵蚀、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关节软骨肿胀等情况。比较3种检查方法早期AS的检出率。结果 X线早期AS检出率为44.83%,低于CT早期AS检出率(6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5);MRI早期AS检出率为94.83%,高于X线及CT早期AS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41,13.08;P0.05)。结论在早期AS的临床诊断中,采用MRI检查能有效弥补X线和CT诊断的不足,其能够清晰地显示骶髂关节的关节间隙异常、关节面下骨质受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及关节软骨肿胀等,进而提高早期AS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